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33篇
测绘学   20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61篇
海洋学   36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11.
刘东娜  赵爽  赵峰华  旷红伟  邹雨  张继彪  程晨 《地质学报》2023,97(12):4052-4066
中国三大陆块中—新元古代地层格架中广泛分布低变质程度的泥质岩与碳酸盐岩,其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为研究地表圈层的历史演化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资料。本文收集了近十几年国内外已发表的近2000组泥质岩/碳酸盐岩中地球化学数据,包括40种常量、微量元素含量组成,涉及华北陆块长城系、蓟县系、待建系及青白口系,扬子和塔里木陆块南华系、震旦系。结合文献中样品的岩性、实验方法以及地质背景特征,主要得出了以下认识:① 泥质岩中常量元素的平均含量与中国东部未变质泥质岩中的相似,但其整体上受到了新元古代冰期的影响,化学风化作用较弱,易流失的Na、K及Ca元素含量相对较高;碳酸盐岩中的常量元素含量组成与中国东部未变质富泥碳酸盐岩对比,具有少量的陆源物质输入且以白云岩为主,Mg含量较高。② 碳酸盐岩中较高的Mn/Sr比值应与成岩蚀变作用有关,虽然硅酸盐矿物少于泥质岩,但Sc、REE+Y以及氧化还原敏感元素更加富集,Sc和REE+Y元素与陆源碎屑的混染作用有关,而后者与氧化的海洋环境有关。③ 中元古代早期,华北沉积物中记录了Ce元素负异常以及氧化还原敏感元素含量的增高,响应了一次浅海的氧化事件,并促使了生物的演化。④ 进入新元古代,“雪球地球”事件被塔里木陆块泥质岩大范围变化的化学蚀变指数所记录,伴随着间冰期及冰期后海洋的增氧,扬子陆块新元古代沉积物部分微量元素含量又一次增加,对应着伊迪卡拉生物群的出现。  相似文献   
112.
本文系统梳理了中国地层表(2014)中—新元古界尚存的地层学问题,并以十多年来有关专家及本课题组地层年代学成果为基础,结合地质事件的时空发育和对比关系,重点研究了中元古界底界、中元古界待建系、中—新元古代过渡时期地层关系、成冰系底界的划分及震旦系罗圈冰期的时代归属。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新元古代地层划分和对比方案建议,并进一步讨论和对比了中国华北、扬子和塔里木三大陆块中—新元古代地质特征异同。研究表明:中国中元古界以1800 Ma(或1780 Ma)为底界,比1600 Ma更合理;中元古界待建系虽在华北陆块北缘和南缘、扬子陆块北缘和南缘均发育,但以扬子陆块北缘神农架地区神农架群最佳,建议暂以神农架群为待建系候选层型进行重点研究;华北胶辽徐淮吉豫的原青白口纪地层很可能跨越了1000 Ma界线,有一部分地层属于中元古界;建议与国际接轨,原南华系与成冰系对应(720~635 Ma);青白口系以820 Ma构造面为界两分,下部称青白口系下统(1000~820 Ma),上部称青白口系上统(820~720 Ma),待以后证据更充分时再决定是否分为两个系;华北陆块南缘以罗圈冰川为代表的罗圈组及相应地层...  相似文献   
113.
一、海岛的地理特点 海岛是分布在海洋中的岛屿,是完全被海洋包围的比大陆面积小的陆地。地球上最小的大陆——澳大利亚大陆面积约760万平方公里;最大的岛屿——格陵兰岛的面积不及澳大  相似文献   
114.
X射线荧光光谱法同时测定石灰石中主次痕量组分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采用熔融玻璃片和粉末压片法制样,选用标准样品,以经验α系数和散射线内标法校正元素谱线重叠干扰和基体效应,用ZSX PrimusⅡX射线荧光光谱仪对石灰石样品中CaO、Na2O、MgO、Al2O3、SiO2、K2O、TFe2O3、P2O5、TiO2、MnO和S等主次痕量组分进行测定,分析结果与标准值和化学值相符,12次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0%。  相似文献   
115.
选取健康的雄性黄鳍鲷Sparus latus 亲鱼进行人工采精,设定不同的盐度梯度、pH梯度,观察其对精子活力的影响,测定了精子的密度、大小和精浆的渗透压,同时用透射电镜观察精子的超微结构.结果表明,在盐度20时,精子的激烈运动时间、快速运动时间和寿命最长,分别为70、90±1.3s和861±8.6s;在pH为8.0时,激烈运动、快速运动时间和寿命也最长,分别为90±3.7s、115±9.9s和500±11.6s.测得精子的平均密度为(8.0±0.6)×109个·ml-1,精子细胞核的长径为2.75±0.93μm,短径为2.25±0.68μm,鞭毛长为41.52±6.76μm,精浆的平均渗透压为342.6±12.35mmol·kg-1.超微结构显示,精子头部呈圆形或卵圆形,头部无顶体结构,植入窝位于细胞核底端的中间,中心粒复合体位于植入窝内,其中近端中心粒位于植入窝的上段,基体位于植入窝的下段.袖套位于核后端,两侧分布有线粒体和囊泡.尾部细长,其主要结构是轴丝,轴丝为典型的"9 2"微管结构.  相似文献   
116.
复杂地质条件下开采深度的增加极易导致强矿压动力灾害的发生。以华煤集团华亭煤矿250102综放工作面及其回采巷道为研究背景,通过SOS微震监测系统拾取回采工作面推进过程中微震(声发射)信号,获取强矿压动力灾害前兆信息特征规律,分析3种不同危险等级(R,O,Y)强矿压的分布规律且判定其危险区域。综合现场开采特征,确定工作面开切眼至400 m范围为危险区域,此期间20 m煤柱侧强矿压显现尤为严重。最终确定了采用"超前顶板深孔爆破+帮侧煤体卸压爆破+顶板煤层注水"相结合的解危措施来减轻和消除强矿压动力灾害现象,保障井下工作人员在工作期间的安全。   相似文献   
117.
描述了数据库的构建、利用多重随机k维树建立地震搜索引擎的过程。通过实际搜索测试,证明了利用地震搜索引擎确定震源信息的可行性,并探讨了其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改进措施。结果表明,地震搜索引擎能够自动、快速的确定震源信息,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18.
通过高密度电阻率成像探测法,在王家坡滑坡体勘察中建立了滑坡体地质特征—电性特征解释模型,查明了滑坡体的空间特征,并根据实际情况,推断了新的滑坡体位置,认为现存滑坡体中部及前缘存在潜在的次级滑体,后期可能会出现滑坡前缘前移。  相似文献   
119.
在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HPLC-ICP-MS)测定不同形态砷化合物的检测技术中,流动相的pH值是一个关键影响因素。以往较多的研究仅关注了pH值对分离度的影响,通过比较分离度的优劣选择一个适用的pH值。本文采用HPLC-ICP-MS技术测定不同形态的砷化合物,以30mmol/L碳酸氢铵溶液作为流动相,研究了当流动相pH值在6.0~9.7范围内变化时,对砷形态化合物保留时间和峰强度产生的影响,从砷化合物的分离度、灵敏度和分析成本三个方面确定合理的分析方案。结果表明:pH值在6.0~7.5和9.5~9.7范围内, As(Ⅲ)、As(Ⅴ)、一甲基砷(MMA)和二甲基砷(DMA)四种形态的砷化合物的色谱峰分离效果较好;pH值在8.0~9.0范围时,随着pH值的增加,As(Ⅲ)和DMA出峰顺序发生了交换;pH为弱酸性时,砷化合物的灵敏度均较高;pH为偏碱性时,分析周期变短,适用于快速分析。碱性条件下,部分砷化合物与色谱柱结合能力更强,被保留在色谱柱内,使得色谱柱的寿命可能缩短。研究认为:偏酸性的流动相条件,适用于超低浓度(如≤10μg/L)的样品分析;偏碱性的流动相条件,具有明显的时间成本和运行成本优势,但要对色谱柱定期维护。  相似文献   
120.
We evaluated the ability of juvenile Amur sturgeon (Acipenser schrenckii) to osmoregulate and grow in saltwater. Hatchery-reared juveniles (mean weight 106.8 g, 5-month old) were transferred from freshwater to 10, 20, and 25 salinity saltwater over a period of 20 d. We measured the growth, serum osmolality, ion concentrations, and Na+/K+-ATPase activity. In addition, we prepared samples of gill tissue to quantify morphological changes in gill ultrastructure. Rearing in up to 25 saltwater for 30 d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growth. Similarly, serum osmolality and ion concentrations were similar to levels reported in other teleosts following acclimation to saltwater. Serum osmolality and Na+, Cl concentration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with the initial increase in salinity. Afterwards, levels tended to stabilize and then decrease. Serum K+ levels did not change during acclimation to saltwater. Gill Na+/K+-ATPase activity increased initially as salinity was increased. However, the activity later decreased and, finally stabilized at 3.7±0.1 μmol Pi/mg·prot·h in 25 saltwater (1.6 times higher than the level in those in freshwater). In fish that were held only in freshwater, the chloride cells were located in the interlamellar regions of the filament and at the base of the lamella. Following acclimation to 25 saltwater for 30 d, the number and size of chloride cell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juvenile Amur sturgeon is able to tolerate, and grow in, relatively high concentrations of saltwat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