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6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9篇
海洋学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蒋帅 《海洋世界》2010,(4):52-54
尽管"共青团员"号核潜艇沉没后放射性物质暂未泄漏,但在海水的腐蚀和在强大的压力下,最终会彻底破坏核动力装置及装载的核武器,造成放射性物质外溢,进而污染海洋环境、危害生物。  相似文献   
12.
在天气预报业务中,发生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的短时强降水容易出现漏报。为加深对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下湖南短时强降水的认识,探究其成因和触发机制,本文利用地面自动站、多普勒天气雷达观测资料及FY-2F云顶亮温、NCEP再分析资料等,针对2018年9月6日一次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的湖南短时强降水成因开展研究。结果表明:在强盛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区内,丰沛的水汽、较强的不稳定能量及一定的抬升条件可触发短时强降水天气。正午前,受弱冷空气侵入影响,低层切变配合地面中尺度辐合线引起近地面动力抬升,从而触发对流性降水;午后,受太阳辐射影响,地面气温达到对流触发温度,从而触发热对流。正涡度区及低层辐合区在降水发生后都向上延伸,有利于垂直上升运动的维持,但较典型汛期强降水过程的动力条件明显偏弱。环境风及其垂直风切变小,且雷暴单体移动缓慢,有利于强降水在同一地区长时间维持。  相似文献   
13.
14.
收集整理2007—2016年岳阳冰雹、雷雨大风、短时强降水3类强对流天气过程及其实况、再分析资料,基于探空图计算能量指标及不稳定指标,分析其与强对流发生的关系,寻找预报指标阈值,并进行预报试验。研究结果表明:①TT≥49℃、A≥20℃、K≥40℃时比较容易出现短时强降水天气,但在降雹与雷雨大风过程中,A10℃或K≥35℃的机率比短时强降水中的低,雷雨大风中的CAPE值明显比冰雹和短时强降水中的大。②2月下旬—4月上旬, LI20℃、Wm1.2 m·s~(-1)、△Z3 000 m(2~3个条件满足)可作为冰雹的预报指标;雷雨大风指标阈值为△θse_(700-850)≤-7℃、SI≤-1.2℃、垂直风切变(1 000~500 hPa)≥10 m·s~(-1);③每年的日能量平衡高度变化可分为两个阶段,当第一阶段中能量平衡高度高于250 hPa,且处于变化曲线中的极值时,往往对应出现强对流天气;第二阶段中能量平衡高度大部分高于250 hPa,要参考其他预报指标进行强对流天气预报。  相似文献   
15.
利用地面自动站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卫星逐小时TBB资料及NCEP再分析资料,对2018年副高控制下湖南两次短时暴雨发生及维持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在水汽丰沛且有足够的不稳定能量和抬升条件下,强盛副高脊区反气旋环流内也可以触发短时暴雨天气,其大尺度环流形势特征和湖南典型暴雨过程有着较大差异;②对流性降水发生前,不稳定能量明显增强,中低层增湿明显,为暴雨提供能量与水汽条件;③两次过程分别受副高南侧热带气旋外围云系扰动和弱冷空气侵入影响,925 hPa形成弱扰动或者弱切变,配合地面中尺度辐合线,近地面动力抬升触发对流性降水,白天受太阳辐射影响,能够自由触发热对流。地形抬升也是重要触发机制,发生在迎风坡热对流占比84%;④两次短时暴雨的雷达回波为非常明显的低质心高效率的降水回波,环境风及其垂直风切变小,尽管不利于对流风暴有组织的发展,但雷暴单体移动缓慢,有利于同一地区长时间的强降水。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决遥感卫星信息获取实效性差,严重依赖数据传输通信带宽,难以满足卫星在轨实时提取感兴趣目标需求等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以全局统计为基础的高效舰船目标检测算法和超轻量化疑似目标真伪鉴别网络,实现舰船目标快速提取.采用传统图像处理方法快速检测目标,获取疑似目标切片,大幅降低数据量,采用自主设计改进的基于深度学习的超轻量鉴...  相似文献   
17.
摘 要: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地面站点资料、引入拉格朗日方法的轨迹模式,定量分析了洞庭湖地区2014-2017夏半年水汽输送来源特征,对比了2017年“6.22”极端降水两个时段的水汽输送来源差异,得到以下结论:洞庭湖地区夏半年的主要输送源地为太平洋(32.3%,水汽输送贡献),孟湾-南海(28.3%),印度洋(26.6%),局部地区水汽输送相对较少,但不可忽视。各源地各月水汽输送具有较大差异,其中4、5月份以太平洋和孟湾-南海水汽输送为主,6、7月份以印度洋水汽输送为主,太平洋、孟湾-南海次之。“6.22”极端降水环流背景:中低纬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稳定维持,洞庭湖地区处于副高西侧的强水汽输送带中,有利于水汽源源不断往暴雨区输送。“6.22”极端降水主要集中在两个时段,其水汽来源具有较大差异。第一个时段的水汽源地主要为印度洋,其次为孟湾-南海,其他源地水汽输送贡献较小,其中欧亚大陆为干冷空气输入。而第二时段局部地区和欧亚大陆无水汽来源,中低层无干冷空气侵入,印度洋,孟湾-南海水汽输送仍占主导地位,太平洋水汽输送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