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篇
  免费   23篇
测绘学   125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8篇
地质学   2篇
综合类   2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61.
利用GPS分析川滇地区活动地块运动与应变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川滇地区上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1998~2004年间的GPS观测成果为约束,基于地质学给出了块体划分模型,分别利用刚体运动模型、块体运动和形变模型反演了川滇地区内各活动块体的现今地壳运动和变形参数,并进一步对上述两种模型进行了辨识。结果表明,川滇地区的各块体用块体运动和形变模型来描述更为合适。通过对活动块体及断层运动进行讨论分析,认为川滇地区的地壳运动由西向东、由北向南逐渐减弱,且有顺时针旋转的特征,而地壳变形模式以连续和渐变的剪切为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62.
以川滇地区GPS水平速度场为研究对象,首先采用层次聚类法对其进行直接聚类,然后对在地理空间中出现错分的GPS站点利用F统计检验来纠正分类。在此基础上,考虑DB指标以及层次聚类的不可逆性,对分类结果进行二次聚类,最终将川滇地区划分为6个块体:藏东块体(BYw)、阿坝块体(BYe)、川滇菱形块体(CD)、华南块体(SC)、腾冲-保山块体(DSw)和印支块体(DSe)。其中,CD块体的西、北边界分别是“三江并流”三江断裂区域和巴塘地区的一条速度阶跃线,且巴颜喀拉主峰断裂将巴颜喀拉块体(BY)分为BYw和BYe两个块体。本文给出的川滇地区块体划分模型是数学意义上的一种合理方案,与基于地质资料的结果相吻合,可为该地区的块体划分提供另一维度的解释。  相似文献   
63.
为了研究中国红河断裂带近年的活动特性,利用块体模型对红河断裂带周围块体内1999-2014年的GPS水平速度场进行建模,反演得到块体的刚体旋转、内部应变率以及断层的滑动速率与三维闭锁程度。结果表明,考虑内部应变的块体模型可以显著提升速度场的拟合效果,反演得到的红河断裂带滑动速率与二维速度剖面的结果吻合较好。红河断裂带的闭锁程度大致呈现中段闭锁较强、南段与北段闭锁较弱的对称分布,南段、中段与北段在地表以下15 km深度范围内的断层闭锁程度分别约为0.34~0.52、0.67~0.75、0.26~0.53,右旋滑动亏损速率分别为1.7、3.0、1.4 mm/a。利用最小二乘配置方法计算了研究区域的应变场分布,发现红河断裂带从南至北由压缩转换为拉张,中段处于压缩与拉张的交界带,剪应变率低于南北两段,这可能是由于中段闭锁较强、断层错动量较小造成的。  相似文献   
64.
本文从GNSS、InSAR、重力、水准等多种大地测量资料联合确定活动断层地壳形变、应变和应力,以及与GIS相结合的角度出发,讨论了基于库仑破裂准则的活动断层地震危险性评估方法,系统阐述了活动断层地震危险性评估系统的设计。该系统主要利用各种大地测量数据联合确定活动断层区域的位移场,反演计算应变场、应力场、活动断层运动参数以及库仑应力;通过确定活动断层的临界应力值,建立地震危险性评估模型,评估可能发生地震的位置、最大震级、复发时间及其对应的概率;最后借助GIS实现断层区域的地质和构造环境、三维形变数据、应变场、应力场和地震危险性综合评价图的管理与可视化。本文最后讨论了所建系统的具体应用,讨论了汶川地震激发的同震静态库仑应力、应力扰动的持续时间和龙门山地区的地震活动率。  相似文献   
65.
基于赫尔默特方差分量估计公式,论证了附加权比联合反演目标函数的合理性,提出了联合反演的序贯算法,它继承赫尔默特方差分量估计公式的统计无偏性,可以避免其简化公式造成的方差可能为负的影响。该算法并不需要额外保留各类观测数据反演的历史数据,克服了原公式计算繁琐、占用内存巨大的缺点;而且线性公式利于程序计算。模拟算例联合位移观测数据与重力观测数据反演地下断层进一步说明,结合其他的非线性手段,本公式同样适用于非线性联合反演的解算。  相似文献   
66.
为揭示2021年青海玛多7.4级地震震前变形与同震破裂特征,本文系统收集与处理了青海省CORS站和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等GNSS资料、以及Sentinel-1和ALOS-2卫星SAR数据,通过多源数据综合处理获取了玛多地震形变场动态结果.震前GNSS形变场结果显示,玛多震源区处于其北侧剪切形变高值区边缘,震前存在左旋剪...  相似文献   
67.
68.
通过应力控制式循环三轴试验,研究了饱和软粘土在不排水循环荷载作用下的性状。在考虑影响循环 特性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种适合上海地区饱和软粘土孔隙水压力的增长模型。  相似文献   
69.
大地测量反演线弹性构造应力场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本文基于地表大地测量位移观测值,提出用大地测量监测资料反演线弹性构造应力场方法。讨论了大地测量监测点分布式、观测随机误差以及岩体介质参数对边界力系数反演值的影响,为实际应用大地测量资料反演线弹性构造应力场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0.
基于弹性力学理论并结合 GPS测量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利用 GPS形变观测资料确定地壳水平应变场的方法 ,并介绍了在获取应变参数基础上求定剪应变和面膨胀的基本公式。结合华北地区实际的 GPS形变观测资料确定了华北地区的应变场特征 ,获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