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49篇
测绘学   16篇
大气科学   39篇
地球物理   39篇
地质学   70篇
海洋学   8篇
天文学   15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81.
采集来自毛乌素沙地东南缘巴图湾、大沟湾和三岔河等3处典型湖相地层出露点的3个样品,分别提取石英和钾长石矿物组分,采用小片技术(样品直径2 mm)进行释光年代测试,并将两种矿物年代结果进行对比研究.应用单片再生剂量(SAR)流程测试了石英样品的等效剂量(预热温度选为260℃).剂量恢复实验和光释光特性显示,SAR流程测试条件选择合适,样品沉积前光释光信号晒退完全,说明石英年代结果可靠.另外,应用两步红外激发(激发温度分别为50℃和150℃)的单片再生剂量流程(post-infrared infrared-stimulated luminescence,简写为p IRIR流程)测试钾长石样品的等效剂量,剂量恢复实验和释光特性等各项检验均符合要求,剩余剂量在-0.2~0.026 Gy之间,可忽略不计.钾长石的p IRIR150信号异常衰减速率为0.55~1.71(%/decade),因造成的误差较小,故无需对年代结果进行校正.3处湖相地层的石英年代分别为11.3±0.9、6.5±0.6、2.7±0.2 ka BP,钾长石p IRIR150年代分别为10.0±0.7、6.9±0.5、2.4±0.2 ka BP,两者在误差范围内一致,说明毛乌素沙地东南缘的全新世湖相沉积物适合用钾长石p IRIR150流程进行释光测年.本研究为毛乌素沙地部分样品因石英信号较弱而无法测年问题提供了解决办法,也为该区域全新世,尤其是历史时期(近2000年)以来的环境变化研究提供了年代学支撑.  相似文献   
82.
提出联合阶跃标定与带精确电流测量的正弦波标定来确定地震计传递函数的方法。首先,使用阶跃标定确定地震计等效机械摆的自振周期和阻尼,得到地震计低频特性。随后,使用正弦波标定并引入电流测试技术,测定地震计全频段频率响应,幅频响应更加准确,同时可获得相频响应。最后,构建与地震计传递函数特征一致的结构来描述传递函数,采用最优化方法拟合求取地震计传递函数。该方法具有原理清楚、操作简单、易于实现、结果精确等优点,特别适用于地震计用户测试、地震计传递特性与厂方参数及各地震计间一致性和长期稳定性的验证,结果符合反馈型地震计传递函数特点。  相似文献   
83.
山东半岛濒临渤海和黄海,海岸带复杂,海岸线长,近岸海域赤潮事件频发。然而,由于部分赤潮物种的形态难以识别,或易降解不稳定,加上形态鉴定专业要求高,导致致灾赤潮物种未得到准确鉴定。2021年11月至2022年4月间山东荣成海域海带养殖区暴发严重赤潮事件,面积达1 440 km2,导致海带白化、溃烂,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对该海域水样固定样本的观察鉴定到两种致灾赤潮物种,红色赤潮藻(Akashiwo sanguinea)和多纹膝沟藻(Gonyaulax polygramma),二者均为山东近海常见的致灾赤潮物种。该研究通过对赤潮样本中活体单细胞的显微观察和单细胞测序分析,根据藻细胞形态特征与分子标记序列相似性鉴定到三种优势致灾赤潮物种,包括红色赤潮藻、多纹膝沟藻和灰白下沟藻(Katodinium glaucum)。其中灰白下沟藻由于在固定过程中不稳定而较少得到鉴定。对该赤潮海域水样开展宏条形码分析,除了发现上述三种致灾赤潮物种外,还发现了另外一个致灾赤潮物种纺锤环沟藻(Gyrodinium fusiforme)。纺锤环沟藻也由于在固定过程中不稳定而较少得到鉴定。由此可见,...  相似文献   
84.
库车前陆冲断带西部古近系奥奇克盐底辟是中国最典型的盐底辟构造,可作为盐构造研究的天然实验室.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详细的野外填图,同时辅以遥感解译、地震解释和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技术,探讨了奥奇克盐底辟盐喀斯特地貌特征,并分析了其形成机制及流变模式.奥奇克盐底辟表面盐喀斯特构造发育,在风化面上可见大...  相似文献   
85.
胶东是中国最大的金矿集区,其金矿成因目前还存在较大争议.作为最重要的载金矿物,黄铁矿显微结构及元素-同位素组成能够很好地示踪成矿物质来源和成矿过程.利用SEM、EPMA和LA-ICP-MS微区原位分析方法对胶东代表性蚀变岩型金矿—三山岛金矿的黄铁矿开展详细的BSE显微结构以及As含量和S同位素耦合关系研究,发现矿区至少...  相似文献   
86.
一个紧密结构地震台网中心核心数据处理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一个基于UNIX类操作系统的紧密结构地震台网中心核心数据处理系统。 该系统适用于复杂结构的数字地震台网中心, 支持以比较低的成本, 可靠地完成地震台网中心的核心任务, 可以接收来自串口和网络的实时地震波形数据, 支持虚拟数字地震台网组网要求的节点数据服务功能等。 该系统的数据服务协议具有实时性高、 通讯可靠、 适应范围广等特点, 可以满足包括地震预警在内的所有实时地震数据应用的需要。 系统结构紧凑, 自动化程度高, 安全, 稳定, 系统伸缩性大, 可以满足台站数目不大于100个的数字地震台网中心的需要, 同时也可以作为大型数字地震台网中心的处理节点, 构成大型数字地震台网中心的数据处理系统。  相似文献   
87.
青海省共和地区位于柴达木—阿尔金地震带内,具备发生中强地震的构造背景,近年来该地区地震活动频繁,农村地区受经济和技术等条件的限制,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为深入了解共和地区农村民居结构特征与抗震性能现状,开展实地调查,基于历史震害资料,总结区域内典型农村民居震害特点,并进行震害预测,得到不同地震烈度下农村民居不...  相似文献   
88.
太子河流域是华北地台区本溪组最发育的地区之一。本文从典型剖面分析入手,对本溪期的沉积相进行分析讨论。本溪的牛心台剖面海相层位出现最早,晚期出现浅水生物碎屑滩沉积,底部之滨海湖沼相中的铝土矿厚度大品位高;大葫芦套村剖面以泥岩广泛发育,且灰岩层数多而薄为特征,代表滨海平原湖泊的沉积;田师付太平沟剖面以下部发育一完整的三角洲沉积而有别于其它地区;在最北部的暖河子剖面,下部为滨岸冲积平原的沉积,代表了近陆环境中的沉积。本溪期沉积可分为两个演化阶段,早期沉积受古地形的制约,为一填平补齐作用,沉积环境主要为滨岸冲积平原、滨海湖泊、沼泽以及三角洲;晚期是随着海侵范围的扩大和地形差异的缩小,基本上为一海湾—泻湖环境,但局部有浅水生物碎屑滩的存在。  相似文献   
89.
利用山西省109个国家站1960—2019年逐日降水量、2019年9月逐时降水量以及1980—2019年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1°×1°逐6 h再分析(ERA5)资料,对2019年9月10—11日山西中南部区域性极端暴雨过程的异常特征及其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降水过程影响范围大、持续时间长,46站发生极端日降水事件,其中11站日降水量突破9月历史极值。(2)对流层中低层水汽、热力、动力条件均优于1980年以来山西中南部区域性暴雨过程的平均态,不同物理量的标准化距平绝对值(|N|)均达到2.5以上,超过历史相关统计值的上四分位值,尤其是水汽和热力条件表现出一定的极端性。(3)副高位置异常偏西、偏北且强度异常偏强导致中低层水汽和能量输送异常充足,山西中南部地区西边界和南边界的水汽输入对极端降水的发生发展起到重要作用。(4)倾斜上升的西南暖湿气流中存在位势不稳定层,700 hPa暖式切变线和地面冷锋触发对流,回波持续通过暴雨区产生"列车效应";稳定的切变线与异常的低层冷垫提供持续的动力条件,长时间维持异常充沛的水汽和水汽辐合是区域性极端暴雨的主要成因;大范围物理量场异常是导致此次极端降水事件发生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0.
王洪  张佃国  王文青  王俊  李毅  王烁 《大气科学》2022,46(4):886-902
基于地基云雷达、微雨雷达和天气雷达等遥测设备观测资料,结合挂载KPR云雷达和DMT粒子测量系统的飞机平台,详细分析了山东积层混合云降水过程的云降水微物理结构特征。结果表明,积层混合云降水过程呈现层状云和对流云降水特征。零度层以上,5~6 km高度层内,对流云降水多普勒速度和谱宽均大于层状云,说明对流云降水环境垂直气流、粒子尺度等均大于层状云。对流云降水,云雷达和微雨雷达时空剖面上出现由衰减造成的“V”字形缺口,云雷达衰减程度大于微雨雷达,且随高度增加,衰减越大。层状云降水,零度层亮带附近,雷达反射率因子跃增高度比多普勒速度高80 m,多普勒速度跃增高度又比谱宽高20 m。降水云系零度层附近降水机制复杂,粒子形态有辐枝冰晶聚合物、针状冰晶聚合物和云滴;0°C层以上,5~6 km处,对流云降水的多普勒速度和谱宽均大于层状云降水,即对流云降水环境垂直气流、粒子尺度范围等均大于层状云降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