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115篇
测绘学   17篇
大气科学   8篇
地球物理   20篇
地质学   247篇
海洋学   49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52篇
自然地理   2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我着实为我们广西拥有一片蔚蓝的大海而骄傲!真的,在与区外友人交谈中,总每每忘不了炫耀一阵:广西不仅拥有山水甲天下的桂林,更拥有一片蔚蓝色的大海,无论是在北海市的银滩,还是在东兴市的金滩,也无论是在钦州市的“七十二  相似文献   
43.
塔中地区志留系碎屑锆石测年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邬光辉  张宝收  苏文  汪海  席勤 《地质科学》2009,44(3):1025-1035
志留系是塔里木盆地第一套砂岩储层广泛分布的沉积盖层,其沉积来源与成因对志留纪构造演化及周边造山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塔中地区3个志留系样品的碎屑锆石LA?ICP?MS U?Pb定年研究表明,志留系具有比较集中的二期物源年龄:南华纪中期、古元古代中期。碎屑锆石测定的年龄表明塔中志留系物源均来自前寒武纪,塔中东部源区方向的塔南隆起基底在奥陶纪已隆升成为蚀源区。大量的新元古代中期锆石年龄表明塔里木板块在新元古代时期可能与Rodinia超大陆具有相似的聚合与裂解演化史。  相似文献   
44.
2004年6月26日,广西土地学会主办的“经济建设与耕地保护专家论坛”在南宁市举行。应邀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土资源部办公厅研究室、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中国国土资源报社和中国土地科学杂志社等5个单位的专家学者与广西区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区国土资源厅、区计委、区科协、区社科院、广西大学、广西师范学院、广西教育学院等有关单位的专家学者近30人,就经济建设与耕地保护的实践,从深层理论进行了探讨和交流。  相似文献   
45.
丁嘉鑫  韩申  黄柏诚  吴艳爽  张博  肖飞  王永 《地质论评》2019,65(6):1440-1461
造山型金矿形成于汇聚板块边缘,俯冲增生或碰撞造山体制,是现代矿床学研究的热点之一。西准噶尔地区有几十个造山型金矿,但其究竟形成在洋壳俯冲增生造山过程还是洋盆闭合后的碰撞造山过程,尚不清楚。本文系统总结了西准噶尔地区造山型金矿的时空分布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发现它们主要赋存于达拉布特断裂西北侧,可分为安齐(包括哈图金矿)和萨尔托海(包括萨Ⅰ金矿)两个成矿带;成矿作用受控于达拉布特走滑断裂引发的区域变质变形事件,矿体主要赋存于中晚石炭世变质火山沉积岩或蛇绿岩中,发育NaCl—H_2O—CO_(2 )±CH_(4 )±N_2流体包裹体体系,成矿温度为170~380℃,成矿流体主要为变质热液,晚期为大气降水热液;成矿同位素年龄为271~300 Ma,已有资料显示西准噶尔地区存在多期次俯冲增生作用,并于晚石炭世—早二叠世消减完毕。而造山型金矿广泛发育的达拉布特西北侧古洋盆闭合于308~328 Ma,此后为大陆碰撞造山体制,因此西准噶尔造山型金矿形成于大陆碰撞造山体制,适合于碰撞造山成岩成矿和流体作用模式。晚石炭世—早二叠世,达拉布特地区陆—陆或弧陆碰撞过程中,大规模的韧脆性剪切变形及区域变质事件导致地层及围岩中不稳定组分发生变质活化,形成含矿变质流体,流体向上运移至韧—脆性转换带内形成了西准噶尔造山型金矿成矿系统。  相似文献   
46.
出露在青藏高原北缘的红柳沟-拉配泉蛇绿混杂岩带一直以来为深入研究北阿尔金早古生代构造格架及演化提供了宝贵信息。经详细的野外地质填图和构造解析,文章针对红柳沟-拉配泉蛇绿混杂岩带内的构造样式、变形特征及形成时限进行研究,将北阿尔金蛇绿混杂岩带进一步细分为北侧混杂单元、中间层序单元和南侧混杂单元三个次级构造单元,南、北两侧混杂单元内以发育一系列复杂褶皱和逆冲断层为典型构造特征。卷入褶皱变形的最年轻地层岩石为中-晚奥陶世硅质岩,并被(416.8±3.7)Ma未变形的正长斑岩脉所截切;卷入逆冲断层的混杂岩中辉长岩和斜长花岗岩年龄为479~521 Ma和512.1~518.5 Ma,随后也被410.7~418.5 Ma未变形的冰沟岩体所侵位。这些基本事实表明,褶皱构造与逆冲断层均形成于中奥陶世-早泥盆世,推测其成因与北阿尔金洋俯冲作用导致的洋壳强烈缩短变形有关。在南侧混杂单元,褶皱构造样式自北向南逐渐由直立褶皱转变为斜歪褶皱,最后转变为倒转褶皱,显示出递进变形特征。褶皱所对应的应变椭球体也发生了旋转,表现出顶端指向北北东向的剪切作用,与混杂单元内逆冲断层所具有的向北北东方向逆冲、推覆特征相一致,从而推测它们与北阿尔金洋南南西向俯冲消减有密切联系。另外,在北侧混杂单元内还发育有同时期向南南东方向逆冲的断层以及轴面倾向北北东的斜歪褶皱,暗示北阿尔金洋在早古生代可能还发育有北北东方向的俯冲极性,整个北阿尔金洋俯冲消减模式可能具有双向性。   相似文献   
47.
松辽盆地古龙凹陷有丰富的页岩油气资源.但是目前对古龙凹陷页岩油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和页岩油的状态,尤其是储集空间的类型及其组合关联性认识不清.通过对古龙凹陷白垩系青山口组岩芯的精细描述及其薄片分析和电子显微镜观察及三维CT深入研究,发现古龙青山口组页岩油的储集空间具有多样性和多尺度性.除了纳米孔缝外,还有页理缝.根据页理缝...  相似文献   
48.
大跨度悬索桥基准索股跨中位置处于百米高空,如何测得精确的垂度值,对主缆线形进行控制至关重要。本文分析了影响悬索桥基准索股垂度测量精度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基于实时大气折光系数改正的单向三角高程的跨中垂度测量新方法。在桥址区建立高精度的高差基准,通过对桥址区的大气折光系数的测定及改正试验,证明该测量方法切实可行。基准索股跨中垂度采用双测站进行测量,当双测站所测同一点绝对垂度互差小于10 mm时,取双测站所测垂度均值作为该点的垂度值。该方法的测量结果达到设计精度要求,对同类工程测量项目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9.
分别于2013年7月(夏季)、2013年10月(秋季)、和2014年1月(冬季)在深圳福田红树林保护区选取沙嘴码头(S)、凤塘河口(F)、观鸟屋(G)和基围鱼塘(Y)四个采样区10个采样站点采集样品,探讨海洋线虫在该红树林保护区的丰度、群落结构及其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福田红树林保护区海洋线虫群落平均丰度为(1 591.4±84.8) ind./10 cm~2,丰度变化范围与中国其他红树林生境基本一致。海洋线虫群落以轴线虫科(Axonolaimidae)和条线虫科(Linhomoeidae)为优势科,假拟齿线虫属(Pseudolella)、拟齿线虫属(Parodontophora)、微口线虫属(Terschellingia)、吞咽线虫属(Daptonema)、亚囊咽线虫属(Subsphaerolaimus)、后线形线虫属(Metalinhomoeus)等为优势属,刮食者(2A型)为优势摄食类型。优势属组成与中国各地红树林生境相似,表明海洋线虫群落种类组成相似。但是,仍有部分属或种的优势度仅在福田红树林生境较高,具有典型的地方性分布特点。福田红树林线虫群落结构和丰度具有显著的空间差异和季节性变化特征。季节动态主要表现为夏季丰度极高,秋冬季丰度低,三个季节种类组成区分度明显。线虫群落结构和丰度的空间差异主要表现为区域差异显著,而潮带差异不显著,表明同一区域线虫群落结构基本一致。区域差异表现为S区线虫丰度最高,F区丰度最低;线虫种类组成在Y区、S区和F区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从摄食结构而言,Y区以非选择性沉积食性线虫为优势,其他三区以刮食者为优势摄食类型。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间隙水温度、盐度、沉积物粉砂黏土含量或中值粒径、脱镁叶绿酸、有机质含量等与线虫群落结构和丰度显著相关。植被类型差异、沉积物粒度特征的差异和有机质含量代表的食物资源差异是引起线虫群落空间差异的主要原因,间隙水温度、盐度、沉积物粒度特征的变化是引起季节差异的主要因素。海洋线虫群落的空间差异和季节性动态也是对变化中的红树林环境特征的响应。  相似文献   
50.
为进一步保持我国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现势性,开展并实现国、省两级联动更新及协同服务工作,通过探索地形数据转换更新的方法,构建数据转换模型、建立数据对应关系的方式,进行数据转换更新。本文以江苏省连云港市地级行政区域的现势性最新的省级1:10 000地形数据为主要数据源,依据《1:50 000地形数据库更新技术规定》和《江苏省1:10 000基础地理信息地形要素数据规范》开展研究,基于两种比例尺数据之间的关系,探索1:10 000地形数据转换更新1:50 000地形数据的方法,探讨其可能性与适用性,提升1:50 000地形数据更新效率,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提供可靠的测绘地理信息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