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56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102篇
地质学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 毫秒
71.
远场地震电磁辐射强度与孕震震级关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垂直电偶极子激发源模型,首先研究了远场地震电磁场辐射场及其分布特征,其次分析了远场地震电磁辐射强度与孕震震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垂直电偶极子激发源可以解释孕震区激发电磁辐射现象,是激发地震电磁辐射最有可能的激发源之一;远场地震电磁辐射强度的对数与地震震级呈线性关系,直线的斜率与孕震区裂隙特性分布及其电磁特性有关.研究结果对进一步认识地震电磁辐射现象和拓宽地震监测预报思路均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2.
上地幔各向异性分析中地壳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伪谱法研究了地壳各向异性对上地幔各向异性分析的影响. 用几种不同情况下的两层各向异性模型,模拟了全波场,着重分析了不同深度观测点上的剪切波分裂特征. 结果表明,当地壳为各向同性或其各向异性主轴与上地幔重合或相互垂直时,在地壳观测到的快、慢剪切波的偏振方向保持了上地幔中的偏振方向;重合时,快、慢波走时延迟增大;垂直时,走时延迟减小. 当地壳的各向异性主轴与上地幔成一般夹角时,其粒子运动轨迹变得十分复杂,不能直观地识别上地幔各向异性中的快波方向,对走时延迟也有一定的影响. 将常用的两种分析方法应用于对模拟结果的反演,发现当地壳各向异性与上地幔各向异性方向为一般夹角时,反演结果会出现较大的误差或误判. 进而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一是综合多种方法的结果;二是由拟合残差或相关系数等值线作进一步的确定.  相似文献   
73.
正搞清楚地震发生机理,详尽了解地壳上地幔,特别是发震位置的介质结构以及应力状态是实现地震预报的关键。地震深部探测是了解地壳上地幔介质结构和性状最有效可靠的方法。但我们对地球内部的探测精度远远不能满足地震预报和地震科学研究的需要,主要原因是:(1)人工源能量小,难以达到震源深度。天然地震发生随机,波源的可控性差。地球内部介质对地震波的吸收、几何扩散、能量转换等原因,使到达目的层的地震波信号弱;(2)地震波属于低频,波  相似文献   
74.
朝鲜半岛南部三维地壳速度结构成像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多震相走时层析成像方法进行改进和优化, 使用朝鲜半岛陆地和近海的地震记录, 对朝鲜半岛南部(345°N~39°N,125°E~130°E)进行地震波走时反演, 获得了本研究区的三维速度结构成像结果.分析了沉积层、基底、上地壳、康腊面、下地壳和莫霍面的特征.研究了不同地质区的深部结构的主要差别、主要断裂特征、 海陆交界的地壳特征等.可以发现京畿山地与沃川褶皱带、太白山褶皱带、临津江褶皱带深部结构的差异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75.
本文给出了微振动台阵的波长与台站对间距离的半理论-半经验关系;根据前人的理论和实验,指出微振动波场存在优势方向,即在有效波长范围内,微振动的各道记录存在相位差;提出了投影到某方位的相位校正公式和校正方法,由此实现空间自相关法的相关函数和相速度曲线的时间延迟校正,通过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6.
使用阻尼最小二乘法进行震源参数和地壳三维速度结构的走时联合反演.所用资料为S波和P波到时差,并用人工地震资料的二维解释结果作为三维速度模型的特定约束条件.为建立初始模型,又利用天然地震构成了准二维剖面.在走时反演基础上,利用遗传算法进行了几个地震事件的波形反演尝试,并对走时反演获得的地壳速度结构模型的局部进行了修正.以34°~42°N,94°~112°E作为研究区域,在该区域中收集了1986年以来大量地震的S波和P波到时差资料,7条人工地震二维速度剖面资料和2个数字化地震台的几个地震的三分向记录资料.对这些资料进行了处理,最后得出了0~25km深度不同截面的速度分布,并对所得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7.
介绍了用遗传算法在三维横向不均匀介质中确定震源位置的研究思路并简述了三维横向不均匀介质中走时计算的基本原理,在遗传算法的迭代过程中,考虑到初始迭代阶段有较大的参数搜索空间而在最后迭代阶段有较小的参数空间,提出了遗传算法中变异概率随迭代次数下降的函数形式并对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迭代次数指数下降的变异概率使得算法收敛加快,而且反演得到的震源位置的各台站走时残差比原定震源位置的明显减小。  相似文献   
78.
复杂非均匀介质的地球物理层析成像自从层析成像技术引入到地球科学中后,地球物理层析成像有了很快的发展。在地球内部结构、震源过程、资源勘查、基础工程等方面显示了它直观可视,反映差异明显的优点。本次大会上复杂非均匀介质地球物理层析成像的论文共36篇,可大体...  相似文献   
79.
震电效应研究进展与前景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震电效应是引起地震电磁异常现象的主要因素。本文介绍了震电效应现象,并分别就震电效应的观测、试验及理论研究进行了综述,最后对震电效应研究及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0.
论述地震波走时反演技术中的阻尼最小二乘方法。为了提高解的唯一性,我们把人工地震资料的解释结果作为该方法的特定约束条件。同时还论述了波形反演技术中的遗传算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