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43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99篇
海洋学   5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3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激痛点火针疗法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腰背肌筋膜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疗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激痛点火针疗法治疗,2组疗程均为2周。观察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VAS)评分及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并评价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3%,对照组为83.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S评分及JOA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激痛点火针疗法治疗腰背肌筋膜炎可以有效缓解疼痛,改善患者腰背部功能,优于普通针刺疗法。  相似文献   
52.
巴颜喀拉构造带二叠—三叠纪岩相特征及构造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提斯洋的形成与演化问题是青藏高原重大基础地质问题之一, 通过多年的野外观察、分析测试和综合研究, 结合覆盖全区及相邻地区的1∶25万区域地质调查资料及其他前人研究成果, 尤其是对巴颜喀拉构造带二叠—三叠纪地层、岩相特征及构造古地理环境进行了系统研究, 并探讨了其构造演化, 以期对提高青藏高原特提斯洋演化历史和潘吉亚大陆形成特征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有所禆益.巴颜喀拉构造带未出露前二叠纪地层, 二叠—新近纪地层均有出露, 尤以三叠纪地层广泛出露为其主要特征.其中, 二叠—三叠系主要为海相沉积, 比较连续, 尤以海相三叠系最具特色, 著名的巴颜喀拉山群横贯全区, 分布广泛, 厚度巨大, 侏罗—第四系主要为陆相河湖沉积.二叠系黄羊岭群岩性为碎屑岩、碳酸盐岩夹火山岩, 自下而上表现为浅海相-深海、半深海相-浅海相沉积演化特征; 三叠系主要为巴颜喀拉山群, 岩性单调, 主要为砂泥质类复理石沉积, 局部地区夹钙质及火山物质, 沉积环境总体表现为浅海相—深海、半深海相—滨浅海相—陆相沉积演化序列.二叠—三叠纪构造古地理环境表现为拉张裂陷形成洋(海)盆-汇聚、部分碰撞形成残留洋(海)盆、前陆盆地—拉张裂陷形成洋(海)盆—汇聚、部分碰撞形成残留洋(海)盆、前陆盆地—完全碰撞造山, 海水退出, 进入陆相沉积演化的历史.巴颜喀拉地区是塔里木—中朝陆块与南方大陆(冈瓦纳陆块)之间古特提斯洋域的主洋盆所在地区之一, 与其南部龙木错—双湖洋盆共同构成古特提斯洋域的双洋域.   相似文献   
53.
围填海溃堤洪水演进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填海工程建于软土地基上,海堤易产生不规则沉降甚至坍塌,而在高水位期间可能发生溃堤灾害。本文采用HLL逼近Riemann解格式计算界面通量和有限体积法离散控制方程建立了数学模型,对围填海工程溃堤洪水运动进行模拟研究。针对浙南某围填海工程,成功模拟了海塘不同位置发生溃堤时的洪水演进过程:溃堤初始时刻,围区内淹没面积和淹没水深增长迅速,其后洪水推进速度放缓,平均水深则经历下降、快速增长、缓慢增长3个阶段变化;并且南堤溃决事故下同时刻平均水深较东堤溃决时高0.3~0.5m,其洪水灾害性和风险性更高。进一步分析双溃口条件下淹没水深的空间分布及其变化规律可知,洪水完全淹没围填海区仅需要60min,溃堤4h后淹没水深可达1.7m,围区东、南部两股水流迅速交汇将会造成较大的人员伤亡,其他区域居民可有15min以上逃生时间。另外,糙率参数在±15%区间变化下,计算平均水深最大变幅为20%,淹没面积最大变幅为14%。研究成果对于减少溃堤突发事故损失,提高工程建设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可为今后围填海工程的安全设计和风险评估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54.
西昆仑昆盖山北坡铜矿化点的地质特征及其找矿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昆盖山一带出露大套的石炭系火山岩,在野外剖面研究中发现了几处铜矿化的线索。详细的野外露头观察表明,铜矿化与火山角砾岩-凝灰岩、细粒花岗岩-细晶岩脉关系密切,伴有强烈的碳酸盐化、绿泥石化和绿帘石化;在不到300m长的剖面中,铜矿化体累积出露宽度大于8m。显微组成、结构分析表明,主要的金属矿物有辉铜矿、斑铜矿、蓝铜矿、铜蓝、钛铁矿等,显示为氧化—半氧化矿,上述铜矿物主要沿裂隙充填并明显破坏钛铁矿条带。5个捡块样品化学分析结果中铜最低品位0.11%,最高品位2.30%,均接近或高于边界品位,2个样品高于工业品位,此外伴生的银均高于铜矿床伴生的有益组分评价的参考值。矿化围岩的沉积组合反映其形成于较深海盆地的环境,为裂谷盆地构造背景。综合西昆仑的区域地质和已有的铜矿研究成果,认为该区具有形成大型铜矿床的地质背景。  相似文献   
55.
虎头崖铅锌多金属矿床位于东昆仑祁漫塔格地区,矿区内中酸性侵入岩体广泛发育,且与成矿关系密切。通过高精度LA-ICP-MS锆石微区原位U-Pb同位素测年,获得与矿化、矽卡岩化关系密切的黑云二长花岗岩锆石的~(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234.2±1.5Ma。地球化学分析表明,黑云二长花岗岩具有高Al_2O_3、K_2O,低TiO_2、Na_2O的特征,稀土和微量元素显示其富集轻稀土元素、Rb、Th和部分高场强元素,Nb、Sr、Zr相对亏损,稀土元素表现为LREE/HREE明显分离的配分模式,总体表现为I型花岗岩的特征。在(Y+Nb)-Rb图解中落入后碰撞花岗岩区,在R1-R2因子判别图上落入造山晚期和同碰撞花岗岩重叠区,显示其可能形成于碰撞-后碰撞构造阶段。虎头崖铅锌多金属矿区Ⅵ矿带具有强烈的矽卡岩化,结合矿石组构、脉石矿物、围岩蚀变等特征,认为其具有矽卡岩型矿床的特征,形成于234.2±1.5Ma(中—晚三叠世)。  相似文献   
56.
西昆仑苏巴什蛇绿混杂岩带组成、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苏巴什蛇绿混杂岩是北起苏巴什北侧的柳什塔格玄武岩南至乌鲁克库勒盆地南缘蛇绿混杂岩带包括其间所夹陆岛残片在内的一套构造-蛇绿混杂组合,它代表了古提斯洋的活动遗迹,是一典型的“软碰撞”缝合带,它是欧亚大陆南缘一条陆内缝合带,并于早、中三叠纪闭合而造山。  相似文献   
57.
58.
近年来,随着敦煌地区越来越多古生代岩浆作用和变质作用等地质信息相继被揭示,许多学者据此提出了"敦煌造山带"的认识,并受到地质学界的广泛关注。本次工作在敦煌地区东北缘发现了大规模露头连续的沉积地层,岩石组合主要为变砂岩和变泥质砂岩,夹少量变砂质泥岩,偶夹变砂砾岩和变硅质岩。通过U-Pb同位素法对该套沉积岩碎屑锆石和侵入其中的花岗岩进行年龄测定,限定其沉积时代为517.3~574.4Ma,属于晚震旦世-早寒武世,由此证明敦煌地区新元古代-古生代沉积地层的存在。综合岩石组合、重矿物特征、岩石地球化学、碎屑锆石结构及年龄频谱等分析,推测该套沉积岩形成于大陆边缘滨海环境,其物源来自敦煌地块甚至塔里木板块前寒武变质基底,揭示了敦煌地区当时应存在着大规模前寒武基底,同时说明敦煌地块的北部古边界应位于疏勒河断裂附近,为确定敦煌地区构造属性、划分区域构造单元提供了关键信息。  相似文献   
59.
新疆塔什库尔干县达布达尔志留纪笔石动物群的新发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什库尔干县达布达尔地区位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结合部的西昆仑造山带,是研究喀喇昆仑山-昆仑山地质演化的重要地区之一。由于区域地质研究程度较低,该地区沉积地层中一直没有获得可靠化石证据。笔者经野外地质调查和研究,在达布达尔地区发现了近似安吉正常笔石Cf.Climacograptus anjiensis(Yang),小型栅笔石相似种Climacograptus cf.minutus Carruthers,类似畸形双笔石Cf.Diplograptus deformis Huang et Lu等志留纪兰多弗里世的笔石化石和海百合茎化石,为西昆仑地区地质调查工作的开展和志留纪地层的划分与对比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0.
早期蛇绿岩的研究近十多年来引起了地质学家的广泛关注,这是因为它涉及地球早期板块构造演化以及古海洋形成过程等问题,也涉及本区是否存在“原特提斯”大洋和罗丁利亚(Rodinia)大陆的裂解和敛合等重大问题。本文提出西昆仑山存在一套可靠完整的晚元古宙—早古生代的蛇绿岩——库地蛇绿岩,它的时限是利用SHRIMP-锆石U-Pb法对蛇绿岩内堆晶岩中下部岩石的测年,分别给出510±4Ma和502±13Ma。根据地球化学测年数据,结合地质构造演化,本文提出库地蛇绿岩很可能形成于“多岛洋盆”,不是广阔的大洋——所谓的“原特提斯”大洋,在古生代早期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