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7篇
测绘学   6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28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在青海省南部治多-杂多一带1:25万区域地质填图中,于杂多群中首次发现筵类化石2属13种(含未定种、比较种).生物群以个体较小的Eostaffella属为主,地质时代为早石炭世大塘期-德坞期,与华南、藏东、塔里木盆地、西秦岭、俄罗斯等地同期生物群可很好地对比,属于低纬度暖水型特提斯生物群.  相似文献   
22.
羌塘中部各拉丹冬地区晚三叠世发育四个双壳动物群落,群落在时间上演替取代的主要控制因素为海水深度,早期以突变为主,晚期以渐变为特征,具浅-深-浅的变化特征;横向变化与陆源碎屑供应量和沉积环境的差异密切相关。个体生活习性和岩性、岩相组合特征研究表明,Quemocuomegalodon orientus-Neomegalodon bo-eckhi群落(Q-NCOM.)生态位相当于BA2底栖组合生态域;Halobia superbescens-Halobia disperseinsecta群落(H-HCOM.)生态位相当于BA4底栖组合生态域;Amonotis togtonheensis-Cardium(Tulongocardium)xizan-gensis群落(A-CCOM.)生态位相当于BA3底栖组合生态域;Cardium(Tulongcardium)martini-Trigonia(Kumatrigonia)hukxilensis群落(C-TCOM.)生态位相当于BA2底栖组合生态域。本文为区域上地层对比及生物生存环境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23.
王建雄  张辅霞  孔令琼 《测绘科学》2007,32(1):82-83,72
采用遥控模型直升机作为航空摄影平台,无线数字摄像头摄影,按近景摄影测量方式进行处理,测绘目标区域小面积大比例尺地形图,作者将此方式称之为数字近景航空摄影测量。通过对面积为1.3km2的试验区域进行数字近景航空摄影测量,并与常规数字化测图成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证明,采用近景航空摄影测量方法测绘小面积大比例尺地形图,其精度可满足摄影测量精度要求,并可提供数字正射影像图,同时减少测图成本。  相似文献   
24.
最小二乘数据拟合方法的全局性较好,而非均匀B样条函数又具有良好的局部性,因此非均匀B样条最小二乘的稳定性及数值精度都能够得到有效的保证。本文根据已知点的GPS大地高和正常高,用非均匀B样条最小二乘法对GPS高程异常曲面进行拟合。实例计算结果表明,其高程转换精度达到四等结合水准精度,能够满足大比例尺测图的要求。  相似文献   
25.
藏东昌都地区阿涅塘化石点中侏罗世达布卡组滨湖相紫红色中-细砂岩中,发现以凸形迹完好地保存的4层恐龙足迹,包括Grallator类、大型兽脚类、小型兽脚类和小型蜥脚类等足迹类型,并构成两列完美的行迹. 组成行迹T1的4个Grallator类足迹被命名为Grallator anietangensis isp. nov.,对其进行了详细的形态学分析,并讨论了造迹恐龙的大小和运动状态,这是Grallator类足迹在西藏地区的首次发现. 组成行迹T2的9个大型兽脚类足迹被归为Theropoda igen. et isp. indet.,对该类足迹进行了形态描述和功能分析;这类足迹在中国是首次记录,其连续且清晰的尾迹表明造迹者并非处于正常运动状态,而是应对某种特殊境况的特别行为方式,即其正以昂起的前躯一边观察,一边以极低的速度前进,因前躯昂起,尾部相应下垂,从而留下尾迹. 两列行迹均显示出造迹者正沿古昌都湖岸前进. 中国迄今所发现的恐龙骨骼和Grallator类足迹化石主要表现为以西南地区为中心,再向四周不断发散的扩散模式,但Grallator类足迹化石综合提供的信息显示恐龙动物的扩散速度比骨骼化石反映的速度更快.   相似文献   
26.
在青海南部治多-杂多一带1:25万地质填图中,发现二叠系阳新统上部层位的(竹蜓)类动物群,新建尕日扎仁组和索加组.尕日扎仁组以泥质岩、细粒石英砂岩为主,夹粉砂岩、灰岩、玄武岩,属陆棚相,产少量非(竹蜓)有孔虫、腕足类、双壳类化石,地质时代为阳新世孤峰期晚期,与下伏九十道班组整合接触.索加组分为2个段,下段以透镜状滨岸相底砾岩为特征,上段以含燧石条带及结核的台地相灰岩为特征,产(竹蜓)类、非(竹蜓)有孔虫、腕足类等,地质时代为阳新世冷坞期,与下伏尕日扎仁组平行不整合接触.  相似文献   
27.
各拉丹冬地区位于青海省唐古拉山地区北坡,变质岩研究程度较低。唐古拉山地区是揭开澜沧江结合带北延寻踪的关键性地区之一,近年笔者等在开展1∶25万赤布张错幅区域地质调查时,对该区的变质岩及围岩蚀变进行了系统调查,尤其是在测区西南部亚恰一带首次发现一套变质岩(时代问题尚存争论),但进一步丰富了唐古拉山地区变质岩内容。本文系集体力量的成果,对区内变质岩特征进行了总结,为进一步研究唐古拉山地区乃至北羌塘坳陷东南部盆地基底特征和双湖—澜沧江变质带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地质资料,对高原腹地的变质岩详细研究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8.
长江源区自然环境恶劣,生态脆弱,资源较缺乏,居民生活贫困,区域经济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综合分析源区的现状和有利条件,认为旅游资源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如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逐渐使牧民从散居到聚居,以旅游业为龙头,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促进居民生活方式的多元化,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思想素质,树立环保意识,逐渐摆脱对草地的过分依赖,自觉保护生物多样性,优化和重建生态环境,从而实现人和自然的协调发展,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29.
扎那日根岩体主要由早期的黑云母石英闪长岩和晚期的花岗闪长岩组成。花岗闪长岩中单颗粒锆石U-Pb年龄值为216±2Ma和217±7Ma(晚三叠世)。岩石富碱贫钛,属钙碱性岩系。微量元素特征表现为: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K、Ba、Rb及高场强元素Th,相对于其它相邻元素而言,Sr、Nb、Ta略显亏损,Ti、P较强亏损,(87Sr/86Sr)i为0.70403~0.70463,εNd(t)为2.7~3.4。构造背景为火山弧花岗岩,成岩物质源于壳幔混合产物。  相似文献   
30.
青海南部二叠纪火山岩Sr、Nd、Pb同位素特征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青海南部治多-杂多一带二叠纪火山岩进行了全岩Sr、Nd、Pb同位素分析, 样品的ISr=0.70333~0.70417, εNd(t) =4.1~5.5, 206Pb/204Pb=17.547~17.986, 207Pb/204Pb=15.476~15.584, 208Pb/204Pb=37.778~37.976.结合岩石学、地球化学研究表明, 该套火山岩为OIB型, 形成于板内伸展拉张的裂谷环境, 属于青藏高原及邻区晚古生代裂谷系统, 原始岩浆可能来自亏损的古软流圈, 裂解机制与古地幔柱活动有关.样品铅同位素的V1=31.39~46.78, V2=22.38~42.45, 落入扬子铅同位素省区域, 表明早二叠世青海南部地区具亲扬子性, 揭示出昌都地块在晚古生代属于特提斯区, 为泛华夏陆块群或扬子板块的一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