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52篇
测绘学   24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14篇
地质学   166篇
海洋学   18篇
综合类   38篇
自然地理   2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81.
汪洋 《地质通报》2005,24(10):906-915
根据中国东部上地壳区域元素丰度研究和新疆北部地区1:20万化探成果,总结了23个二级大地构造单元出露地壳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与全球大陆上地壳元素丰度值的对比显示,中国大陆出露地壳成分演化程度介于岛弧与成熟的加拿大地盾之间。华北、扬子地台由于含大量碳酸盐岩地层,其出露地壳SiO2含量偏低,明显富集CaO和MgO,可见在出露地壳和上地壳元素丰度值研究中不应忽视碳酸盐岩的贡献。相对于最新发表的2种全球大陆上地壳平均成分模型,中国大陆出露地壳系统亏损Au、Hg、Mo、Sn和W,表明现有上地壳模型过高地估计了Au、Hg、Mo、Sn、W等元素丰度值。华北地台及其南缘的秦岭-大别山造山带出露地壳具低μ(^238U/^204Pb)值(〈8)特征,但其他地区μ值较高,暗示华北地台及其周边地区出露地壳的低μ值特点不具备全球意义。鉴于中国大陆内部各构造单元之间出露地壳成分的显著横向差异,以华北地台为主体的上地壳成分模型目前尚无充分理由作为中国和全球大陆上地壳平均值的可靠代表。  相似文献   
82.
根据中国东部上地壳区域元素丰度研究和新疆北部地区1:20万化探成果,总结了23个二级大地构造单元出露地壳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与全球大陆上地壳元素丰度值的对比显示,中国大陆出露地壳成分演化程度介于岛弧与成熟的加拿大地盾之间.华北、扬子地台由于含大量碳酸盐岩地层,其出露地壳SiO2含量偏低,明显富集CaO和MgO,可见在出露地壳和上地壳元素丰度值研究中不应忽视碳酸盐岩的贡献.相对于最新发表的2种全球大陆上地壳平均成分模型,中国大陆出露地壳系统亏损Au、Hg、Mo、Sn和W,表明现有上地壳模型过高地估计了Au、Hg、Mo、Sn、W等元素丰度值.华北地台及其南缘的秦岭-大别山造山带出露地壳具低μ(238U/204Pb)值(<8)特征,但其他地区μ值较高,暗示华北地台及其周边地区出露地壳的低μ值特点不具备全球意义.鉴于中国大陆内部各构造单元之间出露地壳成分的显著横向差异,以华北地台为主体的上地壳成分模型目前尚无充分理由作为中国和全球大陆上地壳平均值的可靠代表.  相似文献   
83.
根据中国东部上地壳区域元素丰度研究和新疆北部地区1∶20万化探成果,总结了23个二级大地构造单元出露地壳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与全球大陆上地壳元素丰度值的对比显示,中国大陆出露地壳成分演化程度介于岛弧与成熟的加拿大地盾之间。华北、扬子地台由于含大量碳酸盐岩地层,其出露地壳SiO2含量偏低,明显富集CaO和MgO,可见在出露地壳和上地壳元素丰度值研究中不应忽视碳酸盐岩的贡献。相对于最新发表的2种全球大陆上地壳平均成分模型,中国大陆出露地壳系统亏损Au、Hg、Mo、Sn和W,表明现有上地壳模型过高地估计了Au、Hg、Mo、Sn、W等元素丰度值。华北地台及其南缘的秦岭-大别山造山带出露地壳具低μ(238U/204Pb)值(<8)特征,但其他地区μ值较高,暗示华北地台及其周边地区出露地壳的低μ值特点不具备全球意义。鉴于中国大陆内部各构造单元之间出露地壳成分的显著横向差异,以华北地台为主体的上地壳成分模型目前尚无充分理由作为中国和全球大陆上地壳平均值的可靠代表。  相似文献   
84.
为了探讨黑云母温度计是否适用于估计花岗质侵入岩的结晶温度,汇编了国内外典型花岗质侵入体的岩石化学和矿物化学数据,利用Henry等(2005)的黑云母Ti饱和温度计、Li 和Zhang (2022)的黑云母全组分温度计估算了岩浆温度,并与Shao等(2020)的锆饱和温度计估算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黑云母Ti饱和温度计估算的温度比锆饱和温度计和黑云母全组分温度计低50~200℃,因此认为黑云母Ti饱和温度计并不适用于估算花岗质侵入岩的结晶温度,而黑云母全组分温度计可以复现S型和I型花岗岩的锆饱和温度计结果。  相似文献   
85.
北京东部丰台顶一带地质构造特征   总被引:4,自引:6,他引:4  
姬广义  汪洋 《城市地质》2004,16(1):1-15
经过近期对燕山地区地质构造的调查研究 ,依据岩石、岩石组合、接触变质、矿化蚀变在空间上的展布、与燕山期侵入岩体的接触关系等证明 ,前人在丰台顶一带圈定的中生代潜 (次 )火山岩体 ,实际为陆相火山喷发 -沉积岩 ,属中生代早白垩世东岭台期酸性火山活动产物。在不足 4 0km2 面积中 ,发现了由多个构造推覆断片叠置而成的复杂构造堆叠体 ,卷入其中的既有太古宙片麻岩 ,也有中元古宙碳酸盐岩 ,还有中生代早白垩世东岭台期火山岩。其中 ,由东岭台组火山岩构成的 3个构造岩片夹于 4个由长城系、蓟县系碳酸盐岩构成的构造岩片之间。这些构造岩片具有不同的片内褶皱 (断片形成前的褶皱 )和岩片褶皱 (断片形成后的褶皱 )特征。以卷入叠覆构造的最高层位 -东岭台组为据判断 ,其为燕山晚期区域性收缩构造事件的产物。并由此预测 ,在北京东部大范围的中 -上元古宙沉积岩层中可能存在由碳酸盐岩构成的岩性相同产状相近的叠覆构造 ,亦可能在中 -上元古宙沉积层构成的推覆体下 ,隐伏有最高层位达下白垩统东岭台组的各时代地层和相关矿产。  相似文献   
86.
改进了铅芯叠层钢板橡胶垫隔震装置的Park模型,提出其双向弹塑性恢复力模型。建议的模型克服了Park模型不能从橡胶垫力学试验曲线上直观获取所需参数的缺点。采用本文建议模型的结构分析程序HBTA2.0可以方便地用于实际隔震结构的弹塑性动力分析,计算结果也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87.
汪洋  姬广义 《城市地质》2003,15(1):1-11
根据TAS图解,北京北部四海地区髫髻山组—后城组火山岩属于粗安岩 (粗面岩 流纹岩)组合。该套火山岩既不属于钾玄岩系列,也不是典型的碱性橄榄玄武岩系列,在总体上为高钾钙碱性系列、富钾质拉斑系列和过渡型高钾钙碱性系列三种岩石组合的混合。该套火山岩轻稀土元素明显富集。粗安岩类岩石没有负销异常或负铕异常不明显,而流纹岩和粗面岩类岩石存在负铕异常。四海地区髫髻山组—后城组火山岩形成于燕山运动早期或中期阶段的造山变形事件趋于结束时的构造环境中。  相似文献   
88.
北京西山东岭台组和髫髻山组火山岩同位素年龄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汪洋  姬广义 《城市地质》2003,15(4):6-12
根据火山岩样品的Rb Sr和Sm Nd同位素分析结果 ,得到北京西山沿河城地区的东岭台组的Rb Sr等时线年龄为 1 31 2Ma ,误差为± 1 2 3Ma ( 95%置信区间 ) ,或± 3 3Ma ( 1σ) ,M S W D 等于 1 4 0 ;很可能属于早白垩世Berri asian阶。北京西山大台 燕翅一带的髫髻山组火山岩受后期蚀变和变质作用的影响 ,其 1 4 6 1 4 8Ma的斜长石40 Ar 3 6Ar年龄值可能仅代表其变质年龄  相似文献   
89.
降雨对滑坡的作用机理及动态模拟研究   总被引:61,自引:1,他引:61  
从动态分析和数值模拟两方面讨论了滑坡过程中的地下水作用机理和地下水动力场的时空分布问题,建立了二维极限平衡状态下的临界水位高度模型和描述滑坡剖面二维不稳定流动问题的动力学模型;以临界水位高度模型对重庆土台镇滑坡稳定性分析的研究结果表明,该滑坡的防治措施宜首先考虑地表水防渗和地下排水方案,在滑坡位移监测的同时更应考虑位移、降雨量、地下水动态三者的结合;采用数值模型计算了长江三峡库区鸡扒子滑坡因降雨入渗而引起的地下水动力场的时空分布,研究结果表明,地下水水位和流速场的时空演化过程与滑坡发生的时空特点基本吻合,当降雨达到46h时,滑坡体中地下水流向与滑动面倾向基本一致,尤其是在滑体底部出现潜水流,此时的地下水流动对滑坡稳定性最为不利。  相似文献   
90.
强过铝质花岗岩的岩石化学特征可以提供地壳发生部分熔融时的温压条件的信息。在冀晋辽地区和广东省吴川 -四会地区均有燕山期强过铝质花岗岩出露。它们的岩石化学成分表现出高钾质的特征。冀晋辽地区燕山期强过铝质花岗岩的Al2 O3/ Ti O2 比值变化于 5 0到 2 5 0之间 ,暗示其熔融温度在 80 0到 90 0℃之间 ;而燕山期强过铝质花岗岩 ,其大多数的 Al2 O3/ Ti O2 比值较低 ,暗示其源区熔融温度在 875℃以上。它们的稀土元素配分形式指示其熔融源区的残留矿物组合中含有斜长石、单斜辉石、石榴子石和角闪石 ,表明这些强过铝质岩浆形成于 0 .9~ 1.7GPa的压力条件下。这表明中国大陆东部地区燕山期深部热背景存在南北差异。在造山作用特征方面 ,华南在燕山期表现出“热”造山带的特点 ,华北则表现出过渡型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