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7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35篇
测绘学   120篇
大气科学   8篇
地球物理   195篇
地质学   85篇
海洋学   18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6篇
自然地理   27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41.
为了进一步加强新疆地震重点危险区的短临跟踪工作,经过1年多资料收集和可行性试验研究,从2001年开始,新疆地震局先后在乌什、喀什、沙湾、石场、呼图壁、精河等地布设了12个地下岩土气体CO2观测点。初步观测结果分析发现,在近场中强地震前,岩土气体CO2含量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短临高值异常变化,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地下岩土气体CO2观测可能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短临跟踪手段。文中还简述了地下岩土气体CO2的测定原理、测定方法以及选点要求和注意事项等。  相似文献   
442.
基于地震对应概率谱的多参数综合异常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单参数地震对应概率谱和累计滑动平均概率方法的基础上,研究了多参数滑动极值平均概率方法,用以定量识别地震前兆综合异常特征.首先,该方法基于地震对应概率谱分析,将原始数据时间序列转换成概率时间序列;其次,采用多点累计滑动平均方法得到不同参数滑动平均概率Pij;再次,求解不同参数的多点滑动极值概率Mij;最后,求解多参数滑动极值平均概率Pc.文中以新疆天山地区不同地震学参数的时间序列为原始数据进行算例分析,结果表明,当考察时段为18个月时,利用多参数滑动极值平均概率可以较好地识别地震前兆综合异常,其异常对应比例和地震对应比例分别为13/13和22/27,异常信度较高,但存在一定程度的漏报现象.  相似文献   
443.
基于数字岩心的岩石电性微观数值模拟(英文)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本文利用x射线CT获取反映岩心微观结构的三维数字岩心,利用数学形态学中的开运算模拟了岩石的油驱水排驱过程中,不同含水饱和度下油和地层水在孔隙空间中的分布。利用有限元方法计算了岩石电阻率,进而得到岩石地层因素和电阻率指数,并考查了岩石润湿性对岩石电阻率指数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基于数字岩心的水湿岩石地层因素和电阻率指数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一致,拓展了岩石电阻率实验的能力;岩石润湿性对岩石电性有重要影响,在相同含水饱和度下,油湿岩石电阻率高于水湿岩石电阻率,油湿岩石饱和度指数远大于水湿岩石饱和度指数。  相似文献   
444.
利用新疆和田地震台阵数据,应用宽频F-K分析方法,结合新疆数字地震台网部分台站数据,通过震相到时、方位角和慢度的线形化反演地震定位方法对2008年3月21日新疆于田7.3级地震及2008年3月21日~2008年8月31日ML≥4.0的余震序列中119次地震进行重新定位,重新定位结果与新疆区域地震台网定位结果有明显差异。重新定位结果表明,于田7.3级地震序列呈近NS向条带分布,与野外考察发现地表破裂带基本一致。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地震台阵结合部分区域地震台网数据,可以对台网相对稀疏地区的地震进行较为精确的定位,可为基础研究和震情趋势判定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445.
基于地震对应概率谱的多参数综合异常空间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琼  王海涛  唐兰兰  宋春燕 《地震》2010,30(1):98-107
本文应用基于地震对应概率谱的多参数滑动极值概率方法对新疆南天山西段多种地震学参数资料进行定量化的异常识别提取, 通过对该区中强地震前多参数滑动极值概率的空间演化过程进行全时空扫描, 定量识别了该区中强地震的前兆综合异常时空异常特征。 研究结果表明, 南天山西段1980年以来发生的10次(组)中强地震前1~2年, 震区附近区域多参数滑动极值概率均出现了高值异常变化过程, 震后1年左右高值异常区逐步分散、 缩小乃至消失, 而中强地震平静时段滑动极值概率普遍无高值异常区域出现。  相似文献   
446.
2016年全球地震海啸监测预警与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顾了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国家海洋局海啸预警中心)2016年全球地震海啸监测预警的总体状况, 并基于震源生成模型和海啸传播数值模型的计算结果详细介绍了几次主要海啸事件及其影响特性。2016年全年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总共对全球6.5级(中国近海5.5级)以上海底地震响应了45次,发布海啸信息81期, 没有发生对我国有明显影响的海啸。结合精细化的数值模拟结果和浮标监测数据,重点介绍了苏门达腊7.8级地震海啸、厄瓜多尔7.8级地震海啸、新西兰7.1级和7.8级地震海啸, 以及所罗门7.8级地震海啸的波动特征和传播规律, 模拟结果与实测海啸波符合较好。针对厄瓜多尔7.8级地震海啸事件, 本文比较分析了均匀断层模型和多源有限断层模型对模拟结果的影响; 针对新西兰7.1级地震海啸, 探讨了色散效应对海啸波在大水深、远距离传播过程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447.
北江水铜矿床位于鲁西重要的铜多金属成矿带内,在分析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和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着重从构造、地层、岩浆岩等方面分析了控矿因素和找矿标志。利用矿区内最新施工的钻孔资料及物化探资料,对区内矿体的成矿规律、分布特征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认为矿床成因类型属于中低温热液型,铜矿体呈脉状严格受北江水断裂控制。区内铜矿体赋存岩性为黄铜矿化石英脉,矿体侧伏方向为NW 300°,矿体沿侧伏方向富集明显,且深部未封闭。区内NW向断裂是重要的导矿、控矿构造,受断裂构造控制的热液型铜矿床,一般具有延深大于延长的特点。认为该区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指出了找矿方向为研究区西北部及矿体深部。  相似文献   
448.
近年来蓝色蛋白石的研究仅限于矿物成分及致色机理,并未对其化学成分、红外光谱、拉曼光谱等开展较为深入的分析。本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粉晶衍射(XRD)、电子探针分析(EMPA)、紫外可见分光光谱、拉曼光谱等技术对样品的振动光谱、官能团表征、矿物组成及呈色机理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蓝色蛋白石的主要组成矿物为非晶态蛋白石,且振动光谱与天然蛋白石存在一定程度的频率位移。EMPA分析结果显示蓝色蛋白石主要元素为Si和Cu,且紫外可见分光光谱表征为742 nm附近一吸收强度较高的宽谱带。综合电子探针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测试结果得出,蓝色蛋白石的致色元素为Cu,在其内部呈典型平面正方形结构的[Cu~(2+)(H_2O)_4]~(2+),且Cu含量与其蓝色的体色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即随着Cu含量增加蓝色体色更加浓艳。  相似文献   
449.
概述了“十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西北地区强地震短期前兆特征和预测方法研究一专题内容及取得的主要进展.介绍了两次地震的预报应用实践.  相似文献   
450.
针对均匀弹性半空间不同深度(20m,40m,80m)的细裂缝,由下向上分别垂直和斜(30°)入射一脉冲波,计算裂缝附近地面运动的时程反应和传递函数的幅值谱。计算结果与均匀半空间自由场做了对比,以说明竖向地裂缝对地震波传播和附近地面运动的影响。此外,对断裂周边一般结构抗震设计是否要考虑它的影响,提供了一点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