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0篇
  免费   281篇
  国内免费   328篇
测绘学   154篇
大气科学   348篇
地球物理   131篇
地质学   536篇
海洋学   190篇
天文学   18篇
综合类   104篇
自然地理   188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68篇
  2021年   64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98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83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91篇
  2009年   89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3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6 毫秒
991.
通过秦岭-昆仑造山带中的环斑花岗岩同世界元古宙环斑花岗岩的岩石学、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和构造环境等方面的对比研究发现,二者具有相同或一致的特征:具环斑结构,属准铝、高钾、富碱岩浆,具双峰式岩浆组合,形成于后碰撞环境,但其地球化学的某些指标、岩浆形成时代和出露的大地构造位置等有一定差异.世界元古宙环斑花岗岩的岩石化学及暗色矿物明显富铁,w(FeT)/w(FeT Mg)较高,多数在0.9以上,岩石成因类型多数是A型花岗岩,产在稳定地台区的边缘,而昆仑地区多数环斑花岗岩的w(FeT)/w(FeT MgO)>0.8,亦较富Fe,且多数是A型花岗岩;秦岭地区的岩体铁指数相对较低,只有0.62,岩石成因类型的地球化学判据既有A型也有Ⅰ型花岗岩特征.秦岭-昆仑造山带中环斑花岗岩的显著特征是都产在造山带中,与板块缝合带关系密切,时代从元古宙到古生代直到中生代都有发现,具多旋回性.它们出现在每一个大的造山旋回晚期,即向另一个构造旋回的转折期,这在世界造山带中是十分罕见的,反映出世界上造山带与稳定区元古宙和显生宙的地幔与地壳状态是不一样的,有着不同的构造演化历史和动力学过程,表明秦岭-昆仑地区的环斑花岗岩是一种有别于元古宙稳定区的造山型环斑花岗岩.  相似文献   
992.
王瑾  张镭  杜韬  李燕  岳治国  李金辉  周旭  陈闯  丁婕 《高原气象》2022,(5):1348-1366
利用探空检验毫米波云雷达的测云能力时,探空气球的漂移偏差造成二者观测的误差不可忽视。因此,在二者探测云结构对比时,提出筛选二者样本的时间匹配和空间匹配原则,可有效减小探空气球漂移偏差引起的误差。通过分析西安泾河气象站2017年8月17日至2018年12月31日长达508天的探空和毫米波云雷达观测的共406组云底和云顶高度样本,结果表明,同时使用时间和空间匹配原则筛选探空和云雷达的云高样本时,二者观测的相关系数显著提高,有效减小探空漂移引起的误差。二者观测的云底和云顶高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从未使用时空匹配原则筛选样本的0.70和0.66提高到0.98和0.97,均方根误差分别从未使用的2009 m和2148 m减小到602 m和708 m,平均绝对百分误差分别从未使用的47%和47%降低到14%和9%。筛选样本时仅使用时间匹配原则就可以大幅提高二者观测云底高度的相关系数,平均相关系数从未使用的0.35提高至0.86,时间匹配原则筛选样本对于提高二者观测云底高度的一致性非常有效。在筛选二者观测云顶高度时,必须同时使用时间和空间匹配原则才能有效提高二者观测一致性。无论有没有使用时空匹配原则筛选样...  相似文献   
993.
浑善达克沙地景观结构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京津风沙源治理是中国政府实施的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生态工程,实施近20年,区域生态环境状况发生了根本转变。为了定量评估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实施以来景观结构变化及其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以浑善达克沙地为研究区域,以生态调节服务(风蚀防治、水蚀防治、碳固存)、生态供给服务(牲畜养殖、粮食生产)、生境支持服务(自然生境多样性、人口居住支持服务)等指标,利用生态系统服务复合指数(Multiple ecosystem services landscape index,MESLI)和景观格局指数,运用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和变差分解(Variation Partitioning)方法,研究了生态系统服务及集成的时空格局,以及植被景观组成与景观配置对区域生态系统服务贡献的变化。结果表明:(1)2000—2015年,浑善达克沙地的林地、草地面积减少,沙地面积则增加了110%;林地的景观结构改善,而草地与沙地的景观破碎化明显,连通度降低。(2)研究区东部和南部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加了19%—85%,主要与林地景观的空间配置结构改善有关;中部和西部生态系统服务总体降低了...  相似文献   
994.
聚类算法是数据挖掘中用来发现数据分布和隐含模式的一种重要算法,它把大量数据点的集合分成若干类,使得每个类中的数据最大程度地相似,而不同类中的数据最大程度地不同.尤其对于大样本,在多参量和类别未知的情况下,该方法更为简洁有效.为了更好地使用这些算法,对数据挖掘领域的聚类分析方法及代表算法进行了讨论,阐述了数据挖掘对聚类算法的典型要求,并基于这些要求对数据挖掘中常用的聚类算法作了概括,以便于人们更容易、更快速地选择一种适用于具体问题的聚类算法.综述了数据挖掘中聚类算法的分类和原理以及常用的聚类算法在天文学中的具体应用,分析了它们各自的性能,并指出了其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95.
大连大暴雨天气过程个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燕  薄兆海  何玉科 《气象科技》2007,35(2):222-226
利用常规资料以及卫星、雷达、自动站等探测资料对2004年8月27-28日大连地区出现的局地暴雨、大暴雨天气进行分析,探讨此次大暴雨过程的特征与成因。此次大暴雨过程是在稳定的大尺度环流形势下,由3次中小尺度系统直接导致的。其中,副高稳定、东部高压脊加强少动是产生这场大暴雨的基础;同时在高空槽前正涡度平流的作用下,对流层中低层出现明显的降压,产生强烈上升运动,低层暖湿气流抬升促使对流不稳定能量爆发形成局地强对流和暴雨。  相似文献   
996.
夏季沙尘暴的气候特征表明,夏季是甘肃省沙尘暴的次多发季节,主要集中在民勤、鼎新、金塔。通过对一次罕见的甘肃省夏季强沙尘暴天气分析发现:高空小槽、切变线、热低压是引发夏季沙尘暴的主要天气系统,而春季沙尘暴一般是大尺度天气系统造成的;夏季沙尘暴发生前期高空急流反映并不明显,急流风速的突然加大和沙尘暴几乎同时发生,这是夏季沙尘暴预报的难点之一;沙尘暴发生前8~12 h的螺旋度场对沙尘暴预报有较好的指示意义,正值越大,沙尘暴越强,但当沙尘暴与强降水同时发生时,沙尘暴区螺旋度值明显小于强降水中心螺旋度值。  相似文献   
997.
自动激光雨滴谱仪在雷达降水估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Parsivel激光降水粒子谱与地面雨量计对2008年9月9号山西的一次混合降水天气过程进行分析,根据汾阳、介休两站的雨滴谱资料,利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出反射率因子Z与雨强I的关系Zott=159Iott1.5,利用最优化关系法计算出地面雨量计与雷达反射率因子的关系Zrad=200Irain1.2,WSR_88D中默认的关系ZDef=300I1.4,然后分别利用3种Z-I关系对此次降水过程进行估测,计算过程累计雨量,并将估测降水结果与地面雨量计实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利用雨滴谱关系的估测降水效果最好,利用雨量计关系的估测降水结果次之,默认关系计算结果最差;第一者相对第二者提高4%左右,相对第三者则提高近18%左右.  相似文献   
998.
数码相机大比例尺测图应用试验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随着CCD技术的进步,数码相机发展很快。一些质量较高的数码相机已可以用来进行摄影测量工作。试验证明利用数码相机进行摄影测量精度很高,能够用来测制大比例尺地形图和正射影像图。  相似文献   
999.
曹德斌  包钢  王宇  李燕 《云南地质》2006,25(1):1-11
“十五”期间承担区域地质调查项目七项18个图幅。地层古生物、区域岩石及地质构造、地质灾害、矿产资源及旅游地学等方面取得较多的新成果和新认识。提交地质图及地质报告外,还提交专题研究成果7份,以测区所收集的地质资料为基础编写硕士论文7篇,公开发表文章7篇,从而极大地提高了云南及西藏基础地质的研究程度和水平。  相似文献   
1000.
中国东部冬季气温异常与海表温度异常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SVD、 相关分析及EOF方法, 分析了中国东部冬季地面气温与北大西洋及北太平洋海温异常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 (1)中国东部冬季气温变化的一致性较高; (2)冬季气温异常与前一年9月北大西洋海域关键区(16°~40°N, 60°~24°W)海温和当年2月西北太平洋关键区(20°~40°N, 124°E~180°)海温呈显著的正相关分布, 即前一年9月北大西洋和当年2月西北太平洋海温异常偏高(低), 东部冬季气温亦偏高(低), 即前一年9月北大西洋海温的异常是否为我国冬季气温的气候预测提供了一种前期信号; (3)关键区海温对中国东部冬季气温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北大西洋前期海温与中国东部冬季气温有密切的关系, 而西北太平洋的海温主要影响长江流域及其以北的季风中部区; (4)海温影响气温的可能机理是西北太平洋海温异常升高, 使乌山脊减弱, 阿拉斯加脊减弱, 东亚大槽减弱向东移动, 纬向环流加强, 高纬度的冷空气不易南下, 导致我国东部大部分地区冬季气温偏暖, 反之亦然。在年代际尺度上, 纬向环流和东亚大槽对海温有显著的响应; 但在年际变化方面, 东亚大槽对海温的响应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