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5篇
  免费   137篇
  国内免费   126篇
测绘学   66篇
大气科学   84篇
地球物理   125篇
地质学   318篇
海洋学   77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56篇
自然地理   5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721.
722.
存在比桑日群弧火山岩更早的新特提斯洋俯冲记录么?   总被引:29,自引:7,他引:29  
新特提斯洋的演化过程对于青藏高原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一直以来桑日群火山岩被认为是其俯冲作用的代表性岩浆记录.在拉萨以东发育的叶巴组火山岩,虽被认为早于桑日群的火山岩,但一直缺乏年代学的证据.本次研究选取了叶巴组的样品做了单颗粒锆石的LAM-ICP-MS定年,获得了174Ma左右的年龄,明显老于桑日群.同时,叶巴组火山岩具有与岛弧火成岩类似的地球化学特点:如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富集,中基性火山岩表现明显的高场强元素HFSE的亏损.综合来看,叶巴组火山岩很可能是新特提斯洋向北俯冲作用的产物.如果这一点能够确证的话,新特提斯洋开始俯冲的时代将可以前推至早中侏罗纪或更早.  相似文献   
723.
贵州赫章二叠系玄武岩顶部稀土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杨瑞东  王伟  鲍淼  王强  魏怀瑞 《矿床地质》2006,25(Z2):205-208
贵州西部毕节地区赫章二叠系玄武岩顶部灰白色高岭石粘土岩中发现稀土总量为0.023%~0.22%、矿体分布广、层位稳定、矿层厚度3~4 m、远景储量很大的稀土矿床。稀土矿为玄武岩风化淋漓作用形成的风化壳型。这类玄武岩风化形成的稀土矿床的发现为中国寻找玄武岩风化壳型稀土矿提供了重要线索,它对云南、贵州和四川寻找玄武岩风化壳型稀土矿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24.
王强  王凯胜 《吉林地质》2001,20(4):41-45
在“九五”期间我省经济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十五”期间我省经济将继续保持快速稳定的发展势头。省委、省政府贯彻国家“十五”规划,结合我省自身情况提出了跨越式发展的战略发展模式.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矿业也必须在跨越式发展战略指引下寻求更好的发展模式。结合我省矿业特点:1.矿产品种类较多,品种相对齐全;2.伴生、共生矿产多;3.贫矿多、富矿少;4.矿产资源地域分布差异很大,造成我省矿产品需求与供给的矛盾;同时,由于技术水平所限,矿产品开采利用与技术水平提高的矛盾也非常明显;另外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矿业发展模式与体制改革之间的矛盾也非常明显。为了实现跨越式发展,在此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方法。如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大高新技术的引进,提高勘探技术、开采技术等等。同时,在矿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也应该注意一些问题,矿业发展的环境保护问题,矿业的可持续性问题等。  相似文献   
725.
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房产测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从房产测绘的目的和内容方面阐述了房产测绘的定位与管理,就房产测绘的技术标准中的不足及不同标准中的不一致性进行了评述,并指出房产测绘中相关部门应予以的必要协作.  相似文献   
726.
王攀  王强  邹显利 《山东地质》2013,(10):57-61
云龙县地处横断山脉中段,地势险峻,地质环境条件复杂,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繁。该文根据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成果,总结了灾害的危害、分布特征、形成条件和影响因素,并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727.
矿山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新芳  赵元艺  王强 《地质论评》2021,67(2):67030022-67030022
随着人们对矿山环境修复越来越重视,受矿山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不断向前发展,涌现出的新技术方法在矿山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物理化学、植物、微生物和动物四大类矿山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理论研究、试验和现场应用等方面入手,搜集大量资料,综述该四大类修复技术的研究现状和主要进展。总结提出矿山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重点向4个方向发展:以低成本为导向的常规技术优化,包括常规廉价材料的有效利用、修复重金属污染的同时回收利用重金属(超积累植物和化学回收)等;以高精端新技术为导向的效率提升,包括纳米材料、生物薄膜等新型高效修复材料的研发、基因工程等,通过微观机理的精细研究大幅提高修复效率以降低总体成本;联合不同修复技术,如微生物—植物、化学—植物、物理—化学等联合修复技术,取长补短以实现更好的修复效果;加强不同修复技术的数据库和智能决策系统建设,促进技术成果转化。  相似文献   
728.
王强  崔璨  劳昕 《地理学报》2023,(6):1392-1407
当前,中国进入由“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的阶段,人才日益成为知识经济时代国家与区域发展的关键驱动力。高校毕业生作为人才的后备军,已然成为城市“抢人大战”的主要争夺目标。基于2019年中国“双一流”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数据,运用空间统计分析及空间计量交互模型,剖析“双一流”高校毕业生就业流动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发现:(1)“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高校毕业生就业地选择呈现“东密西疏”的不均衡分布格局,且“一流大学”毕业生就业地区更加集聚。(2)经济因素仍是影响“双一流”高校毕业生就业流动的核心因素,但地方品质因素对毕业生就业流动的影响也不容忽视。相对而言,地方品质因素对“一流大学”毕业生就业流动的影响更强。此外,政策因素对两类毕业生就业流动也具有显著的影响。(3)毕业生就业迁移流之间存在显著的网络自相关效应,基于就学地、就业地的网络自相关效应显著为正,基于就学地—就业地的网络自相关效应显著为负,对高校毕业生就业不均衡的分布格局产生一定影响。研究结果揭示了区域人才政策的制定需要实现从单一区域视角向多区域协调视角的转变,对进一步优化区域人才治理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29.
穆穆  王强  段晚锁  姜智娜 《气象学报》2014,72(5):1001-1011
对近年来用条件非线性最优扰动法研究大气与海洋目标观测问题的部分工作进行了总结,主要涉及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事件、黑潮路径变异事件以及阻塞事件。通过研究这些事件发生的最优前期征兆(OPR)和最快增长初始误差(OGE),发现这些事件的最优前期征兆和最快增长初始误差分别具有空间的高度相似性及其伴随的局地性特征。理想回报试验表明,如果在ENSO事件和黑潮路径变异事件的最快增长初始误差和最优前期征兆所确定的扰动大值区减小初始场误差,上述事件的预报技巧会大幅度提高;最优前期征兆和最快增长初始误差的空间相似性使得在同一敏感区域增加额外观测,不仅有助于捕捉上述异常事件的前期信号,还可以有效减小初始误差,从而提高对该事件的预报技巧。阻塞事件爆发的最优前期征兆和最快增长初始误差的空间相似性和局地性特征在其目标观测研究中的应用,应该是深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730.
Using 19-year satellite altimetric data, variations in the eddy kinetic energy, energy exchanges and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eddy field and mean flow are discussed for the Kuroshio south of Japan. In the seasonal cycle, the eddy kinetic energy level is a minimum in December/January and a maximum in April/May. In addition to seasonal variations, the eddy kinetic energy undergoes interannual changes. The energy transfers mainly from the mean flow to the eddy field in the Kuroshio south of Japan, and dominant energy exchanges mainly occur along the Kuroshio path south of Japan in each year from 1993 to 2011. In addition, there is often barotropic instability south of Honshu. Regarding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eddy field and mean flow, cyclonic and anticyclonic accelerations are also found along the Kuroshio path and they flank each other. There is cyclonic acceleration always imposed on southeast of Kyushu, and anticyclonic acceleration dominates south of Honshu from 2001 to mid-2005. Reynolds stress is used to explain the dynamic process of energy exchange. Furthermore, lag-correlation and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 that variability of the energy conversion rate and Reynolds stress involve responses to eddy acceleration at two time scales. The enhanced eddy acceleration induces large Reynolds stress, and enhanced Reynolds stress or barotropic instability further enforces energy transfer from the mean flow to the eddy fiel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