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5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24篇
地球物理   10篇
地质学   44篇
海洋学   5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2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刘国彬  李青  吴宏伟 《岩土力学》2012,33(12):3729-3735
软土地区盾构隧道建成后往往伴随有明显的长期沉降,较大的隧道沉降会严重影响地铁系统的运营及安全。然而,目前对于软土地区隧道长期沉降机制的认识尚不明确。以上海地区地铁盾构隧道1999-2007年间的隧道沉降为例,通过室内试验及现场监测对引起隧道长期沉降的因素,特别对地下水开采引起的软土及砂土层次压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第4含水砂层具有明显的次压缩特性,抽取地下水引起的第4含水层的压缩,特别是其次压缩变形,是引起隧道长期沉降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严格控制该承压含水层地下水开采是目前缓解上海地铁隧道长期沉降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2.
我国城市群总体发展趋势与方向初探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城市群的形成壮大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特别是在当今的网络社会和信息化时代,城市群在一个国家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其重大的历史地位与作用越来越明显。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的城市与城市组团发生了巨大变化,城市群形成发育与时俱进,不断壮大,集聚能力越来越强,总体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城市群区域已成为我国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核心区、产业高度集聚区、经济增长区和财富积聚以及科技文化的创新地区,特别是在城市群区内逐渐形成了一些国际性的大城市,中心城市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城市群发展已成为我国当前加快城镇化的重大举措,也是推进我国城镇化、现代化的主体形态,将建设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示范区和对外开放合作的先行实验区。  相似文献   
113.
西藏措勤县赤马地区年波组火山岩大地构造位置位于隆格尔—工布江达复合岛弧带,岩石w(SiO_2)=72.46%~81.4%;w(Al_2O_3)=11.39%~12.72%;Alk(K_2O+Na_2O)=3.33%~8.5%;w(K_2O)/w(Na_2O)=1.09~46.68;A/CNK=1.4~3.4;里特曼δ=0.27~2.15,属过铝质的钾质、超钾质钙碱性—亚碱性的中酸性火山岩。稀土总量ΣREE=118.38×10~(-6)~343.65×10~(-6);LREE/HREE=2.13~10.99;δEu=0.07~0.38,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配分曲线呈右倾型,较明显的铕负异常。富集K、Rb、LREE等大离子亲石元素,而亏损Nb、P、Ti等高场强元素的特征,岩石显示出岛弧火山岩相似特征。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年波组火山岩成岩年龄约65~45Ma间,为古新世—始新世。年波组火山岩显示出物质来源主要为地壳物质重熔和地幔物质同化混染,由老到新,地壳物质贡献增强。  相似文献   
114.
塔吉里霞隆花岗闪长岩体位于冈底斯构造岩浆岩带西段,拉萨地块中西部。岩石w(SiO_2)=63.38%~72.56%;w(Al_2O_3)=13.85%~15.73%;Alk(K_2O+Na_2O)=5.12%~6.79%;w(K_2O)/w(Na_2O)=0.67~1.32;A/CNK=0.90~1.02,属Ⅰ型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稀土总量∑REE=128.34×10~(-6)~167.25×10~(-6),LREE/HREE=6.94~10.73,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配分曲线呈右倾型;δEu=0.69~0.86,弱负铕异常。岩石具有富集Rb、Th、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而亏损Ba、U、Nb、P等高场强元素的特征,岩石显示出岛弧火山岩亲缘性。锆石U@b定年结果表明,塔吉里霞隆岩体主要侵位于126.3±1.1Ma,属早白垩世晚期。塔吉里霞隆花岗闪长岩显示出壳幔混合源特征,班公湖-怒江洋壳岩石圈的南向俯冲和随后发生的板片回转可以较好的解释岩体成因。  相似文献   
115.
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对东昆仑战红山地区花岗斑岩通过锆石U-Pb测年和地球化学研究,获得花岗斑岩成岩年龄为(243.4±1.5)Ma(MSWD=0.99),属中三叠世。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岩石SiO2为73.82%~75.65%,K2O/Na2O=0.61~0.95,相对富钠,贫MnO(0.05%~0.06%)、P2O5(0.05%)和TiO2(0.17%~0.2%),A/CNK值为1~1.09,平均为1.053,Al2O3为12.02%~13.12%,里特曼指数δ值为1.61~1.89,TFeO/MgO为2.44~2.54,DI为91.2~92.64,表明其为过铝质、钙碱性岩系列的高分异I型花岗岩。岩石稀土总量较低(ΣREE=134.89×10-6~165.65×10-6),LREE/HREE=7.99~8.85,(La/Yb)N=9.9~11.21,轻重稀土分馏明显,表现出轻稀土富集而重稀土亏损的右倾曲线。δEu为0.58~0.66,岩石具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及高场强元素U、Th、Pb相对富集,K、P、Ti相对亏损特征。结合岩石成岩年龄、地球化学特征以及区域构造演化,认为其形成于古特提斯洋向北俯冲的碰撞环境。  相似文献   
116.
李青 《西部资源》2014,(3):137-142
随着近年来国家对地质调查项目投入的不断加大,项目承担单位范围不断扩大,如何保障地质调查项目业务活动有序实施、强化对项目过程的管理监督,已成为中国地质调查局业务管理工作的重点。目前我国对地质调查项目绩效考评体系的研究较少,至今还未形成比较完善、系统的考评体系。本文试图探索出一套适合我国地质调查项目绩效考评的基本思路和技术方法,以促进在我国尽快建立完善的地质调查项目绩效考评体系。  相似文献   
117.
李青 《西部资源》2014,(5):168-177
目前我国对地质调查项目绩效考评体系的研究较少,本文以公共财政理论、受托经济责任理论、公共预算理论及新公共管理理论为基础,对西方发达国家地质调查项目绩效考评发展实践与研究现状进行深刻剖析,比较之下提出目前我国地质调查项目绩效考评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研究主线,创造性地将Values-Goals-Objectives-Criteria and Standards的指标设计方法应用于地质调查项目绩效考评,通过层次分析法以及德尔菲法确定了指标权重,最后通过综合计分模型计算绩效考评结果。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绩效考评的有效经验,重点研究了地质调查项目绩效考评内容体系,提出了资金管理考评、项目实施与管理效果考评、项目环境影响考评以及社会经济效益考评等四个考评领域。  相似文献   
118.
矿物材料对废水厌氧处理及厌氧污泥改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微生物代谢产物是生物处理系统的重要组分,在提高污染物去除率和甲烷产量等方面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对矿物材料石墨和厌氧微生物共存体系内溶解性微生物产物(soluble microbial product,SMP)和胞外聚合物(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EPS)进行了分析表征。结果表明,石墨对EPS和SMP的组成和含量影响显著,主要是由于石墨的吸附作用及其对石墨颗粒的环境毒性所致。红外光谱分析表明,添加石墨体系内SMP与EPS的基团种类并未发生明显改变,但含量有所改变。三维荧光分析结果显示,SMP的主要荧光类物质为色氨酸类似物和腐殖质(辅酶NADH),而EPS的主要荧光类物质为色氨酸类似物和腐殖酸,石墨能明显降低色氨酸类似物及腐殖酸类物质的产生。石墨会减弱微生物的相对疏水性,提高表面自由能,有利于微生物团聚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9.
本文以广西兴安某测区为研究区,借助无人机和GNSS RTK分别获取1031张倾斜影像和3361个地面离散点,采用ContextCapture软件构建测区三维模型,利用EPS提取的测区三维模型高程点和GNSS RTK实测离散点分别进行DTM土方量计算。假定实测离散点的计算结果为真值,结果表明,无人机土方量测算结果与真值之差为1 050.9 m3,误差比例为0.9%。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可快速、低成本、高质量地完成测区土方量测算,为工程项目提供精确的结果和科学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20.
LCR-G型重力仪长期动态漂移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拉考斯特-罗姆贝格G型重力仪(即LCR-G)是高精度重力仪,已经在我国地震、大地测量,勘探等领域广泛使用,但对其性能的研究以往只是在实验室状态下,人为设置多种干扰因素,做了一些实验工作,这种实施工作时间段是短暂的,有一定程度的局限性,而对其长期性能变化的研究,鉴于各种原因,迄今为止,国内外尚未见到此类文献发表。本文根据地震系统重力外业定点复没蝗特点,用实测所得资料对LCR-G仪器长期动态性能做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