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7篇
测绘学   16篇
大气科学   24篇
地球物理   18篇
地质学   22篇
海洋学   2篇
天文学   17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棒旋星系NGC7582的光学发射线显示出它具有Seyfert2和星爆星系的双重特点.本文利用射电和红外观测数据对它中心区附近的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NGC7582中心附近可能存在着一个活动性很强的恒星形成区,恒星的形成率比银河系高得多,星爆对这个Seyfert2星系的性质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2.
利用黑龙江、吉林、内蒙古三省数字地震台网的三分量宽频带波形资料对2018年5月28日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发生的MS5.7地震进行了全波形矩张量反演,获取了此次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和矩心位置;并使用震源-矩心方法讨论了该地震的发震断层。研究结果显示:松原MS5.7地震的矩震级为MW5.2,矩心位置为(45.225°N,124.685°E),矩心深度为7 km。震源机制解参数显示:该地震为走滑型;节面Ⅰ的走向、倾角和滑动角分别为217°,82°和164°;节面Ⅱ的走向、倾角和滑动角分别为309°,74°和8°;双力偶成分占96.4%,方差减少为93%。震源?矩心图显示震源更接近节面Ⅰ,与北东向的扶余—肇东断裂走向及倾角一致,因此,推测扶余—肇东断裂为发震断层。   相似文献   
83.
在位于依兰—伊通断裂北段的4个地震流体观测站及其附近地区采集了19个水样,对水样的水化学组分及氢氧同位素组成进行分析,对该地区地下水类型及成因等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取样点水温变化为8.5℃~23.4℃,水样的矿化度为32~568 mg/L,全部为低矿化度水;(2)水样分为10种化学类型,水-岩反应均未达到完全平衡;通河台井水属于部分平衡水,具有深部来源特征;(3)δD和δ18O值的分别为-100.24‰~-65.46‰和-13.47‰~-8.53‰,表明所测水样的补给源主要为大气降水。  相似文献   
84.
85.
2010年初夏黑龙江省异常气候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初夏6月黑龙江省气温异常偏高,为1954年以来历史第1位;上旬和下旬出现两次高温过程,高温的强度和日数突破历史极值,降水偏少.分析成因主要是中高纬度环流异常,欧亚地区以纬向环流为主,北半球500hPa高度场在本省为明显的正距平,亚洲区极涡面积偏小,鄂霍次克海没有建立稳定的阻塞形势,对应的东北冷涡活动少.  相似文献   
86.
本文对四川冕宁地区的基性岩墙进行了年代学、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主量元素特正和微量元素标准化图解显示,基性岩墙属于拉斑玄武岩系列,具有洋岛玄武岩(OIB)的特征,与峨眉山玄武岩为同源产物,存在密切的成因关系。微量元素示踪、Th/Hf-Ta/Hf判别图表明,冕宁基性岩墙具有地幔柱成因的特征,并遭受了轻微混染。基性岩墙锆石LA-ICP-MS测年结果表明,岩墙形成年龄为256.7±4.3Ma,表明岩墙是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大规模岩浆作用晚期的产物。年龄测定结果还暗示了岩墙在约244Ma遭遇了一次变质事件,可能是岩浆热——机械侵蚀作用,以及印支运动诱发岩浆作用再次活跃的结果。  相似文献   
87.
开展1/1万土壤剖面测量时圈定金异常,进而在地表发现一定规模的构造破碎带蚀变岩型铜金矿(化)体,经激电偶极测深认为黑山金异常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钻孔验证正在进行中。  相似文献   
88.
利用短基线集干涉测量时序分析方法监测北京市地面沉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差分干涉测量短基线集时序分析方法,基于ENVISAT SAR数据,研究了2003~2010年期间的北京地区主要地面沉降区域的空间分布特征。对两个相邻轨道的结果进行对比验证,相关性达到了0.87,RMS为4.9mm/a,显示了结果的可靠性。InSAR时序分析结果发现,2003~2010年期间,北京的主要沉降区域在快速沉降,而且呈加速趋势。朝阳区和通州的部分沉降中心在2007~2010年期间年平均沉降速率达到了100mm/a。  相似文献   
89.
专题填图是以问题和需求为驱动的地质填图,是综合填图的升级版和当前形势下地质调查工作方式转变的新探索,不仅对实现地调科研一体化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地质工作,特别是填图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探讨了斑岩-矽卡岩型矿床矿产地质专题填图的工作思路和方法,并以云南鹤庆北衙地区矿产地质专题填图试点工作为例,对矿产地质专题填图工作的开展进行详细介绍,对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常见问题的解决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0.
本文应用AR谱分析、调和分析和周期修正的方法,对ILS系统的赵铭郑大伟地板坐标序列作了比较全面的分析。在扣除中短周期项之后,地极明显存在28.7年的长周期摆动,其椭率为0.9962,半主轴方向是99.°1E。此外,还对水泽和尤凯亚站的纬度序列作了分析,分别存在27.2年和32.9年的长周期摆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