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9篇
测绘学   3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17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甘孜–理塘缝合带是四川重要的金矿带之一。梭罗沟大型金矿床是该带上的典型矿床,但其矿床成因仍存在争议。为了准确厘定其矿床成因,本文对梭罗沟金矿床中的它形和自形(五角十二面体)的载金黄铁矿进行了LA-ICP-MS原位微量元素分析。结果显示梭罗沟它形黄铁矿元素含量变化较小,较为集中,而自形黄铁矿具有明显的核–幔–边结构,元素含量变化范围较大。总体上,两种黄铁矿中Au与As均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但Au与FeS2和Co/Ni值具有负相关性。它形黄铁矿和自形黄铁矿的Co/Ni值分别为0.2和57.1,两者都具有较高的Au和较低的Ag含量;这表明它形黄铁矿主体来源于沉积作用,受后期成矿热液改造,而自形黄铁矿属于热液成因。梭罗沟金矿床成矿过程为火山–沉积岩中的Au在变质热液作用下再活化富集的结果,属于典型的造山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22.
西藏革吉县尕尔穷-嘎拉勒铜金矿集区位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西段南缘。矿集区主要由矽卡岩型铜金银矿体、铁氧化物铜金矿体和斑岩型钼铜矿(化)体等组成,其中主矿体矽卡岩型铜金矿体受闪长质岩体和碳酸盐岩的控制。根据矿物组合关系,将矿集区内各类热液脉体分为早、中、晚3个阶段,中阶段为主成矿阶段。研究表明,早、中阶段石英中流体包裹体以水溶液包裹体和三相包裹体为主,其次为CO_2包裹体;晚阶段仅发育富液相的水溶液包裹体。早阶段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集中在403~540℃之间,盐度ω(NaCl_(eq))介于15.2%~59.3%;中阶段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集中在205~398℃之间,盐度ω(NaCl_(eq))介于1.9%~45.8%;晚阶段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集中在122~264℃之间,盐度ω(NaCl_(eq))介于3.0%~16.4%。显微激光拉曼测试结果显示,流体包裹体的气相成分以H_2O、CO_2、N_2为主,液相成分以Na~+、K~+、Ca~(2+)、Cu~(2+)、Fe~(3+)及Cl~-、HCO_3、CO_3~(2-)等为主,子矿物主要为石盐、钾盐、黄铜矿、方解石、赤铁矿等。成矿流体从早阶段到晚阶段,由高温高盐度的CO_2-H_2O-NaCl体系向中低温中低盐度的H_2O-NaCl体系演化。主成矿阶段不同类型、不同相比包裹体具有相近的均一温度,相同类型包裹体具有相近的均一温度,但是均一方式各异,显示流体不混溶或沸腾特征。流体不混溶或沸腾作用使得CO_2、H_2S等挥发分大量逃逸,导致大量硫化物沉淀,是尕尔穷-嘎拉勒铜金矿集区铜金富集成矿的原因。  相似文献   
23.
西昆仑一带是新疆重要的铅锌铜矿基地,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团结峰铅锌矿床位于林济塘(陆缘盆地)Fe-Pb-Zn-Cu-Au-Mo-石膏矿带内,地质工作程度相对较低。本文通过研究矿床的地质特征,从含矿地层、控矿构造等方面分析了矿床形成的地质条件,根据矿体的形态、矿石结构构造、矿物组合特征,以及成矿过程建立了成矿模式和找矿模型,以指导区域同类型矿床勘查工作。  相似文献   
24.
大兴安岭北部大白山高山林线动态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山林线植被对气候变化十分敏感,已成为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研究了大兴安岭北部大白山高山林线的树木生长和群落更新动态及其与气候变化、火干扰等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林线树木的生长对气候变化十分敏感,但其敏感性随着海拔的降低而减弱;在高海拔,林线树木的径向生长与上年生长季后期(8月)降水负相关,而与上年初秋(9月)温度正相关,这限制作用随着海拔的降低而逐渐消失;与此相反,低海拔树木生长与当年冬末春初(3月)的温度负相关,但随着海拔上升这种限制作用消失.分析结果还表明,本地区的群落更新主要受火干扰驱动,而与气候变化没有显著关系.不同树种在火灾后更新的时间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又因海拔的不同而异,反映出不同树种的更新策略及对环境变化适应能力的差异.大兴安岭北部的高山林线在树木生长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与气候因子的关系及群落更新动态等方面均与干旱区林线有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与气候条件、树种、更新驱动力等方面的不同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5.
2015年9月17日6时54分32秒(北京时间)智利中部伊拉佩尔附近(震中31.57°S,71.67°W)发生了一次M_w8.3大地震,在此次地震震中以南约500 km处的马乌莱地区曾于2010年2月27日14时34分11秒发生过一次M_w8.8强震(震中36.12°S,72.90°W),两次地震余震分布区之间有约75 km的地震空区.本文利用远场体波与面波波形,基于有限断层模型,反演了这两次地震的震源破裂过程.结果显示这两次地震均为逆冲型大地震,2015年伊拉佩尔M_w8.3地震的平均滑动角度为107°,平均滑动量为2.43 m,平均破裂速度为1.82 km·s~(-1),标量地震矩为3.28×10~(21)Nm,95%的标量地震矩在104 s内得到了释放.最大滑动量约8 m,位于沿走向75 km,深度8 km处.2010年马乌莱M_w8.8地震的平均滑动角度为109°,平均滑动量为4.95 m,平均破裂速度1.90 km·s~(-1),标量地震矩为1.86×10~(22)Nm,95%的标量地震矩在121 s内得到了释放.最大滑动量约12.5 m,位于沿走向100 km,深度21 km处.2015年伊拉佩尔M_w8.3地震浅部更大的滑动量应该是其引起了较大海啸的一个原因.基于破裂滑动分布,我们计算了这两次地震引起的周边俯冲带上静态库仑应力变化,结果显示两次地震均显著增加了周边俯冲带上的库仑应力,2010年马乌莱地震使得2015.年伊拉佩尔地震震源区附近的库仑应力增加了(0.01~0.15)×10~5Pa,从应力积累的角度看,2010年马乌莱地震有利于2015年伊拉佩尔地震的发生,对后者的发生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6.
27.
全波形激光雷达的波形优化分解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数据存储能力和处理速度的提高,三维激光扫描系统逐渐具备全波形采集和分析技术。为了从全波形数据中获得脉冲时间、幅度、脉宽以及多回波分布等综合信息,波形分解成为了全波形激光雷达数据处理的关键技术之一。针对LM算法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初值,而传统激光雷达数据处理容易遗漏部分重叠的返回波,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回波分量初值设定的算法来获取回波脉冲的位置、宽度和强度。针对一套自主研发的全波形记录激光雷达演示系统进行了波形分解试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可靠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28.
为进一步探讨扎西康矿床的成因,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对矿床中的闪锌矿进行了稀土、微量元素分析。结果表明,闪锌矿的稀土总量较低,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轻重稀土分馏明显,稀土元素配分模型总体呈明显右倾,有明显负Eu异常和弱负Ce异常;微量元素相对富集Fe、Mn、Cd、Cu等,贫In、Ga、Ge、Tl等元素,Sn、Pb、Ag含量变化较大,与岩浆热液成因的闪锌矿相似,同时闪锌矿的ln Ga-ln In、Zn/Cd-Se/Te-Ga/In等成因判别图解中也清晰显示其为岩浆热液成因,说明扎西康锌多金属矿床可能与深部岩浆热液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