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39篇
测绘学   19篇
大气科学   39篇
地球物理   19篇
地质学   72篇
海洋学   14篇
综合类   35篇
自然地理   10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3篇
  1974年   3篇
  1973年   10篇
  1972年   1篇
  1966年   2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61.
本文介绍的是用轻型飞机是一种有人驾驶的飞机,由汽车运载到航摄地区。可在长200米空地起落)低空飞行摄取大比例尺航摄象片,测制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实验研究成果。文中阐述了轻型飞机的特点,组织航摄小面积大比例尺象片的方法,以及对成图检测的精度评定等。通过本文阐述的实验研究,为小测区大比例尺地形图用常规方法成图,对其调机转场难,成本高、提供成果不及时等问题得到了较好地解决。对工业厂矿勘察设计,现有厂矿扩建,城镇规划及地藉测量开辟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62.
土壤包气带中气体对入渗水流运动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专门的实验系统,研究了降雨入渗过程中土壤包气中气压势形成、发展和消亡的规律及其对下渗水流运动的影响。结合成因分析,探讨了气压势形成的条件;审视和解释了气压势与土壤水总势能和地下水位的相互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在地下水位埋深较浅的条件下(<2m),积水入渗时所形成的气压势将使下渗量减少1/3。  相似文献   
63.
移动性热源与上游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瑞星 《气象学报》1988,46(2):164-170
本文讨论了移动性热源引起的上游效应,即研究跟随波动一起移动的非绝热加热区对其下游波动的作用。  相似文献   
64.
从地震折射和反射剖面结果讨论唐山地震成因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唐山震中的地震测深以及深反射剖面,揭示了唐山震源区的浅部及深部构造图象,它与以往的推测很不相同。 唐山东面的开平向斜属中生代构造,探测的结果表明,向斜轴是一近于直立的地壳断裂。唐山地震时的水平地形变主要是由开平地壳断裂的位移引起的,它是北北东-南南西向右旋走滑断裂。开平地壳断裂西面的陡河断层是一自地表向南东方向下插的正断层,断层倾角为26°,延伸至5km深处。陡河正断层刚好插到唐山市震中区的正下方。唐山地震时的垂直地形变主要是由陡河正断层的滑动引起的。 野鸡坨-丰台断层通过震源区的西部边缘,断层以西的第四纪沉积层,在过去一百万年间曾经沿北北东方向水平滑移15km,表明它也是一个右旋的走滑断层。但是它在近代数百年间并无地震活动,唐山地震时该断层的滑动亦不明显。 开平地壳断裂和陡河正断层在唐山地震时同时滑动,说明地震的作用力除区域水平构造力外,地壳上方还存在一个附加的引张力。在开平断裂处,上部地壳的反射面倾角杂乱,而且在它的正下方,莫霍界面明显错断,因此,地幔顶部的热物质可能自开平地壳断裂中上升。热物质产生的热应力在地壳上方可表现为张应力,而在地壳下方却表现为压应力,这与反射地震剖面图的现象相符合。开平地壳断裂中热物质的上升对地震的产生有  相似文献   
65.
中尺度扰动的对称发展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孙立潭  赵瑞星 《气象学报》1989,47(4):394-401
本文主要研究了斜压基本气流中中尺度对称型扰动发展的问题,旨在揭示中尺度扰动发展的内在本质。文中应用WKB方法,分析了二维动量无辐散近似下的扰动方程。结果是,中尺度扰动波包对称发展的原因是基本场的不均匀热成风偏差和非定常性。  相似文献   
66.
滇西地区地壳结构的爆破地震研究   总被引:66,自引:15,他引:6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描述我国滇西地区洱源-江川和遮放-宾川二条剖面的地壳结构爆破地震的研究结果。 资料分析解释的结果说明,该地区的地壳内存在四个界面:Pg、P20、P30与P40面。Pg面为结晶基底面,深度在0.3-3.5km之间,界面速度约5.90km/s。P02面为地壳上部反射面,深度在12至24km间,其界面速度约6.30-6.50km/s。该界面的下方,在大部分地段是一厚梯度层至莫霍界面。在30-35km的深处,局部地区存在弱反射界面P30。而莫霍面(即P40面)的深度在37-46km。遮放-宾川剖面的地壳平均速度约6.40km/s,莫霍界面速度为8.06km/s。但洱源-江川剖面的这两种参数分别为6.19km/s与7.75km/s,其下侧50km的深处还存在P50反射面。 遮放-宾川剖面上的怒江断裂在P40及P20面上有2.5km的深度跳跃。澜沧江断裂经过的地方,P40震相追踪中断,波形畸变。这类现象在洱源-江川剖面的几个地方也有明显反应,在元谋-绿汁江断裂处莫霍面的深度跳跃达3km,断裂还使江川炮的P40震相追踪中断。 在洱源-江川剖面的中段,发现了上地幔低速度异常带,速度值为7.75km/s。  相似文献   
67.
《苏联科学院通报》去年第三期刊载斯米尔诺夫(?)的一篇文章,探讨一部分由古火山作用形成的金属矿床的特征.作者认为,随着对古火山作用研究的深入,这一成因类型的矿床数目会有较大的增加.作者还提到,苏联科学院所属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科研机构,对于古火山、新火山的作用过程及其在火山岩建造与共生的黑色、有色、稀有、贵金属等矿物形成方面所起的作用,都在当前和长远的计划中规定进一步开展研究.现将该文主要内容摘译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8.
介绍了全球气候变暖对流域水资源影响研究中流域随机模型的应用.根据IPCC最新公布的2010~2039年和2040~2069年气候变化情景的GCMs模拟结果,计算并讨论了广东东江流域未来相应期内不同保证率径流量可能发生的变化.  相似文献   
69.
在已集中连片改造为农田的盐碱地上,开展无人机遥感作物土壤空间异质性分析与光谱指数响应胁迫诊断对于提升盐碱地利用效率、创造更多经济效益与生态价值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山东省东营市黄河三角洲典型滨海盐碱地集中连片旱作农田的主要作物——高粱和玉米为研究对象,利用固定翼无人机获取400 hm2滨海盐碱地多光谱遥感数据,并结合地面195个采样点的3个土层(0~10 cm、10~20 cm、20~40 cm)的土壤属性数据,对该研究区域内作物生长的土壤环境因子进行空间异质性分析与光谱指数响应胁迫诊断。基于土壤属性数据,利用反距离加权插值法,绘制该研究区域内土壤盐分、pH、有机质、全氮和速效氮共5个指标含量的水平与垂直空间分布图。插值结果显示,5种土壤属性指标存在显著水平和垂直空间异质性。基于随机森林模型,采用递归特征消除法,结合土壤指标对光谱指数的重要性值,探讨影响作物生长的主要土壤环境胁迫因子。结果表明,5种土壤属性因子均会对玉米和高粱生长造成影响,但主要胁迫因子分别为土壤速效氮含量(10~20 cm)和3个土层的盐分含量。本研究为大面积农情胁迫监测提供了一项有效的地面与航空协同监测方案,为盐碱地旱作农田管理与决策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0.
正今年以来,中共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党组注重与第二批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国土资源部门搞好问题对接,强化延伸指导,在全面调查了解的基础上,重点对巩义、兰考、永城等6个省直管县(市)国土资源部门的活动开展情况进行了深入剖析,要求各地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坚持以群众为镜抓深入,在坚持"四个直接"上求实效。——直接到一线听取群众意见和呼声。厅党组要求各地深入开展"百村千家万人"征求意见活动,把党外人士、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服务对象等各个层面的人员请进来,广泛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