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8篇
测绘学   16篇
大气科学   16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26篇
海洋学   6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从大尺度环流形势场、西风环流指数、阻塞高压、副热带高压和南亚高压等方面,对2001年汛期强降水多发时段的中期天气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极涡由一个中心分裂为多个中心,北半球极涡呈偶极型或多极型,其中有一较强中心位于东半球偏于亚洲一侧;②亚欧中高纬环流形势为两脊一槽型,亚洲中部为一低压槽;③连续性强降水发生在西风环流指数由峰值向谷点过度的过程中;④鄂霍次克海阻塞高压的建立是造成我省连续性强降水的关键;⑤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在短时间内迅速西伸北跳,140°E副高脊线位置位于30°N附近并稳定;⑥100 hPa南亚高压脊线北跳至33°N以北,且中心位置自西向东震荡并稳定于90°E以东地区.  相似文献   
32.
河南省汛期降水具有明显的年代际和年际两种时间尺度变化,降水分布有区域性特征。按照年代际、年际趋势变化,可确定河南省旱涝发展趋势,并通过制定旱涝分级预警措施,减少旱涝对工农业生产造成的危害。  相似文献   
33.
滇西金顶超大型铅锌矿床的热液成矿和构造控矿特点突出,对其主要容矿岩石和断层耦合控矿机制仍不清楚.利用三维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对代表性的蜂子山铅锌矿床开展了矿化结构及其空间展布特征的综合研究.结果 表明:Pb和Zn矿化中心呈现出东西向分带及差异性分段富集的特点,空间上并与黄铁矿、天青石(—重晶石)和石膏矿体共置;成矿流体的运聚受近SN向逆冲断层和近EW向走滑断层的共同控制,为其提供通道和沉淀空间;而金顶群(N1j)的湖相氧化性含矿卤水在两组方向断层的联合驱动下,在三合洞组上段(T3S3)地层中与其赋存的还原性流体幕式混合成矿,是该矿床发育的重要机制.尤其是,近SN向逆冲断层和近EW向走滑断层联合控矿特征的发现,为深入理解金顶超大型铅锌矿床成矿作用及指导找矿勘查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34.
针对测区内多幅航空影像色彩不一致性的问题,该文在区域网平差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的基于区域网平差的航空影像色彩均衡处理方法。通过分析色彩偏差成因,提出二次非线性函数作为色彩均衡模型,对影像的色彩进行纠正。根据重叠区域具有一致的色彩,采用最小二乘原则进行平差运算,从而实现色彩均衡。实验表明,本文算法具有较好的效果和更佳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35.
针对测区内多幅航空影像色彩不一致性的问题,该文在区域网平差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的基于区域网平差的航空影像色彩均衡处理方法。通过分析色彩偏差成因,提出二次非线性函数作为色彩均衡模型,对影像的色彩进行纠正。根据重叠区域具有一致的色彩,采用最小二乘原则进行平差运算,从而实现色彩均衡。实验表明,本文算法具有较好的效果和更佳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36.
本对青海省泽库地区3万hm^2“黑土型”退化草地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防治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7.
以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肝胰腺中丝氨酸蛋白酶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超声波和加热处理,通过紫外光谱、荧光光谱分析和蛋白质变性凝胶电泳分析丝氨酸蛋白酶的变化。研究表明,超声功率和超声时间对丝氨酸蛋白酶的酶活有不同影响。低功率短时间超声处理会使酶活力升高,随着功率和超声时间的增加,酶活力逐渐降低。紫外光谱显示,超声处理使酶液紫外吸收出现蓝移现象,而加热对其影响不大。内源荧光显示,超声和加热处理均对蛋白酶有荧光猝灭作用。SDS-PAGE显示,超声和加热2种处理方法均能引起丝氨酸蛋白酶不同程度的降解。  相似文献   
38.
遥感与化探数据融合技术在金矿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一种先进的多元数据融合技术,遥感与化探数据融合技术的目的在于能从原始的遥感图像中获得较高质量的图像和提取实际需要的蚀变信息.文章首先研究了几个典型的遥感与化探融合的算法(如PCA、ISODATA、MLC等),然后提出了一个新的使用了专家系统的基于3个层次(像素级、特征级和决策级)的遥感与化探数据融合方法.该方法通过在招远金矿区应用示范,结果表明这种新的方法较之传统的遥感与化探融合方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遥感找矿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39.
海南岛白垩纪古地磁结果及其构造地质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海南岛地区白垩系鹿母湾组和报万组碎屑岩219个独立定向岩芯样品(29个采点)的岩石磁学和古地磁学研究表明,白垩纪的碎屑岩以赤铁矿为主要载磁矿物。逐步热退磁分析表明,绝大多数样品可分离出特征剩磁分量。综合前人的结果,获早白垩世特征剩磁方向D=6.5°,I=42.7°,κ=73.4,α95=8.2°;晚白垩世特征剩磁方向D=6.7°,I=44.7°,κ=125.5,α95=5.4°。其早白垩世古纬度24.8°(+6.2°/-5.8°),晚白垩世古纬度26.3°(+4.6°/-4.0°);均位于现在地理位置以北约5°~6°。与华南板块东南缘白垩纪的古地磁数据对比表明,晚白垩世海南地块仍是华南板块的一部分。海南岛白沙断裂东西两侧早白垩世古地磁数据的差异,表明存在一个北东向的构造走滑带,白沙断裂可能是华南沿海北东向构造带的南延部分。海南岛白垩纪古地磁结果也表明,相对印支地块,海南岛在早白垩世时发生了25°左右局部顺时针旋转。推测此局部旋转很可能与晚侏罗世—晚白垩世早期,印度洋开始第一次海底扩张,印度板块向北运动有关。  相似文献   
40.
论文在系统地分析了海南岛文市、叉河、三亚地区的三处基性岩墙群的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和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岩墙群的来源和其反映的地球动力学背景。文市岩墙群形成于约101Ma,叉河和三亚岩墙群形成于约93Ma;主量元素化学特征显示它们属碱性系列,微量元素化学特征为富集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Sr、K、Rb、Ba、Th),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Sr-Nd同位素组分显示其源区具有EMⅡ特征。这两期岩墙群的存在,显示了海南岛地区在早白垩世晚期和晚白垩世早期存在两次构造伸展事件。海南岛90Ma左右的岩墙群与广东、福建同时代的岩墙群构成中国东南沿海90Ma广泛发育的、呈近北北东向展布的岩墙群带,它们具有相同成因机制,指示中国东南部在90Ma左右时经历了强烈区域性拉张作用;这些岩墙群虽来源于不同的地幔源区,但均与俯冲流体交代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