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20篇
测绘学   2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4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为研究易贡滑坡-堰塞坝溃坝链生灾害的动力学特征,基于遥感影像数据建立三维数值模型,运用DAN3D和FLOW3D对易贡滑坡-碎屑流-堰塞坝溃坝全过程进行模拟研究。运用DAN3D模拟滑坡-碎屑流过程,得到滑坡碎屑堆积分布特征及速度变化规律,滑坡持续时间300 s,平均速度35 m/s。基于DAN3D获得的滑坡碎屑堆积分布建立等比例堰塞坝模型,运用FLOW3D模拟溃坝后洪水演进过程,得到洪水演进过程水流特征变化规律,通麦大桥处洪峰流量130 000 m3/s与实测值接近。对易贡滑坡灾害链全过程的模拟和动态特征分析可为高山峡谷区类似的滑坡-堰塞坝溃坝链生灾害风险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2.
伊犁河谷地处中国天山山脉西段,属于典型的季节性冻土区,季节性冻融作用对斜坡稳定性影响强烈。本文以皮里青河"3.24"滑坡为例,通过现场详细调查、多期遥感影像动态比对、数值模拟等方法,研究了黄土滑坡冻融失稳机理与滑坡运动特征,得到以下几点认识:(1)滑坡失稳与水密切相关,一方面是地表水侵蚀作用,另一方面是地下水的冻融作用;(2)根据变形特征,将滑坡失稳过程分为坡脚侵蚀、冻结滞水和冻融循环破坏三个阶段,模拟结果表明,地下水水位上升导致孔隙水压力增大是滑坡冻融失稳的主要原因;(3)DAN-W数值模拟软件的Voellmy模型和Frictional模型可较好地模拟滑坡的运动堆积过程,模拟结果显示,滑坡历时12.8 s,最大运动速度17.7 m/s,平均堆积厚度4.9 m,运动距离139 m。本研究为伊犁河谷地区黄土冻融滑坡的早期识别与风险评估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3.
2013年7月上旬,四川遭受了今年入汛以来范围最广的暴雨天气过程,10个县降水总量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大.特大暴雨使汶川地震灾区再次遭受重创,引发的地质灾害点之多、基础设施破坏之重、河道河床变形之强、人员伤亡之大,都非常罕见,特别是都江堰中兴镇三溪村的特大山体滑坡—泥石流灾害,更是损失惨痛.大家不禁追问,稍稍出现生机的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区到底怎么了?让人引以自豪的灾后重建项目为何遭受如此重击?这样的地质灾害还会持续多长时间?我们需要总结和探索哪些新的防灾措施以避免灾难重演?  相似文献   
24.
汶川地震高速远程滑坡机制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汶川大地震触发了多处高速远程滑坡,导致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其中,东河口滑坡是这次地震触发的最为典型的高速远程滑坡之一,同时也是目前备受关注、争论颇多的滑坡之一。野外调研结果表明,该滑坡的成因和动力特征主要包括震裂溃屈、水平抛射、碎屑流化和振动液化等4个方面。为了对该滑坡滑动过程中的振动液化这一动力特征进行模拟再现,在东河口滑坡体上采集了具有代表性的滑带土作为试验样品,并以该地震时的实测地震波作为动力输入,利用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DPRI环剪试验机,对滑坡滑动过程中的振动液化现象进行了一系列环剪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地震作用过程中,发生在滑坡潜在滑面上的振动液化现象是导致高速远程滑坡产生的一个重要因素;伴随着振动液化过程,滑体的剪切强度迅速降低并产生逐渐增大的剪切位移,为高速远程滑坡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25.
四川省青川县东河口滑坡岩石的抗剪断性质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萍  殷跃平  吴树仁  陈立伟 《地质通报》2009,28(8):1163-1167
东河口滑坡是5·12汶川大地震触发的典型的高速远程滑坡,致使780余人遇难。该滑坡体主要由震旦系灰岩和寒武系炭质板岩、千枚岩构成。震后在对该滑坡进行详细野外调研的基础上,采集了具有代表性的岩块作为试验样品,利用60t液压式万能材料试验机对该滑坡岩石的抗剪断性质进行了一系列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水对该滑坡岩体的力学性质有重要的影响,干燥状态与饱水状态下岩石的抗剪断强度有很大的差异,岩石中存在的结构面也是影响岩石力学性质的主要因素之一,是岩质边坡稳定性的一个主要控制条件。  相似文献   
26.
2009年6月5日下午15时许,重庆市武隆县铁矿乡鸡尾山山体发生了大规模的崩滑,约500万m3被结构面切割成积木块状的灰岩山体,沿缓倾页岩软弱夹层发生整体滑动。高速运动的滑体物质在堵塞前部宽约200m,深约50m的铁匠沟沟谷后,形成平均厚约30m,纵向长度约2200m的堆积区,掩埋了12户民房和正在开采铁矿的矿井入口,造成10人死亡,64人失踪,8人受伤,成为近年来少有的一次崩滑灾难性事件。本文在对灾害现场进行大量地质调查的基础上,结合遥感、三维激光扫描等综合手段,对鸡尾山崩滑体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对灾害发生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鸡尾山山体垮塌是在不利的地质结构条件下,并受到长期重力、岩溶等作用和采矿活动的影响,因前部起阻挡作用的关键块体被剪断突破而导致的一起大型山体崩滑事件。深入研究鸡尾山崩滑体的形成条件和成灾机理,对我国西南地区存在与鸡尾山崩滑体类似地质条件的灾害隐患点的减灾防灾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7.
高速远程滑坡-碎屑流具有速度快、滑程远、冲击破坏力强等特点,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地质灾害,往往会造成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汶川地震后,国内学者对高速远程滑坡-碎屑流的研究取得了大量前瞻性成果,但由于此类滑坡自身的复杂性,目前为止尚未取得公认的研究成果。为了进一步揭示高速远程-碎屑流效应机理,本文以汶川地震触发的青川东河口滑坡-碎屑流为例,通过滑坡动力分析软件DAN-W分别建立了摩擦模型、Voellmy模型和F-V等3种不同的滑坡数值模型,对东河口滑坡-碎屑流的运动距离、不同时刻运动速度特性、堆积物分布规律及滑坡堆积体积进行了模拟,同时对滑坡运动时间进行了估算。模拟结果表明:根据高速远程滑坡-碎屑流不同运动阶段选择不同的流变模型分析的结果更加合理。摩擦流变模型对运动距离的模拟结果小于滑坡的实际滑程,适于模拟滑体整体性好的启程和近程运动阶段; Voellmy 流变模型对滑体的运动距离模拟效果很好,但对速度的分析结果偏大,适合模拟滑坡远程碎屑流运动阶段; F-V双流变模型对滑坡运动特性模拟效果最佳,并给出了选取东河口滑坡-碎屑流数值模型的最佳流变参数,摩擦角φ=18°,摩擦系数μ=0.1,湍流系数ξ=400m·s-2。  相似文献   
28.
基于地质灾害涌浪计算公式和局部水头损失理论,建立了地质灾害涌浪公式计算体系。该算法充分考虑了不同滑坡崩塌造成的涌浪效应、不同区域涌浪衰减的差异性和自然河道的沿程水头损失与局部水头损失问题; 大量采用地形参数进行计算,客观性强。以龚家方崩滑体产生涌浪为例进行了计算,其计算结果与实际调查值相关性非常高。结果显示:龚家方崩滑体产生最大涌浪高度为33.45m,急剧衰减区内平均100m下降4m、平缓衰减区内平均100m下降0.11m和在峡谷区向宽谷区传播时有扩大衰减效应的规律。  相似文献   
29.
30.
<正>由地质灾害防治专家殷跃平、吴树仁教授等撰著的《滑坡监测预警与应急防治技术研究》,近期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被列为新世纪工程地质学系列丛书,内容涉及滑坡早期识别与空间预测、监测预警高新监测技术和简易仪器研制、应急快速治理技术和风险评估方法等,是近年来滑坡灾害研究较为系统的一项成果。《滑坡监测预警与应急防治技术研究》第一篇介绍了我国西南峡谷山区、西部黄土高原和汶川地震灾区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