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11篇
测绘学   4篇
地球物理   30篇
地质学   1篇
综合类   15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青藏高原东北缘岩石圈变形及其机理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青藏高原东北缘岩石圈变形特征,进一步研究该地区地壳运动的壳-幔耦合机理,本文通过处理分析该地区1999~2007年多期GPS观测数据、1972~2000年水准测量数据和1992年及2007年相对重力测量资料,获得了该区域地壳水平运动速度场、较长时间段的垂直形变场和相对重力变化场.分析发现青藏高原东北缘东西部的变化特征存在明显差异:西部以北东向地壳缩短运动为主,而东部以顺时针旋转为主;东部以地壳隆升为主,速率在2.1 mm/a左右,而西部隆升的速率小于1 mm/a;相对重力变化则表现为在整体增大的背景下东部升高速率较大,平均为9.0×10-8 m·s-2·a-1,而西部较小,平均值为3.1×10-8 m·s-2·a-1.我们还发现,地壳不同变形形式的转换不是渐变的,而是发生在较窄的一个转换带内.这个转换带的整体走向为NEE,北部位于金昌与武威之间,中部在祁连山东部、门源以西,南部位于德令哈以东青海湖以西.最后结合前寒武纪构造格架、重力均衡异常资料和地震SKS分裂结果对形成这种运动态势的机理进行了探讨,我们认为岩石圈物质侧向流动、岩石圈结构及壳-幔耦合方式差异可能是导致东部与西部岩石圈变形差异主要动因.  相似文献   
42.
利用垂直形变资料分析龙岗火山的活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分析了龙岗火山区及其附近20多年来5条水准路线所反映的垂直形变背景场情况,发现相对于长春基准点,长白山区东部和北部地区主要表现为大面积下沉运动,而龙岗火山区则表现为相对上升运动;然后分析了龙岗火山区主要隆起区垂直形变场变化以及剪切和张裂变形率变化,所得结果均反映了长抚线发生了较明显的活动;最后运用改进的Mogi模型,采用L曲线法反演了主要隆起区可能的压力源参数.结果表明,龙岗火山区岩浆的位置在42.1°N,126.5°E附近,与深地震测深研究结果近似.相对于长白山天池火山,压力源等效半径变化较大,达到183 m左右,源的深度在30 km左右,相对较深.  相似文献   
43.
用GPS数据反演分析海原断裂带分段活动特征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胡亚轩  崔笃信  张希  王雄 《地震工程学报》2009,31(3):227-230,253
首先应用1999-2007年的GPS观测资料分析海原断裂带的运动特征,看出期间该断裂带GPS站点运动速度由南向北逐渐衰减,在NWW和NE走向断层两盘的运动差异较为明显,断层的活动以走滑运动为主.然后依据地质、地球物理等资料给出反演参数初值,利用水平形变资料对断裂三段的走滑速率及断层下界深度进行反演.结果为从西到东断裂带各段走滑速率分别为8.25 mm/a、5.49 mm/a和5.97 mm/a,断层底部深度依次为22.8 km;13.3 km;11.1 km.综合分析认为毛毛山-老虎山断裂运动速度明显高于海原断裂速度,在速度变化梯度较大的毛毛山断裂存在6级以上地震空区,推测具有发生强震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44.
通过对跨祁连山-海原断裂带的民乐、华藏寺和沙沟河等3个剖面2005~2009年GPS、水准及重力观测资料的分析,得到各观测量在每个时间段的变化特征,对剖面所跨主要断裂的活动特征有所了解。发现跨不同剖面的昌马-俄博断裂、毛毛山断裂、庄浪河断裂和海原断裂附近点位的位移和重力变化都较大,表明这些断层活动性较强;通过分析各剖面垂直位移与重力变化的关系,可知重力变化主要由于物质的迁移引起。GPS资料分析表明,2006~2007年水平运动基本沿断层走向,而2007~2008年水平位移偏离断层走向,以东向位移增大为主;通过进一步对剖面周围的中国地壳运动网络连续观测站坐标时间序列的去线性分析,得知2007~2008年的观测结果与汶川地震的影响有关。用2008~2009年的重力变化同重力布格异常背景相比,可知民乐剖面附近处于调整恢复阶段,而华藏寺和沙沟河剖面附近的异常仍没有完全解除。  相似文献   
45.
利用2009—2017年GPS水平速度场和1990—2018年跨断层短水准资料, 分析西昌地区现今三维地壳活动及主要断裂的活动性。 结果表明: 在西昌地区, GPS水平运动场及应变场的大小和方向发生变化。 E向运动速率由北部的平均约8 mm/a减小到南部的平均约4 mm/a; S向运动以安宁河—则木河断裂为界, 西侧点位的运动速率明显大于东侧的点位。 相对华南地块的水平形变场也显示西昌地区水平运动的差异性。 主应变场在西昌地区以SW—NE向拉张和NW—SE向挤压为主。 大凉山次级块体东侧的张应变和压应变均大于西侧; 最大剪应变率在此次级块体以条带形式展布, 条带上的最大剪应变率大于东、 西两侧; GPS水平运动速率和变形宽度相比1999—2007年资料得到的结果大, 表明安宁河—则木河断裂带处于剪切应变积累阶段, 闭锁程度有所提高。 跨断层水准资料显示, 该断裂存在新的活动迹象, 应力持续积累。 综合分析两种资料结果, 推测区域地震危险性将进一步增强。  相似文献   
46.
胡亚轩 《测绘工程》2001,10(3):44-46
接收机天线相位偏差是GPS定位中一项重要的误差源,其影响值可达数毫米至数厘米,为了解接收机天线性能及稳定性等方面的情况,在出测前后一般对相位中心的稳定性进行检验。目前已采用两种方法对Ashtech扼流圈天线相位中心稳定性进行了测试,证明了AshtechZ-12型接收机天线满足限差要求及试验方法的可行性,本文将就此作具体介绍。  相似文献   
47.
GNSS观测站环境变化对数据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周围有树遮挡的GNSS观测站数据质量检测问题,该文利用TEQC软件分析多期观测资料每个观测时段的多路径效应MP1/MP2、数据有效率及周跳等指标的变化,结合站点实际照片及观测季节等分析变化原因。结果表明:数据质量随周围树的遮挡情况不同而变化。遮挡增强时,数据质量变差;冬季树落叶后,MP1/MP2相应变小,数据有效率提高。而对位于周围植被受季节影响不大地区的测站,各项指标变化也不是很大。采用扼流圈天线可有效减少周跳。建(构)筑物的遮挡对卫星信号接收影响明显,数据有效率低,解算的速度场误差大。环境变差的观测站通过数据后处理,不能完全消除多路径效应和/或周跳的影响。以上结论可为GNSS选建站、观测、数据处理及行业标准的制定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8.
����ˮ׼�����е������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о???????????????????????????????????????????????????????????????????????????λ????????????????????????????????ò??????????????????????????ж??????????,?????????????????????λ??????????й??????????λ????????????????????????????????????????  相似文献   
49.
腾冲火山区形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腾冲火山群是我国目前仍具喷发危险的火山群。本文首先对火山区的地壳运动背景进行了总结分析,然后介绍了火山区的形变监测情况,再依据1998~2004年的水准测量及2002~2004年GPS观测成果,参考重力变化及其它观测资料分析火山区岩浆的活动特征,最后得出主要结论:相对欧亚板块,腾冲火山区总体具有向西南的顺时针旋转运动;火山区的形变变化受岩浆和断层活动两方面控制;火山区西南部发生了较强烈的下沉运动,可能由于岩浆和水的流失及放气等原因引起;以固东—腾冲断裂的西支为界,水平位移在断层两侧分别向东西两个方向运动,2002~2003年运动更剧烈些,断层活动表现为明显的拉张特征。综合各种资料表明火山目前活动量较小,近期喷发的危险性不大。  相似文献   
50.
通过对西安市3个主要地貌单元共309个钻孔剪切波速资料的分析整理,采用指数和线性拟合两种方法对测点较多的细砂、中砂、粗砂、黄土、粉质粘土、古土壤、卵石等土类的剪切波速VS与土层深度H的关系进行统计回归,得到其经验关系式;将实测剪切波速值与利用上述统计结果得到的预测值进行对比检验,两者差别不大。说明区分地貌单元和各类土层的VS与H经验关系可靠且符合当地岩土特征,可用于西安地区一般建筑的工程勘察与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