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7篇
测绘学   16篇
大气科学   10篇
地球物理   30篇
地质学   47篇
海洋学   15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 毫秒
11.
台站设备故障响应和风险排除是地震监测工作的基本内容,针对其便捷性和高时效性要求,采用Java语言,开发基于Android平台的地震地球物理数据监控软件。该软件整合重庆市地震局监测工作中的各项业务需求,采用云服务、Tomcat服务器及百度地图等技术,实现了数据实时查看及历史数据波形浏览等功能,及时获取仪器设备工作状态,及时发现设备故障并进行维护,工作效率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12.
文章利用CESM1.1(公共地球系统模式)模式过去千年集合试验结果,对模拟的过去千年中国东部持续性严重干旱事件的时空特征及发生机制进行了初步分析。模式模拟出过去千年中国东部发生了7次持续性严重干旱事件,分别为883~910年、951~977年、1253~1305年、1327~1346年、1471~1488年、1587~1610年和1688~1699年干旱事件,其中仅1471~1488年干旱事件与中国东部旱涝指数对应较好,表明模式对中国东部干旱事件的模拟能力较低。这7次干旱事件均与模拟的ENSO(厄尔尼诺-南方涛动)负位相状态相对应,揭示ENSO可能对中国东部干旱事件的发生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模拟分析结果显示,1253~1305年干旱事件前期可能主要受火山活动驱动,后期则可能受到太阳活动和自然内部变率的影响。另外,1587~1610年干旱事件后期可能也受到火山活动的影响;883~910年和951~977年干旱事件则完全受自然内部变率的影响。对1327~1346年、1471~1488年和1688~1699年这3次干旱事件,无法分辨外强迫和内部变率ENSO的各自贡献。  相似文献   
13.
14.
论述了遥感影像中图像正射校正、图像融合和支持向量机等遥感技术在国产高分二号影像中的应用,并展示了其研究成果应用于特高压工程水土保持远程监测效果。在实施中,对特高压工程施工期和试运行期分别进行监测,首先利用图像正射校正、影像融合以及支持向量机分类等遥感技术获取特高压工程水土保持远程监测各个要素面积,即施工期扰动土地总面积,试运行期扰动土地的整治面积、可恢复林草植被面积和林草类植被面积,进而计算水土保持效果评价的3个评价指标,即扰动土地整治率、林草植被恢复率和林草覆盖率。将研究成果应用于锡盟-山东特高压交流输变电施工过程中,实验结果表明,高分二号遥感影像技术能够有效应用于特高压工程水土保持远程监测,为特高压工程水保监督提供了优质低价、可长期持续的一种远程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明确士兵胫骨应力性骨折患者不同影像学评分与临床表现之间的相互关系,增强对士兵胫骨应力性骨折的认识。方法:本研究共纳入34例参加军事训练出现胫骨应力性骨折的士兵患者,所有对象平均年龄为19.1岁。所有患者分别由骨科医生及影像科医生采用X线、MRI扫描及CT扫描来评价胫骨应力性骨折的严重程度。同时由骨科医生对临床严重程度评分进行评价。统计学分析不同影像学检查评分与临床严重程度之间的相互关系,影像学检查评分与治愈时间之间的关系以及评价不同医生采用不同影像学设备评价患者的可靠性。结果:临床严重程度与患者的X线(r=-0.529,P=0.029)、MRI扫描(r=-0.641,P=0.006)及CT (r=-0.573,P=0.016)影像学评分存在负相关。治愈时间与患者的X线及CT影像学评分无相关性,与MRI扫描的影像学评分虽无相关性,但有相关的趋势(P=0.09)。MRI扫描的可靠性最佳(α=0.849),CT次之(α=0.779),X线第三(α=0.623)。结论:胫骨应力性骨折临床严重程度与X线、磁共振及CT扫描影像学评分存在负相关。X线、磁共振及CT扫描影像学评分与治愈时间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海底可控源电磁接收机及其水合物勘查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洋可控源电磁法在国外已成为海底天然气水合物调查的有效手段之一.为实现我国海域深水条件下水合物的海洋可控源电磁探测,本文从方法原理出发,采用低功耗嵌入式控制、前端低噪声斩波放大、高精度时间同步和水声通讯等技术,设计并开发了由承压舱、玻璃浮球、采集电路、电场与磁场传感器、姿态测量装置、声学释放器、USBL定位信标、测量臂、水泥块等部件组成的海底可控源电磁接收机,实现了海洋微弱电磁场信号的高精度采集.海底可控源电磁接收机具有高可靠性、低噪声、低功耗和低时漂的特点.利用研制的海底可控源电磁接收机,在琼东南海域进行水合物勘查,采集得到了可靠的人工源电磁场数据.通过数据处理及反演,获得了研究区海底的电阻率模型,结合地震资料,对高阻异常体进行推断解释,其结果为天然气水合物钻探井位布置提供了电性依据.  相似文献   
17.
如何使用少量的地形特征复原地形地貌一直为地学领域的难题。本文使用开源数据集提取地形特征要素,使用地形特征要素作为约束条件构建了用于生成DEM的条件生成对抗网络(Conditional 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s, CGAN),设计了基于开源DEM、开源DEM与遥感影像组合、以及5m高精度DEM提取地形特征要素生成DEM的对比实验,并对结果进行视觉效果、相关性分析以及地形因子的对比与评价。结果表明:(1)在视觉效果上,3种不同方式生成的DEM在视觉效果上均十分逼近原始5 m DEM,都远好于传统插值方法生成DEM,基于开源12.5m DEM提取要素和1m遥感影像的重建效果最接近于原始5 m DEM;(2)在相关性上,三种不同方式生成的DEM与原始5m DEM相关性均能达到0.75以上,组合开源数据提取要素重建DEM与原始5 m DEM相关性可达到0.85以上;(3)在地形因子方面,基于开源12.5 m DEM和1 m遥感影像提取要素重建DEM的坡度和坡向的分布趋势与原始5 m DEM最为一致。本文为高精度DEM建模提供了新的思路,在高精度DEM难以获取...  相似文献   
18.
大鹏湾海区营养盐年际变化及富营养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1993—2003年7月、8月和9月在大鹏湾海区3个站位的表、底层水样现场监测资料,分析了大鹏湾海区氮、磷营养盐的年际变化趋辨。分别运用水质质量标准指数法、综合指数WQI法评价了大鹏湾海区水质质量。运用营养状况综合指数法进行了营养状况评价。结果表明,大鹏湾海区夏季的氮、磷营养盐水平较低,N/P比值介于7~30之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提高对原发性纵隔卵黄囊瘤的CT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原发性纵隔卵黄囊瘤的临床表现及CT特征。结果:13例患者中均为年轻男性,年龄18~33岁,平均年龄为25岁,肿瘤均位于前纵隔,其中右前纵隔7例,左前纵隔2例,前中纵隔4例;13例患者中7例行血清甲胎蛋白(AFP)定量检测,均高于正常值;12例直径大于8cm,增强后9例呈不均匀强化,4例均匀强化;12例与大血管关系密切,其中6例明显包绕邻近大血管;6例可见胸腔积液,3例可见心包积液;3例纵隔有肿大淋巴结。结论:原发性纵隔卵黄囊瘤好发于年轻男性,常位于前纵隔,病灶体积较大,内可见多发囊变坏死区,CT可以清楚显示病灶与邻近血管的关系,结合AFP检测有助于提高其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20.
利用DSJ-2型电动四联等应变直剪仪分别进行了不同粒径砂和粘土(方案1)、不同含水量砂和粘土(方案2)的直剪试验,揭示了其接触面的力学特性。试验结果表明:法向应力(σn)、砂粒径大小、砂含水量对接触面的力学特性有着重要的影响。方案1和方案2接触面的抗剪强度和达到剪切应力峰值时的剪切位移随着法向应力的增大而增大,当σn为100 kPa时,粘土和不同粒径砂的接触面剪切应力和水平剪切位移(τ-δ)关系曲线呈现应变软化现象;方案1接触面抗剪强度随砂粒径的减小而降低,方案2在σn为100 kPa时,接触面抗剪强度随砂含水量增加而降低,σn>100 kPa时,接触面抗剪强度随砂含水量增加先降低后变大;方案2在低法向应力下,接触面抗剪强度对应的含水量敏感区间为[10%,15%],且较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