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31篇
  免费   544篇
  国内免费   542篇
测绘学   398篇
大气科学   287篇
地球物理   541篇
地质学   1730篇
海洋学   328篇
天文学   53篇
综合类   249篇
自然地理   331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75篇
  2022年   83篇
  2021年   92篇
  2020年   89篇
  2019年   115篇
  2018年   122篇
  2017年   93篇
  2016年   112篇
  2015年   100篇
  2014年   187篇
  2013年   127篇
  2012年   142篇
  2011年   130篇
  2010年   132篇
  2009年   157篇
  2008年   147篇
  2007年   133篇
  2006年   112篇
  2005年   130篇
  2004年   131篇
  2003年   79篇
  2002年   106篇
  2001年   89篇
  2000年   97篇
  1999年   108篇
  1998年   119篇
  1997年   98篇
  1996年   109篇
  1995年   100篇
  1994年   81篇
  1993年   88篇
  1992年   83篇
  1991年   73篇
  1990年   65篇
  1989年   42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6篇
  1959年   4篇
  1958年   10篇
  1957年   6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城市环境地球化学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针对目前平原区城市环境地球化学异常评价及查证中出现的问题,通过土壤重矿物研究方法,在位于城镇及其周边的多个土壤Hg等重金属元素异常区内发现了辰砂和磁性"微球粒"。这一新的发现不仅意味着城市环境地球化学研究取得重要进展,而且为正在开展的平原区城市环境地球化学质量评价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研究方法,并将对目前广泛开展的平原区"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工作的健康发展起到积极作用。深入的试验研究正在进行之中。  相似文献   
992.
黄土塬区的三维地震勘探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平原、山区、丘陵、戈壁和沙漠地区,煤矿采区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已得到了大范围的推广应用,但在西部黄土塬区,由于其特有的地貌特征及复杂地质条件,勘探程度不高,三维地震勘探在该类地区仍被视为“地震禁区”。对此在多次试验的基础上,采取改善激发条件、多域迭代静校正等相应技术措施,克服了黄土塬区开展三维地震勘探的主要难点,并结合具体工程实例,提出了今后在黄土塬区开展三维地震勘探的一些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993.
GTP模型中四面体的引入及其空间模型扩展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该文从空间拓扑概念出发,分析了基于广义三棱柱(GTP)模型建立空间实体间拓扑关系时的不足。针对GTP进行平面剖切时存在的缺陷,讨论了在GTP模型中加入新的几何元素——四面体作为辅助元素的必要性,并将空间实体的描述分为几何元素和实体元素两类。在此基础上,对原有GTP模型进行了改进,建立了几何元素和实体元素之间的拓扑关系。并有效地解决了空间实体的3D平面剖切问题。  相似文献   
994.
Interdecadal variations in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and the North Pacific have been documented in many studies[1 4].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subtropical North Pacific and the tropics is regarded as the most important process triggering and maintaining t…  相似文献   
995.
美国红地球葡萄(RedGlobe),是我国近几年引进的葡萄新品种,其对气象条件的要求较高。本文分别通过温度、湿度、光照等几个方面分析了红地球葡萄生长的适宜气象条件,以便于今后在葡萄的生产过程中趋利避害。  相似文献   
996.
自动与人工观测数据的差异   总被引:41,自引:5,他引:4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概述了造成自动观测与人工观测数据差异的各种原因,其中包括仪器的测量原理与观测方法不同,观测时间和空间不同,采样方式与算法不同,观测时次不同等等。通过对比分析基本气象要素,如气压、气温、地温、风向风速、降水、湿度等的两种观测数据,认为自动气象站的观测结果更接近大气中的实际情况。自动站对气压、气温和风向风速的观测有明显的优势,但在雨量累计量的测量和高温高湿下的湿度测量效果不理想。  相似文献   
997.
以1975年以来中国大陆6.0级以上地震震例作为研究对象,在一定的扫描时段和扫描半径等条件的约束下,选择了10种物理意义明确、独立性较强的测震学指标,对大陆西南、华北、西北3个研究区进行了强震前震源区附近地震学参数中期震兆标志研究,结果发现,西南研究区15个震例异常的平均对应率为0.8,华北研究区10个震例的异常的平均对应率为0.7,西北研究区18个震例异常的平均对应率为0.7。提取了中国大陆强震测震学指标分区预测标志,西南研究区为0.8,华北研究区为0.7,西北研究区为0.7。  相似文献   
998.
襄荆高速公路软弱地基高路堤填筑控制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软弱地基路堤填筑高度一般小于5 m,需时较长而影响工期,襄荆高速公路软弱地基路堤填筑高达8 m,加快施工进度与保证施工安全成为一大技术难题,为此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验研究.现场详勘和试验表明该软弱地基存在1~1.5 m厚的硬壳层及下卧砂卵石层且原状土十字板剪切强度较高(Su = 44 kPa),有利于加快填土速率;选取了塑料排水板及砂垫层加土工格栅的软弱地基处理方案;基于排水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经试验,证明适当降低规范要求的沉降控制标准是可行的.据此,根据监测数据进行动态调整后,填土速率得到了较大提高,施工安全也得到了保证;路堤填筑到设计高度后,通过堆载预压试验,对工后沉降预测值进行了验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99.
壳有限元方法是目前较先进的分析地震活动断层作用下埋地管线反应的方法, 但是由于受断层错动影响的管道一般较长,因此该方法需要较大的计算资源. 本文提出一种等效边界方法,可以克服现有壳有限元方法的缺点. 埋地管线在地震断层作用下的大变形反应往往只发生在断层附近,而离断层较远处管段的变形反应相对较小.本文从理论上得出一个等效边界,以非线性弹簧的形式应用到壳单元分析模型的两端,替代模型以外管段的影响. 这样只需对感兴趣的发生大变形的管段进行壳单元建模型,从而解决了现有的壳有限元方法需要大量计算机时和资源的缺点. 与现有的壳模型固定边界方法进行比较,验证了等效边界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00.
燕山板内变形带侏罗纪主要构造事件   总被引:67,自引:8,他引:67  
对燕山地区中生代板内变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确定翁文灏75年前识别和提出的燕山运动A幕、B幕和中间幕发生在侏罗纪.侏罗纪的构造变形最终塑造了东西向燕山褶皱-冲断带的格架.通过对典型盆地的分析,燕山运动A幕以髫髻山组安山岩之下的角度不整合为标志,时限为160Ma±5Ma前,时期为中侏罗世龙门期-九龙山期,时代推测在175~160Ma之间.中间幕以髫髻山组和兰旗组火山岩为代表,时代约在165~156Ma之间.B幕强烈的冲断形成了土城子组和后城组的粗碎屑堆积,时限在135Ma±1Ma前,时代为156~139Ma.白垩纪早期,区域变形逐渐以伸展为主,古地理-古环境明显改变,火山喷发频繁、强烈,构造变形较弱.显然,早白垩世的构造发展已不属于燕山运动的范畴.燕山运动A幕是燕山板内变形带最主要的构造事件,也是东亚构造体制转变的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