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测绘学   5篇
地球物理   51篇
海洋学   7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31.
城市人工湖泊水生植被生态恢复技术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本实验在藻类响应型城市人工湖泊中,用围格恢复沉水植被,修复退化的生态系统.结果证明:夏季透明度<0.4 m时,应用凤眼莲可快速改善透明度,0.30盖度的凤眼莲在夏季30-40 d内使水体透明度从不足0.3 m提高到0.6 m以上,并验证了透明度的改善与盖度的正相关程度.通过短期引种漂浮植物调节水体透明度,成功恢复了菹草 伊乐藻群落,透明度较上年同期稳定提高70%,Chl.a浓度降低50%,水体富营养水平下降,有效修复了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32.
苏北滨海湿地不同植被带沉积物粒度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新洋港滩涂上由海向陆设置断面,共采集8个沉积物柱状样(0-40 cm)和14个表层土样(0-20 cm)并对其进行粒度分析,以探讨新洋港滨海湿地沉积物的粒度分布特征以及植被对沉积物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1)光滩沉积物粒径(4.60)明显大于各个植被带(5.10-5.78),各植被带间粒径无明显变化。在互花米草滩沉积物颗粒迅速变细,分选变差。2)光滩沉积物中砂和粉砂分别占34%和56%,粘土极少,互花米草滩沉积物中砂降至5%,粉砂和粘土分别增加至70%和25%,互花米草滩成为植被演替序列中沉积物粒度参数的突变点。3)植被发育演替改变了潮滩表层沉积物粒度分布格局,对水动力条件和沉积物沉积过程具有明显的改造作用。随着植被类型和滩面高程变化,沉积物粒度分布特征也相应发生变化。4)光滩、互花米草滩沉积物在垂直方向上粒度参数变化较大,盐碱滩和芦苇滩垂直方向上无明显变化。潮流作用、潮滩不同部位的水动力差异以及不同植被的作用是造成垂直方向粒度特征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3.
王国祥  冯威  陈豪  梅熙  黄丁发 《测绘科学》2012,37(2):194-196
GPS长基线数据处理在大地测量和大型精密工程中有广泛的应用,GAMIT等国际高精度GPS数据处理软件虽能满足GPS长基线数据处理的解算精度要求,但操作复杂,且对用户的GPS理论有较高的要求。本文在分析长基线GPS数据处理中各类因素影响及误差消除方法基础上,结合图形用户界面程序设计思想,设计并实现了GPS长基线数据处理软件。经不同长度的基线数据解算结果表明,该软件可实现上千公里基线的解算,基线解算精度高,与GAMIT的解算精度相当,且解算过程自动化程度高,用户操作简单,为大范围高精度GPS数据处理提供了一种简便可行的平台。  相似文献   
34.
天目山柳杉树轮δD年序列及其气候含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采自天目山的柳杉树盘进行交叉定年后,测得其逐年年轮的硝化纤维素的δD,建立了树轮δD年序列。利用天目山气象站资料,分析了树轮δD对气候要素的响应。结果表明:天目山柳杉树轮δD与其生长期的气候因子有显著相关,主要与后半年的降水量、年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最高气温等气候要素相关密切。根据树轮δD年序列重建冬季平均最高气温与实际观测结果吻合较好。重建序列呈现的天目山冬季平均最高气温的低频变化可以与全球温度变化特征相互印证。天目山是冬季风的敏感带,主要表现为冬温对树木生长的影响,结果说明树轮δD是研究冬温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35.
王国祥 《四川测绘》2006,29(4):178-181
本文全面介绍了深圳地铁三号线GPS平面控制网的布设方案,包括GPS控制网技术设计、外业观测、基线向量解算、控制网平差及精度分析和可靠性检验等.同时对地铁GPS平面控制网建立的有关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6.
湖泊底泥中微囊藻DNA的分子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改进裂解温度和延长裂解时间并增加苯酚/氯仿洗脱次数的DNA提取方法获得南京玄武湖底泥中的DNA,通过PCR法来扩增微囊藻的16SrRNA基因.结果表明在所有采样点中均得到微囊藻基因组DNA,并且纯度较高,OD260/OD280均高于1.54,最高值达到1.89.PCR的扩增结果显示所有样点的DNA都得到212 bp大小的微囊藻16SrRNA基因片断,表明这种方法可以有效的从底泥中提取微囊藻的DNA,从而为研究底泥微囊藻生理生态及其越冬、上浮、形成水华的机理提供更有利的方法.  相似文献   
37.
城市污染河道沉积物可提取态氮的提取方式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许宽  刘波  王国祥  周锋  凌芬  杜旭 《湖泊科学》2012,24(4):541-545
以城市污染河道——南京仙林大学城九乡河表层沉积物为研究对象,探讨沉积物常用提取剂(1 mol/L KCl、2 mol/L KCl、4 mol/L KCl和0.01 mol/L CaCl2)在不同液土比(5∶1、10∶1、50∶1和100∶1)条件下,对城市污染河道沉积物可提取态氮(NH4+-N、NO3--N)测定的影响.结果表明:KCl的提取效果要优于CaCl2,二者NH4+-N提取量分别为312.17~479.23、177.52~339.31 mg/kg,NO3--N提取量分别为4.49~21.56、4.25~8.53 mg/kg;可提取态氮提取量随液土比增高而增大,其中1 mol/L KCl组,液土比100∶1时NH4+-N和NO3--N提取量分别比液土比5∶1时增加41.97%和187.08%;NH4+-N提取量随提取剂浓度增高而增大,NO3--N随提取剂浓度增高而降低;采用1 mol/L KCl提取剂、液土比100∶1的组合联合提取城市污染河道沉积物中的NH4+-N、NO3--N,提取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8.
近年来关于浮游动物与微囊藻相互作用的研究逐渐被关注.其中有的研究认为浮游动物能够诱导产毒细胞毒素含量的变化.微囊藻毒素是由微囊藻毒素合成基因编码翻译的,目前关于浮游动物对微囊藻毒素合成基因相对表达的影响并无报道,本文首次通过实时定量逆转录PCR方法研究铜绿微囊藻PCC7806产毒相关基因mcyB和mcyD在大型蚤胁迫下...  相似文献   
39.
湖泊沉积物碳库作为湖泊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湖泊碳循环起重要作用,而蓝藻水华衰亡过程对湖泊碳库稳定性影响研究较少本研究采集太湖蓝藻、湖水、沉积物样品,建立蓝藻水沉积物室内模拟实验系统,分析蓝藻水华衰亡过程中沉积物碳库易氧化有机碳(EOC)、惰性有机碳(ROC)、微生物量碳(MBC)、轻组有机碳(LFOC)和重组有机碳(HFOC)的变化规律,探究蓝藻水华衰亡过程对湖泊碳库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蓝藻水华衰亡前期(1~9天),ROC缓慢下降,EOC和LFOC快速下降,MBC有所增加;衰亡中期(10~45天),沉积物TOC和ROC含量升高;衰亡末期(46~63天),HFOC和ROC等稳定有机碳进入一个从缓慢分解逐渐趋于稳定的阶段周期性的蓝藻水华暴发、衰亡和湖泊稳定性有机碳的日渐累积,最终会对沉积物碳库有机碳组分及其稳定造成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0.
有机质对城市污染河道沉积物铵态氮吸附-解吸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集污染程度不同的城市河道沉积物(通吕运河、濠河和通甲河),在分析H2O2对沉积物有机质和铵态氮影响的基础上,分析沉积物在去除有机质前后铵态氮释放动力学和吸附热力学过程,研究城市污染河道沉积物有机质对铵态氮吸附-解吸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位体积H2O2对有机质去除率随H2O2使用量增多而降低;去除有机质后,沉积物铵态氮含量显著增加,通吕运河、濠河和通甲河铵态氮最大含量分别是有机质去除前的4.16、3.55和2.85倍;沉积物对铵态氮的饱和吸附量随有机质含量减少而下降;沉积物铵态氮释放过程均表现为先快速释放,后减缓至平衡过程;去除有机质后,随着有机质含量的减少,沉积物铵态氮的最大释放量呈增大趋势;沉积物有机质和铵态氮含量是影响沉积物铵态氮释放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