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41篇
测绘学   18篇
大气科学   89篇
地球物理   11篇
地质学   89篇
海洋学   28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3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91.
苇沙河金矿化区是吉林省地质科学研究所近年来发现的具有较大金成矿潜力的重要找矿靶区。为进一步评价矿化区的成矿远景,对苇沙河矿区开展了1: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结果表明,区内存在42处金异常。部分异常经初步查证发现了多条金矿脉体,表明了矿区具有良好的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92.
通过钻井岩芯、岩石薄片及铸体薄片观察,结合压汞分析等手段,分析了塔里木盆地巴楚—麦盖提地区泥盆系储层岩石学特征及物性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泥盆系储层岩性以石英砂岩、岩屑石英砂岩为主。泥盆系东河塘组沉积环境为滨岸沉积,前滨滩砂物性最好,原生孔隙发育,属于特低孔特低渗储层;克孜尔塔格组为三角洲--潮坪沉积,以水上分流河道砂体物性最好,次生孔隙发育,属于特低孔特低渗--低孔低渗储层。储层砂体中压实作用、硅质胶结作用十分普遍,硅质胶结多以加大边形式存在;碳酸盐胶结在储层中相对发育,充填于岩石孔隙或交代其他碎屑颗粒,降低储层孔隙度与渗透率,表现为破坏性成岩作用;溶解作用对储层影响较大,有助于提高储层物性,表现为建设性成岩作用。  相似文献   
93.
采取伊通盆地鹿乡凹陷星27井、星10井、星3井等3口井双阳组岩芯砂岩样品,对与有机包裹体相伴生的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进行测试研究,并且对双阳组储层油气成藏期次进行了划分。研究结果表明:伊通盆地鹿乡断陷双阳组存在5~6期热液活动,可划分出4幕油气充注:第一幕次油气充注发生在永吉组沉积末期--万昌组沉积早期,时间为37.8 Ma±;第二幕次油气充注发生在万昌组沉积中期,时间为33.8~30.5 Ma±;第三幕次油气充注发生在齐家组沉积早期,时间为24.9 Ma±;第四幕油气充注发生在齐家组沉积末期--岔路河组沉积早期,时间为19.8~16.8 Ma±。  相似文献   
94.
95.
新疆天山某煤炭勘查区,需查明一水平内火烧煤层的下边界及其富水性。在综合分析该区地质资料及物性参数的基础上,采用了以磁法和瞬变电磁法为主的物探方法。磁法勘探测网设计为20m×80m,并在后期对西部测线进行了加长。根据测区实测磁异常分布图、低通滤波后磁异常分布图、向上延拓30m磁异常分布图及垂向二阶导数磁异常分布图,圈定火烧区主要分布在测区的北部。瞬变电磁法勘探测网设计为40m×80m,依据下1、下5及下10煤层底板富水异常分布图,解释下1、下5煤底板的富水性主要集中在测区的北部,与火烧区范围高度一致,而下10煤层底板富水性极不均匀,仅在测区北部煤层露头附近,受砂岩裂隙的影响,接受降水补给形成零星砂岩裂隙富水区。该解释成果经矿方钻孔验证,结论基本可靠。  相似文献   
96.
97.
通过对苇沙河金矿床地质特征、成矿条件研究,认为苇沙河金矿床产于早元古代集安群荒岔沟组变质火山岩及中元古代老岭群板房沟组浅变质碎屑岩中,区内发育石英闪长岩,矿化受NE向断裂带控制。矿体形态为脉状、似层状及透镜状,矿体厚度及品位变化较大。金矿围岩蚀变发育,包括硅化、黄铁矿化、褐铁矿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金矿(化)带的形成与闪长岩体有密切关系。中酸性岩浆活动与断裂构造是矿床形成的关键因素。地质特征表明,板房沟金矿为叠加改造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98.
排灌系统底泥特征是反映土地利用变化生态影响的重要途径,为此对内蒙古河套灌区永济灌域灌排系统底泥有机碳和总氮含量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灌域内永济给水干渠(简称永济干渠)与四号、五号排水干沟(简称四排干、五排干)表层底泥的有机质(OM)及总氮(TN)含量特征分布有所差异。其中均以五排干上游底泥中含量最高,OMTN平均值分别为3.60%和0.35%,超出河套地区平均值的4.82倍和2.94倍;其底泥有机指数也达到重污染水平,富营养化程度较高;永济干渠底泥OM与TN含量最低,分别为1.41%和0.03%,属于清洁贫营养化级别;四排干底泥OM与TN含量介于五排干和永济干渠之间,其上游较为清洁,基本接近平均值,C/N平均在17左右。排干底泥有机质与总氮含量之间显著相关,y(TN)=0.141x(OM)-0.180(r=0.978;P<0.001)。  相似文献   
99.
以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利用ENVI软件,基于像元二分模型,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定量提取1992年、2000年和2004年黄河三角洲的植被覆盖度,获取了植被覆盖度分级图。并对该地区的植被覆盖情况做了分析。结果表明:提取三时相植被覆盖度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说明利用基于像元二分模型的植被指数法近似估算植被覆盖度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0.
以依舒地堑方正断陷方4井区宝泉岭组二段为研究对象,以钻井、测井和地震资料为基础,综合运用沉积学、地球物理学等理论,开展方正断陷宝泉岭组二段的沉积相模式和沉积相展布特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方正断陷宝泉岭组二段沉积相类型主要为扇三角洲相、湖泊相、湖底扇相.根据地震相与沉积相之间的相应关系,确定了研究区宝泉岭组二段为横向水系比较发育的扇三角洲-滨浅湖-半深湖沉积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