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44篇
测绘学   30篇
大气科学   33篇
地球物理   22篇
地质学   78篇
海洋学   52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5篇
自然地理   2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3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 毫秒
111.
陶瓷杯与蒸渗仪测定硝态氮和氨态氮淋溶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硝态氮(NO3--N)和氨态氮(NH4+-N)淋溶量测定方法因草本植物和土壤类型不同而异。试验采用陶瓷杯(ceramic suction cups)和蒸渗仪(lysimeters)分别测定草地土壤NO3--N和NH4+-N淋溶量。蒸渗仪直径为50 cm和深度为70 cm,土壤类型分别为新西兰Gorge silt loam、Mataura sandy loam和Lismore stony silt loam,重复4次。陶瓷杯水平插入蒸渗仪不锈钢筒,陶瓷杯插孔中心离不锈钢筒底部距离分别为35 cm(上陶瓷杯)和60 cm(下陶瓷杯)。在试验前,喷灌72 h冲洗蒸渗仪土壤溶液,使淋溶液NO3--N浓度接近0 mg·L-1,然后1次性施加250 kg N·hm-2尿素溶解液,用喷灌系统喷灌蒸渗仪,每周喷灌1次,喷灌系统误差使Gorge、Mataura和Lismore土壤喷灌强度分别为15.0、19.0和18.7 mm·h-1,1次喷灌持续时间为3 h。在Gorge和Lismore土壤,陶瓷杯和蒸渗仪测定NO3--N淋溶量差异显著。在Gorge土壤,上陶瓷杯、下陶瓷杯和蒸渗仪测定NO3--N淋溶累计量分别为64、68和54 kg N·hm-2,测定NH4+-N淋溶累计量分别为0.43、0.49和0.43 kg N·hm-2;在Mataura土壤,上陶瓷杯、下陶瓷杯和蒸渗仪测定NO3--N淋溶累计量分别为57、68和62 kg N·hm-2,测定NH4+-N淋溶累计量分别为0.51、0.37和0.23 kg N·hm-2;在Lismore土壤,上陶瓷杯、下陶瓷杯和蒸渗仪测定NO3--N淋溶累计量分别为61、103和99 kg N·hm-2,测定NH4+-N淋溶累计量分别为1.70、2.24和2.04 kg N·hm-2。在结构发育良好的Gorge和Lismore土壤,陶瓷杯不适合测定NO3--N淋溶量,但适合应用于砂土质地和发育不完善Mataura土壤。NH4+-N淋溶累计量占NO3--N淋溶累计量的0.37%~2.93%,在测定和计算氮淋溶时,NH4+-N淋溶可以忽略不计。  相似文献   
112.
安康水库蓄水前后上游气候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娜  孙娴  蔡新玲  王琦 《气象科技》2010,38(5):649-654
利用陕西省安康水库上游气象站点的月及日降水、气温、蒸发等气候资料,分析了安康水库蓄水前后上游流域气候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年降水量呈逐年代减少趋势,年平均温度呈增暖趋势,年蒸散量呈减少趋势;蓄水后年及主汛期降水量、雨日、暴雨日数、极端强降水概率、蒸散量均比蓄水前减少,平均气温比蓄水前升高,其中冬季升温幅度最大;主汛期和年降水量、平均气温蓄水前后差异显著,冬季蒸散量蓄水前后差异显著。近45年来汉江径流量呈下降趋势,降水对径流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13.
基于经验模态分解的西安市空气质量预报订正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明策  王繁强  王琦 《气象科技》2010,38(6):679-683
为提高城市空气质量预报的准确率,研制了针对数值预报模式CAPPS2的订正方法,对2001—2007年西安市逐日PM10、SO_2、NO_2浓度均值和相应的降水、风速作经验模态分解(EMD)分析,用最大熵谱方法检验各本征模态函数(IMF)周期,计算其方差贡献率,制定订正方法并进行数值试验。结果表明:PM10浓度波动以周尺度为主,有明显周末效应,与主要清除过程匹配较好;SO_2、NO_2浓度波动与主要清除过程不同步;基于周末效应的订正规则对PM10、SO_2订正效果较理想,对NO_2订正效果不确定。  相似文献   
114.

利用西安市泾河观测站2011年地面气象资料、探空资料和MM5模拟中尺度气象资料,分别采用AREMOD大气污染预测模式对陕西赛德电气锅炉烟囱排放SO2 进行污染预测,MM5中尺度模拟高空资料与实际探空资料气温和风速有一定差异,但气温和风速随高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计算得到的边界层主要大期污染预测参数基本一致,污染预测结果也较为一致,不存在量级的差异,表明MM5模拟高空资料在大气污染预测评价中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15.
利用西安市泾河观测站2011年地面气象资料、探空资料和MM5模拟中尺度气象资料,分别采用AREMOD大气污染预测模式对陕西赛德电气锅炉烟囱排放SO2进行污染预测,MM5中尺度模拟高空资料与实际探空资料气温和风速有一定差异,但气温和风速随高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计算得到的边界层主要大期污染预测参数基本一致,污染预测结果也较为一致,不存在量级的差异,表明MM5模拟高空资料在大气污染预测评价中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16.
天津市湿地是亚洲东部候鸟南北迁徙的重要驿站,有大量属国家一、二级保护的鸟类。近几十年来,受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变化影响,天津市湿地景观结构发生巨大变化,对湿地鸟类栖息地环境和鸟类迁徙、繁殖产生了不利影响。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支持下,以天津市1999年、2003年和2007年3期TM影像为数据源,采用目视解译分类方法,并结合其他非遥感以及高清晰影像作为辅助资料,获得了天津市湿地基本信息;在此基础上,将天津市湿地分成2大类12小类;利用ArcMap软件,分析了3个时期湿地面积的变化;利用Frag-stats3.0软件和Excel软件,得到天津市湿地景观格局的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天津市湿地总面积从1999年的312088.73hm2增加到2007年的328133.61hm2,面积增加了4.89%;湿地面积增加的主要原因是人工湿地盐田面积大幅增加,人工湿地8年间共增加了24043hm2,其中,盐田面积增加了25699.57hm2,但天然湿地面积减少了7.38%。天津市湿地景观的破碎化程度在一直加剧,斑块类型更加多样化,湿地景观中没有明显的优势类型,且各斑块类型在景观中均匀分布。湿地类型转化的基本规律表现为天然湿地向人工湿地、人工湿地向农林用地、农用地向建设用地转换,人类的开发活动已经转向一些人为干扰较少的潮间带、滩涂区以及河流河口水域、浅海水域、湖泊和沼泽等地区。将各种驱动因素加以组合,归纳为2大类和20个变量指标,建立湿地景观变化驱动因素指标体系。分析表明,人口和经济因素对湿地景观格局变化有显著影响。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天津市产业结构并未得到改善,尤其是第二产业仍然占较大比重;城市人口急剧增长,快速城市化导致的城市实体扩张占用大量农田和湿地;在农业因子中,粮食产量的提高与通过占用湿地来扩大种植面积有直接关系。1999~2007年间,天津湿地水鸟生境发生了明显变化,深积水区面积和斑块数量逐年增加;无隐蔽物的湿地面积和人工建筑物的面积大幅增加,重干扰区的面积增加;水鸟的水生动物性食物增多,谷物草籽等植物性食物减少。人类活动已对天津湿地水鸟生存环境构成严重威胁。总体上,天津湿地水鸟生境质量在下降。  相似文献   
117.
王琦  陈亚楠  杨璐 《江苏地质》2017,41(2):328-335
通过对地质、钻探、岩土体热物性参数测试等资料的研究,结合勘查技术方法和对已有资料的二次开发,基本查明了南通地区浅层地温能赋存条件和岩土体的热物理参数变化规律。借助多元统计分析软件SPSS和办公软件Excel,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对岩土体热物性参数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区内第四系松散岩土体的热导率变化受岩性及物理性质影响大,与深度关系不大。研究成果可作为开展浅层地温能资源评价和开发利用适宜性分区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8.
依据岩芯、录井及测井等方面的资料,对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贝西地区南屯组内各级次基准面旋回的演化规律及高分辨率层序发育模式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南屯组发育有5类层序界面,共可划分为3个长期基准面旋回和12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地层厚度受古地貌和基准面升降的双重控制,其中古地貌对于南屯组的厚度变化影响较大,形成了由"南厚-北薄"逐渐过渡为"北厚-南薄"的地层发育模式;以南一段下部LSC1为例分析了基准面升降对相序、相域及源储分布的控制作用,认为在LSC1沉积时期,基准面的变化共经历了早期的缓慢上升阶段和快速上升阶段、中期的缓慢上升至缓慢下降阶段以及末期的快速下降阶段,主要发育有扇三角洲、湖底扇和湖泊沉积体系。其中储集体主要发育在MSC1、MSC2和MSC5沉积时期内,类型为向上变深型非对称中期基准面旋回在上升早期所形成的厚层分流河道砂体,砂体物性较好、几何形态以多层式为主。MSC3沉积时期为最大湖泛期,深湖相泥岩广泛分布、为优质烃源岩层,源储上下紧邻、成藏条件优越,是有利的勘探层系。  相似文献   
119.
滇东北会泽地区位于扬子地台西缘,构造部位属欧亚板块,翻身村断裂带位于该地区中部,构造部位属寻甸-宣威断裂的北段,该断裂带北东方向延伸约57 km,宽0.5 km~2.6 km,2014年的鲁甸地震表明该断裂带仍然是一个构造活动带,为了达到防震减灾的目的,对翻身村断裂运动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应用小构造解析的方法对翻身村断裂运动序列进行了解析,得出6个变形序列,即①NW-SE构造挤压→②NW-SE构造挤压→③NNW-SSE构造拉伸→④近SN构造挤压→⑤NE-SW构造拉伸→⑥NWW-SEE构造挤压。翻身村断裂同时控制了区内的铅锌成矿带展布,铅锌矿体(脉)沿该断裂的北北东或北东向低级别、低序次层间裂隙充填,并于复合部位出现了相对较好的矿化。  相似文献   
120.
无論在普查或勘探过程中,对野外所遇到的火成岩进行初步鑑定及命名都是很必要的。特别是現有的普查队及勘探队往往沒有显微鏡及磨制薄片的設备,因此如何利用肉眼来鑑定岩石,就更显得重要了。火成岩的类型并不太多,每类岩石的特征亦很显著,故用肉眼鑑定不是太难的事。本文即想对这方面的问题談談个人的看法及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