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2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9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45篇
海洋学   12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基于信息扩散技术的华南极端台风灾害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5—2016年登陆华南地区的12个极端台风灾害样本, 综合考虑了承灾体脆弱性和防灾减灾能力, 对华南地区进行极端台风灾害风险评估, 步骤如下: 1) 以各指标的灰色关联度为基础, 构造华南极端台风的危险性指数、脆弱性指数和防灾减灾能力指数; 2) 根据灾害风险数学表达式, 以层次分析法确定的系统权重为基础, 构造华南地区极端台风灾害风险指数; 3) 通过二维正态扩散技术构造原始信息矩阵和模糊关系矩阵, 利用因素空间理论进行模糊近似推理, 计算得到由风险指数近似估计直接经济损失指数的风险估计值; 4) 利用超概率评估模型, 对极端台风的直接经济损失率进行超概率评估。结果表明, 构造的风险指数与实际情况较为吻合, 计算得到的风险估计值与直接经济损失指数变化趋势较为一致, 均方误差为0.20, 相关系数为0.78。结果还表明, 由极端台风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率为0.1%, 已成为常态风险, 华南地区极端台风灾害的超越概率与直接经济损失率呈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62.
王萌  张招崇  侯通  骆文娟 《岩石学报》2011,27(9):2665-2678
大板山镁铁-超镁铁质杂岩体位于攀西地区西北部,受金河-菁河断裂带控制,主要岩石类型有辉长岩、苏长辉长岩和二辉橄榄岩。本次研究集中于苏长辉长岩和二辉橄榄岩,其中,二辉橄榄岩具有明显的堆晶结构,橄榄石Fo值最高可达81.4。二辉橄榄岩SiO2含量为42.93%~44.18%,苏长辉长岩SiO2含量为44.89%~52.76%,稀土总量(∑REE)相对较低(23.2×10-6~61.7×10-6),并均呈现出近平行的、相对平缓的右倾稀土元素配分模式,说明其为同源岩浆演化的关系。此外,大部分样品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如Rb、Sr、Ba等),适度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如Nb、Ta、Ti等)。结合其较低的SiO2含量和微量元素比值(如Th/Ta和La/Nb等),表明岩浆未遭受大量的地壳混染。岩相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均显示了非常明显的分离结晶作用。根据(Tb/Yb)PM-(Yb/Sm)PM图解,大板山岩体的原始岩浆主要来源于岩石圈地幔轻度富集不相容元素的尖晶石相二辉橄榄岩。二辉橄榄岩样品中橄榄石Fo-NiO图解中多数点落在硫化物未熔离的范围,且样品全岩Cu/Zr比值为7.04~103,而苏长辉长岩中Cu/Zr比值为0.88~5.56,反映了二辉橄榄岩-苏长辉长岩可能经历了由S不饱和到过饱和的过程。推测硫化物的熔离可能是岩浆在上地壳岩浆房中发生了以橄榄石和辉石为主的分离结晶作用,造成硫化物达到过饱和。锆石LA-ICP-MS测年表明,岩体年龄为259.69±0.61Ma,与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其它镁铁-超镁铁质岩体的形成时间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63.
依据非震物化探找油的基本原理及反映油气藏的特点,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内多个油气区的非震物化探指标的油气探测效果,研究了非震物化探异常区之间的相关度及与油气富集区的相关系数,提出了鄂尔多斯盆地内非震物化探多方法找油优选组合的一般模式。该研究对今后鄂尔多斯盆地内非震物化探找油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4.
利用BIOME-BGC模型和树木年轮数据模拟1954~2008年川西米亚罗岷江冷杉林森林净初级生产力(NPP)动态,并构建了相应的NPP线性重建模型(方差解释量为44.8%),最终重建了该地区岷江冷杉林过去223年(1788~2010年)NPP的波动历史。在1788~2010年区间,岷江冷杉林NPP波动于498.66~563.65gC/m~2/a之间,平均值和标准差分别为527.2gC/m~2/a和12.45gC/m~2/a。森林NPP主要上升时期有1788~1811年、1832~1844年、1890~1928年和1969~1993年,NPP主要的下降时期有1812~1831年、1845~1860年、1929~1968年和1994年至今。重建NPP序列与气象数据的相关和响应函数分析发现,夏季至秋季温度是限制森林生长的最为重要的气候要素,另外前一年秋季至初冬温度和春季至初夏的降雨对森林生长也有一定的控制性影响。树木年轮是一种指示森林NPP动态变化的可靠待用材料,可以检验和校正包括BIOME-BGC模型在内的各种生态系统过程模型。  相似文献   
65.
火成碳酸岩及其风化产物是全球战略性关键金属稀土元素(REE)和铌(Nb)的主要来源。因此,对关键金属在火成碳酸岩中的超常富集机理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研究表明成矿碳酸岩常常与碱性杂岩体存在密切的时空联系,因而母岩浆应属于碳酸盐化的硅酸盐岩浆,并以霞石岩岩浆为主。针对碳酸岩关键金属矿床的成岩成矿过程,已有实验发现母岩浆在地壳内的演化过程中,既可以通过分离结晶作用,也可以通过液态不混溶作用形成碳酸岩。然而,更加接近自然样品的多组分体系的实验均表明液态不混溶作用总是先于碳酸盐矿物分离结晶作用。因此,液态不混溶作用对关键金属成矿过程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尽管如此,已有不混溶实验表明当碳酸盐熔体和硅酸盐熔体发生不混溶之后,关键金属REE与Nb总是优先分配到硅酸盐熔体(碱性岩)中,但是在成矿杂岩体中,REE与Nb是高度富集在碳酸岩中。虽然不混溶实验表明REE与Nb在碳酸盐-硅酸盐熔体中的分配系数与含水量有关,即与熔体的聚合程度有关,但是绝大部分成矿碳酸岩成矿过程一般并不富水,所以碳酸岩中REE和Nb等关键金属元素超常富集的机理并不明确。因此未来的研究应重点关注在碳酸岩演化的过程中,除了水以外,其他配体对于关键金属元素在不混溶硅酸盐-碳酸盐熔体之间分配系数是否有影响,从而找到控制碳酸岩中关键金属成矿的关键。  相似文献   
66.
王萌  高远  范咪娜 《地理空间信息》2021,19(6):104-105,123
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通过设置多组实验对照,采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分析了煤矿开采工作面与公路在非平衡视角下的移动变形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工作面走向与公路沿线方向之间的角度增大,公路的地表下沉和水平变形均发生变化,下沉极值随着角度的增大而逐渐减小,水平变形数据随工作面走向与公路夹角的增大而增大,这一数据可以为工作面上方建设公路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7.
受激发极化效应的影响,大地中岩(矿)石电阻率是一个与频率、电化学性质等因素有关的复电阻率。接收到的电磁场信号中,包含了电磁感应效应以及激发极化效应双重因素的影响。将cole-cole复电阻率模型引入二维线源可控源正演理论,加载伪delta函数,实现了含激发极化效应的线源可控源有限元数值模拟。计算了不同极化参数的二维地质体线源可控源的影响特征。结果表明:线源可控源响应对IP效应反映明显,视电阻率出现增高的特征;低阻高极化相对于高阻高极化模型受IP效应影响更大,从低阻中提取IP效应更加乐观。该研究为实现从复杂地质条件下CSAMT信号提取IP效应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8.
滑坡危险性评价是滑坡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和基础,其结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管理的成效.在目前全国还没有统一评价方法和体系的情况下,以重庆市万州区为研究区域,利用一种物理意义明确并且易于操作的评价模型--本底因素贡献权重模型,在GIS软件中进行滑坡危险性评价.经过检验符合实际情况:高危险度区占全区面积的22.3%:中危险度区占全区面积的40.7%;低危险度区占全区面积的37.0%;高、中危险度区所包含的滑坡个数占到全区滑坡总数的77.6%.  相似文献   
69.
潍坊市空气污染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4年3月~2005年2月每日08时的潍坊市气象观测资料和环境监测资料,分析了空气污染物浓度与各种气象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可吸入颗粒物PM10是潍坊市的主要污染物,污染物浓度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冬季高于夏季,各种污染物浓度与大雾、降水、风速等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0.
ArcIMS是ESRI第二代基于Web的GIS平台,用于Internet及其环境中发布和共享空间数据,并提供丰富的GIS互操作功能。长江上游土地利用动态管理信息系统是基于webGIS技术,利用ArcIMS加以实现的土地资源信息分布式动态管理系统,它为长江上游土地资源信息共享提供了开放的信息空间。这里首先介绍了土地利用动态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目标,然后在此基础上阐述了系统的体系结构、开发环境、技术流程。最后对各个系统功能的实现分别作了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