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30篇
测绘学   16篇
大气科学   39篇
地球物理   13篇
地质学   51篇
海洋学   12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41.
王欢  白冬  谢超  林琳  黄菊  梁佳  王婷 《海洋与湖沼》2016,47(2):447-454
本文测定了海捕大管鞭虾(Solenocera melantho)(又称红虾)调理食品在不同温度保藏中的细菌总数、挥发性盐基氮(TVB-N)值、pH值及感官评价等参数。通过对虾肉色泽、组织质构、风味和外形四个方面的检测,综合各项指标决定将TVB-N作为该产品质量变化和推测货架期时长的关键指标。将各温度下测定的TVB-N值代入线性方程组计算出反应活化能E_a为55.21 k J/mol,指前因子k_0为1.08×10~9。利用Arrhenius方程外推法计算得出在20°C和25°C温度下TVB-N值变化速率常数分别为k_(20°C)=0.1405和k_(25°C)=0.2386,从而进一步确定该条件下保藏的理论货架期分别为153.6d和92.1d。经质构仪分析红虾虾仁的硬度与弹性变化,综合感官评定结果和其它测定值,确定海捕红虾产品在常温贮藏中的货架期为3个月。本研究为常温下红虾调理食品的保藏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2.
2013年洱海水华期间微囊藻毒素和浮游植物动态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朱荣  王欢  余得昭  曾诚  沈宏  陈隽 《湖泊科学》2015,27(3):378-384
2013年秋季,洱海再次出现大规模水华,周边几十万居民的饮用水安全引起当地政府的极大关注.为了解水华发生期间洱海水体微囊藻毒素的含量和浮游植物的种类及丰度,分别在2013年9月和10月两次在洱海采集水样,测定其中两种主要微囊藻毒素MC-LR和MC-RR含量,探讨微囊藻毒素含量对洱海周边水源地的安全影响.同时也对水华期间的浮游植物特别是蓝藻进行研究,从而分析微囊藻毒素与浮游植物种类和丰度的关系.结果表明,洱海水体中微囊藻毒素含量偏低,暂不会对人类健康产生威胁,但在洱海的水鸟体内仍然检测到微囊藻毒素的富集,显示洱海蓝藻水华对水生生物的潜在危害不容忽视.浮游植物的研究发现,洱海水华的优势种属为微囊藻(Microcystis)和暗丝藻(Psephonema aenigmaticus).9月份暗丝藻更占优势,10月份则是微囊藻更占优势.研究结果显示处于富营养化初期的洱海水体中湖湾微囊藻毒素的含量与浮游植物中产毒蓝藻的种类和丰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3.
基于中国气象局提供的气象站点月值资料,NOAA、CMAP降水格点月值资料,NDVI卫星资料及再分析资料,利用统计方法分析了1961-2014年青藏高原感热与中国东部季风雨带关键区夏季降水的年代际变化,并根据热动力平衡方程结合CESM模式试验解释了21世纪初高原感热异常对关键区夏季降水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21世纪初,黄淮、江淮地区降水增加,而长江以南地区降水减少.同时,高原感热也发生年代际增强,当春季感热增强后,大气热能上传导致夏季高原近地面产生气旋性环流异常,大气辐合;高层产生反气旋性环流异常,大气辐散.黄淮、江淮地区在对流层中低层受异常偏南风控制,高层受高原上空的大尺度反气旋环流影响产生异常偏北风.此外,高原感热增强通过影响黄淮、江淮地区产生暖平流输送和非绝热加热正异常,该区域产生异常的上升运动,降水量增加.长江以南地区在对流层中低层存在一个异常的反气性环流,有来自海洋的冷平流输送,同时大气非绝热加热在该地区为负异常,产生异常的下沉运动,降水量减少.模式敏感性试验的结果证实了当高原感热发生年代际增强,黄淮、江淮地区水平温度平流及非绝热加热为正异常,而在华南地区为负异常,从而导致黄淮、江淮地区大气上升运动增强,降水增加;而华南地区下沉运动增强,降水减少.  相似文献   
144.
利用锥束CT成像的先进理论,设计了一套小型部件检测的系统。该系统能对单个小型部件进行检测,检测时间短,成像分辨率高,并能最终实现三维显示;该装置具有小型化和可移动性的特点,能用于野外作业。  相似文献   
145.
饱和水汽压差(Vapor Pressure Deficit, VPD)是表征大气干旱的一个重要变量.基于英国气候研究中心月尺度数据,本文主要分析了1980年后全球陆地VPD年代际突变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全球60.5%的陆地VPD存在显著的年代际突变增长,欧亚大陆中低纬、非洲和南美部分区域的VPD持续突变增长明显,而北美中部和西西伯利亚区域未出现显著变化.在1980~2020年期间,大多数区域发生的持续突变增长不超过两次,两次以上的显著增长主要发生在地中海周边和南美东部.持续性突变增长在欧亚大陆中低纬、非洲和南美东部地区出现较早,而高纬、东欧和青藏高原附近等地区则多发生在2000年后,持续超过10年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北非、西亚、南美东部和东亚部分地区,说明这些区域大气干旱持续加剧的现象明显.总体而言, 1993~2000年开始发生的持续突变增长明显多于其他时期,且持续时间相对1990年前更长,表明20世纪90年代后全球陆地同时处于突变增长状态的区域增加,水分限制在中亚和中国大部分地区此次持续突变增长中作用变强.此外, 2009年VPD在全球陆地再次出现大范围的持续突变增长,说明全球大...  相似文献   
146.
分析了降水的云图特征。找出了与降水关系密切的云顶温度,云顶温度变量及水汽通道灰度等因子。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云图定量降水的统计模式,于1998年5~8月投入业务试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7.
庞玥  刘祥  韩潇  胡春梅  王欢 《气象科学》2022,42(4):549-556
利用重庆地区34个国家气象站降水资料和ECMWF集合预报降水资料,系统检验和评估了集合预报统计量产品及后处理技术产品对2014—2016年5—9月重庆暴雨的预报性能。结果表明:集合统计量产品中最大值、90%分位数、融合产品、概率匹配平均、75%分位数对暴雨预报有一定参考性,其中90%分位数和融合产品对暴雨落区预报较好,最大值对暴雨强度预报有一定指示意义,但表现为明显的湿偏差。集合预报后处理技术产品的暴雨TS评分较控制预报和集合平均有明显提高,其中概率预报、最优百分位、融合—概率匹配、频率匹配法的暴雨TS评分超过最大值,对暴雨强度预报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其预报偏差均表现为湿偏差,融合—概率匹配和频率匹配法对暴雨落区预报较好,概率匹配—融合对降低暴雨空报率较好。  相似文献   
148.
徐佳佳  王欢  于洋  马冰 《中国地质》2023,(1):299-302
<正>在地球科学与政策之间架起桥梁,是欧洲地质调查局联盟(EuroGeoSurveys,EGS)的一贯宗旨。EGS始建于1971年,最初由西欧的21国地质调查局组成,1995年正式注册后,始终致力于协调多国地质调查机构共同解决欧洲地球科学问题,由此支撑欧盟的竞争力、社会福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