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8篇
  免费   162篇
  国内免费   173篇
测绘学   154篇
大气科学   145篇
地球物理   289篇
地质学   361篇
海洋学   109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120篇
自然地理   11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76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地理国情是从空间的角度对地球表面一定范围内各种地理要素真实反映,其主内容是这些地理要素的特征、空间变化和相互关系。地理要素时空数据变化检测是发现地理要素的时空特征及其变化趋势。本文对地理要素变化检测技术展开了研究,针对变化检测结果,运用了版本差量的存储模式。  相似文献   
992.
西南岩溶石漠化综合治理水-土-植被关键技术进展与建议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石漠化综合治理关键技术研发是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的关键步骤。本文根据第一期石漠化治理工程的进展,分析了岩溶水资源特征与开发利用技术、土壤资源维持与质量提升技术、植被恢复与功能提升技术和水-土-植被耦合模式的研发进展和不足,对第二期石漠化综合治理提出了一些建议,认为第二期石漠化综合治理关键技术研发应以“结构-过程-服务”为指导框架,加强岩土组构等地质环境背景、水土过程和石漠化过程以及关键服务功能维持和提升机理的基础研究,加强功能型植被、关键共性和个性技术研发以及关键技术的配套和优化,加大石漠化综合治理关键技术的适用性评价和推广应用,完善流域内生态系统服务主体功能区评估和生态补偿,有效准确的治理石漠化,以促进西南岩溶石漠化地区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93.
曹建玲  贾晓东  李腊月  畅柳 《地震》2016,36(4):61-75
本文对《中国震例》系列书籍及期刊所记录的华北地区存在震前跨断层形变异常的震例进行了综述, 分析了华北地区不同区域跨断层前兆异常特征。 首都圈地区3次6级以上地震之前1~3年, 围绕震中会出现10~30项跨断层形变异常, 其中超过8成异常场地位于距震中100 km范围以外, 有7~8成的异常测项表现为趋势的加速或转折变化, 异常幅度集中在1~3 mm, 在异常发展过程中或者在加速达到峰值后恢复过程中发震。 随着震级的降低, 近场跨断层异常增加, 对于5~6级左右地震, 无论远场近场均会出现2~8项水准异常, 而5级以下地震前跨断层形变异常只有1~2项且主要分布在近场。  相似文献   
994.
钱晓东  李琼  洪敏 《地震学报》2015,37(3):386-401
利用云南区域台网地震目录资料,以地震应变能作为地震释放量度,基于应变释放加速模型对前兆地震序列进行非线性模拟. 结果表明: 云南地区1966—2013年发生的115例MS≥5.0地震中,具有加速特征的有79例,占69%;具有减速特征的有28例,占24%;数据太少无法判断加减速特征的有8例,占7%. 主震为孤立型的前兆地震序列,其减速或数据少类型所占比例远大于加速型;主震为走滑型的前兆序列,其加速型序列要比主震为正断型或逆冲型序列多15%左右. 搜索半径与前兆序列持续时间呈反比关系. 对前兆地震序列模拟结果表明,主震的预测震级和时间误差为±0.3和0.5年.   相似文献   
995.
运用经验格林函数法模拟了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大地震的近场强地面运动.拟合过程中,首先参考其他学者反演结果给出的滑动量分布的特征,确定强震动生成区的大致范围;然后利用Somerville等(1999)提出的地震矩与凹凸体面积间的经验关系式确定强震动生成区(SMGA)细小划分的初值,继而利用遗传优化算法确定以上两者的最优值及其他震源参数.数值模拟波形同实际地震观测记录在时间域和频率域分别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在所选取的18个观测台中,多数台站的数值模拟结果同实际观测结果符合得很好,特别是大于1 Hz的高频部分.我们发现断层面上有5个强震动生成区,其中两个的位置与其他学者反演的滑动量集中分布区相一致,但强震动生成区规模和上升时间比Somerville等(1999)获得的定标率外延的估计值要小.  相似文献   
996.
对南京的地震构造背景、地震监测台站概况进行了简要介绍后,详细阐述了近年来南京市地震台站观测环境遭到破坏的典型案例,以及所开展的具体观测环境保护工作,明确了城市化进程中地震观测环境保护的关键,并就新时期如何做好地震观测环境保护工作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探讨,提出了一些工作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997.
晚第四纪科尔沁沙地干湿变化的黄土记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利用光释光(OSL)定年技术对科尔沁沙地南缘的典型黄土剖面进行了测年,结合两个剖面的磁化率、粒度、有机质含量等气候替代性指标,对沙地古气候及环境变化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晚第四纪科尔沁沙地的古气候经历了万年-千年时间尺度的多次干湿变化,特别是在146.96 ka BP前后、141.98 ka BP左右和107.06 ka BP前后发生过重大转变;相应地,沙地地表植被也经历了干冷多风条件下的干草原、荒漠草原和温暖湿润或温凉稍湿气候条件下的森林草原、疏林草原的多次变化。科尔沁沙地古气候的干湿变化可能是晚第四纪东亚冬、夏季风强弱变化的反映。  相似文献   
998.
江苏盐城海岸湿地景观生态系统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江苏盐城海岸湿地以其景观典犁性成为科学研究的理想区域。根据野外观测与文献资料分析及现场验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基于区域景观格局演变规律进行景观生态分类,进而分析景观生态系统的动力因素、结构、格局、生物多样性特征等。结果表明:盐城海岸湿地景观生态系统生态多样性丰富,景观结构和格局的形成和演化是当地特定的非生物环境(气候、海洋水文和土壤等)、生物作用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景观格局的显著特征是动态变迁的带状景观空间异质性,高、低对比度兼存的景观结构。  相似文献   
999.
湖北大冶铁山地区缝合线三维形态模拟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泛发育于碳酸盐岩中的缝合线构造可以用来分析构造应力方位、计算岩层的有限应变和恢复原始地层厚度;同时,缝合线可以是石油、天然气和地下水的储积场所和运移通道。湖北大冶铁山地区发育有大量的缝合线构造。通过影像云纹法和GIS技术恢复了采自该地区的数枚缝合线标本的三维数字形态。利用该模型对缝合线的尺度、坡角、粗糙度、谷底点分布、二维剖面形态和压溶量等进行了定量分析,完善了缝合线的几何形态学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其成因进行了解释,认为铁山地区的缝合线主要由成岩压实作用和压溶作用形成,缝合线在从初始到各种复杂形态的发展过程中主要受两个因素控制:一是岩石的力学性质;二是由主压应力引起的局部应力集中而产生的溶解释放。   相似文献   
1000.
以乾安湖泊群为研究对象,利用1989年和2001年乾安县TM影像分割得到两个时期的湖群对象,利用具有几何不变性的Radon域描绘子提取每个湖泊对象的形态特征向量,根据所定义的湖泊相似度指数计算出两个时期湖泊对象的相似度,定量地描述了湖泊对象的时空形态变化特征。通过对所建立的面向对象数据库的挖掘,得到了比传统的湖泊面积变化检测更加丰富有效的信息,为防止湖泊进一步萎缩制定有效的保护性措施提供了数量化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