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83篇
测绘学   28篇
大气科学   25篇
地球物理   25篇
地质学   184篇
海洋学   26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5篇
自然地理   1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81.
分析了在五家子灌区引水工程完成后对镇赉县低平原的环境影响。分析结果表明,该工程可引起研究区内地下水位抬升,减缓当地用水矛盾,改善当前土壤盐渍化严重现象。但是在排水条件不好的周边,如果不加强管理会引起土壤次生盐渍化后果。  相似文献   
82.
泸西小江流域岩溶水有效开发模式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王宇  袁道先  杨世瑜 《中国岩溶》2005,24(4):305-311
为了指导岩溶水资源的有效开发和为岩溶石山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提供技术支持,选择典型性突出的泸西小江流域开展示范研究。研究结果认为,由于岩溶生态地质环境条件差异,主要的岩溶水源地类型和岩溶水的赋存特征及开发技术条件也不同。为此,依据流域不同的生态地质环境分区,选择具有典型意义的岩溶水源地利用核磁共振、地质雷达等新技术进行勘查及其开发实验和示范,共设计建设了9项不同技术方案的岩溶水开发示范工程,总结出了适合不同岩溶生态地质环境及其水源地类型的岩溶地下水勘查及开发技术方案和岩溶盆地流域岩溶水有效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83.
云南省迪庆香格里拉盆地地热资源勘查物探方法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李丽辉  王宇 《中国岩溶》2004,23(3):187-195
香格里拉盆地地处滇藏地热带,具有形成热储、地热的基本条件。通过该区区域地质、物化探资料的分析研究,选择了盆地东北部为重点工作区,部署了超长电磁波探测、大地电磁测深、高精度磁测。初步查明了研究区寻找热储目标的重点应为受断裂影响的深埋藏碳酸盐岩储热储水层。总结出了香格里拉盆地6种类型的地频谱曲线,其中目标层— — 含水碳酸盐岩反映为E层曲线特征: 较高振幅、基值高、波形活跃、变化幅度大。含水破碎灰岩电阻率100~ 200Ψm,与围岩存在明显电性差异。综合分析推测香格里拉县地热勘查靶区应在三村— 达拉一带,富含水层深度1900~ 2600m,厚度约700m。   相似文献   
84.
王宇 《云南地质》2000,19(3):283-290
在论述云南省岩溶水文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将岩深区归纳为山间盆地、峰洼(谷)地、山间河谷和深埋藏四类基本的水文地质单元,提出了各类型的岩溶水勘查工作要点和适宜的开发方式,根据岩深区地质环境和岩溶水开发条件的差异,将岩溶区划分为五个大区,分别对各区的岩溶水资源及开发环境和条件进行了分析评价,提出了岩溶水有效开发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85.
86.
87.
南极高原拥有独特的天文观测优势,为了对南极中山站夜天文观测条件进行实测研究,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专门研制了一套具有耐低温、自动除雪除霜等适应南极气候特征的全自动全天信息采集系统,该系统可以提供实时的全天云量、天光背景和全天图像,并将信息推送到网页实时显示。介绍了系统的研制及为适应南极气候进行的耐低温实验,统计分析了中山站2016~2017年的全天信息数据,结果显示,中山站2016和2017年的可观测时间为772.21 h和437.38 h,可观测夜数为93 d和51 d,天光背景最大真实值为22.05 Mag/arcsec 2,年平均气温为-10.6℃,最高气温19.1℃,最低气温为-44℃,2016年平均相对湿度为55.2%。  相似文献   
88.
在地形相关函数与地形高度函数近似相等的假设下,利用一种解析方法得到多种典型地形影响下的大气中尺度运动的定常解析解以及对应的气流运动情况。结果表明,在地形上风方的水平方向不呈现波动形态;低(浅)的地形不会在大气中形成急流和转子。对各种有一定高(深)度的地形,当Froude数Fr 1/π时,大气波动仅出现在地形附近,低层流线接近地形,向上则波动有所减弱;当1/πFr1/(2π)时,该波动不仅出现在地形附近,还出现在地形的下风方,波长与地形的水平尺度无关,仅取决于背景场,且向上波动仍有所减弱;当Fr1/(2π)时,在地形下风方的大气中层,会形成一支急流,再往下风方,该急流又分为两支,一支位于大气高层,一支位于大气低层,并又会在大气中层再度汇合;在该急流的一侧或两侧,会出现转子;在奇异值Fr=(nπ)-1上出现间断,扰动会出现一个急剧增强的现象。  相似文献   
89.
寇晓威  王宇  卫巍  何金有  徐备 《岩石学报》2008,24(12):2863-2868
通过库鲁克塔格地区孜厄肯—厄格孜达坂一带实测地层剖面研究重新建立了阿勒通沟组和黄羊沟组的地层层序。阿勒通沟组含三层冰成杂砾岩,为冰川沉积与滨-浅海沉积交替发育,代表海相环境下的冰川沉积。黄羊沟组底部白云岩具负的δ13C同位素值,下部以火山岩、上部以细碎屑岩和碳酸盐岩为主,沉积环境具有向上变深的特征,代表了阿勒通沟冰期结束后温暖环境下的海平面上升。结合冰成杂砾岩的特征、“盖帽碳酸盐岩”的分布、碳同位素和化学蚀变指数方面的证据,可将两者分别确定为独立的冰期和间冰期,并分别沿用阿勒通沟冰期和黄羊沟间冰期的称呼。阿勒通沟冰期的划分使得库鲁克塔格地区晚元古代冰期达到四次。根据库鲁克塔格地区已有的同位素年龄,阿勒通沟冰期可能与Sturtian冰期对比,贝义西冰期可能与Kaigas冰期而不是与Sturtian冰期对比。  相似文献   
90.
窄巷波长相对较短,受观测数据质量和未模型化误差的影响较大,导致参考站计算的窄巷FCB估值的互差较大,窄巷FCB稳定性较差。针对窄巷FCB估值出现较大偏差的参考站,本文提出了基于抗差初值的窄巷FCB抗差估计方法,该方法取当前历元所有参考站窄巷FCB估值的中位数作为抗差初值,采用IGGⅢ方案降低了有偏差的窄巷FCB估值的权比。采用IGS全球跟踪站网的数据进行验证,改进的方法提高了窄巷FCB的精度和稳定性,采用每天估计的一组卫星端的窄巷FCB即可满足窄巷模糊度固定的精度要求。同时,采用本文改进方法估计的窄巷FCB,可以提高用户端仿动态单天解的窄巷模糊度固定成功率和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