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2篇
  免费   116篇
  国内免费   163篇
测绘学   54篇
大气科学   107篇
地球物理   104篇
地质学   361篇
海洋学   50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00篇
自然地理   6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791.
聊城市东昌府分局在土地执法动态巡查活动中,坚持做到“四清四明”。即:巡查区域清、责任明;巡查频率清、要求明;巡查计划清、台账明;巡查督察清、程序明。2008年1-6月,共制止违法占地50宗,涉及土地3.33余公顷,挽回经济损失200余万元。6月24日,东昌府分局组织各科室20余名骨干,开展了联合执法活动,对郑家镇张楼村、邴家村、宋家村及张炉集镇李大庄村的9个违法占地户开展了强制拆除地上建筑物活动。  相似文献   
792.
前言地震P波在地震学方面被广泛的用来研究和讨论问题。因此掌握P波最大振幅和相应周期之比随震中距的变化关系是非常有益的,在我国地震资料的分析处理中,人们早就发现P波的影区存在,但影区的范围多大说法不一,其中绝大多数人是引用Gutenberg,Richter等人的国外某一地区或世界范围的平均结果,本文是依据我国的观测资料对我国P波的影区及随震中距的变化情况进行讨论,同时给出我国P波变化曲线的结果。  相似文献   
793.
肯尼亚奥卡瑞是非洲地区首个利用地热资源进行发电的地热田。基于区域地质研究成果、地球物理资料和生产数据等,笔者对奥卡瑞地热田地温场及其主控因素进行研究。综合研究认为奥卡瑞区地热系统的主要控制因素包括:①热源,研究区热源主要是未冷却的岩浆囊,其范围和埋藏深度直接影响了热田生产能力;②断裂和裂缝分布,奥卡瑞地热田位于东非裂谷中央,裂谷由NE向转为NW向,断裂破碎带构成了深层流体上涌的主要通道。地热井的生产能力受裂缝控制;③地层岩性,东区和西区热储层岩性不同,西区热储以Mau凝灰岩为主,其原生孔隙较发育,但受后期水热蚀变改造,多数原生孔被次生矿物所充填,因此生产情况较差。东区以粗面岩为主,原生孔隙不发育,储层主要为断裂和裂缝,是目前该区主力生产区。  相似文献   
794.
半干旱区不同颜色覆膜对春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比较不同颜色地膜覆盖对春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在甘肃省定西市以春小麦"定西新24号"为试材进行试验。试验设置3个处理,分别为全黑膜覆土穴播(PM-B)、全白膜覆土穴播(PM-W)和裸地穴播(CK)。结果表明:(1)PM-B、PM-W全生育期土壤贮水量差异不明显(P0.05),春小麦生育前期,PM-B、PM-W土壤贮水量较CK分别提高8%和6%(P0.05),生育后期,PM-B、PM-W较CK分别下降13%和14%;(2)PM-B、PM-W春小麦全生育期较CK分别缩短6 d和5 d,开花期以前,各生育期PM-B较PM-W提前1~3 d;(3)拔节期PM-B、PM-W处理春小麦株高显著高于CK(P0.01),乳熟期不同处理则无显著差异(P0.05);(4)地膜覆盖水分利用效率(WUE)显著高于CK(P0.05),PM-B的WUE较PM-W提高1%~10%(乳熟—成熟期除外)(P0.05);(5)PM-B、PM-W单株干物重最大积累速率出现时间接近,较CK分别提早8 d和9 d,最大积累速率较CK分别增大22%和18%,平均灌浆速率(Va)较CK分别提高0.36和0.19 g·千粒~(-1)·d~(-1);(6)PM-B、PM-W的实际产量分别为466.15和456.91 g·m~(-2),分别较CK提高16%和14%。  相似文献   
795.
额尔古纳地块出露的早古生代岩浆岩的成因、源区特征及动力学背景对于揭示恢复额尔古纳地块及其周缘地区的构造演化历史具有重要意义。笔者等选取大兴安岭北段盘古河上游地区早古生代中基性杂岩体进行了岩石学研究和锆石U- Pb年代学及岩石地球化学分析。野外调查及室内研究表明杂岩体的岩石类型以角闪辉长岩和辉长岩为主,少见石英闪长岩、闪长岩、辉石岩、橄榄辉长岩等中性岩和超基性岩。测年结果显示,角闪辉长岩的成岩年龄为479. 2±2. 1 Ma,表明该杂岩体形成时代为早奥陶世。地球化学组成上,盘古河上游早古生代中基性杂岩体SiO2含量介于40. 74%~54. 95%,Fe2O3T含量为3. 99%~14. 66%,MgO含量介于3. 36%~17. 78%,Mg#值为47~79,为(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相对富集轻稀土元素,亏损重稀土元素,δEu=0. 77~2. 06,相对富集Rb、Ba、U、K、Pb和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及放射性元素,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与俯冲带弧岩浆岩地球化学特征类似。岩浆来源于以俯冲流体交代为主、沉积物熔体交代为辅的岩石圈地幔部分熔融。源区以含尖晶石的石榴二辉橄榄岩为主,少量为尖晶石二辉橄榄岩,并在上升过程中经历了不同程度的结晶分异作用。结合区域岩石地层资料,综合分析表明盘古河上游早古生代中基性杂岩体形成于大陆拉张带(或初始裂谷)的构造环境,很可能与西伯利亚板块和额尔古纳地块碰撞后岩石圈伸展背景有关。  相似文献   
796.
自升式连体潜标测量系统的设计与实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有缆潜标系统测量质量不稳定,缆绳阻力大、浮球浮力不足,测量系统难以绷紧,导致潜标摇摆、缆绳倾斜,受海洋环境的其他外力作用,影响采集资料的质量等问题,设计了自升式连体潜标测量系统。该系统最大特点是把各种仪器设备与释放器搭载组合到同一平行面的潜标内,把仪器设备、释放器与浮体材料合成为单位体积最小的潜标测量平台。该系统还有体积小、质量轻、造价低、操作简便等特点,适用于水深1 200 m内的海区,采用座底方式进行测量。系统通过释放装置脱钩,脱钩后连体潜标可自行升浮到海面,并具有隐蔽性好不易被破坏的优点。经过近1 a的试验,已多次在南海水深400 m多的海区顺利完成了海上投放与回收试验,试验结果良好。  相似文献   
797.
白兴兰  姚锐  段梦兰  李强 《海洋工程》2014,32(5):107-112
与海床的相互作用是钢悬链线立管特有的性质,是传统立管发展中不曾遇到的问题,也是控制立管疲劳寿命的主要因素,特别是触地区出现的峰值弯曲应力和管土接触模型的不确定,成为SCR触地区研究的难点。由于立管与海床的作用机理非常复杂,因此管土相互作用模型的提出大多是建立在模型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对国内外深水SCR触地区管土相互作用试验研究案例的分析,简要介绍了SCR触地点的动态响应取决于一系列参数,如海床土刚度、加载状况、立管的提升速度、土的重塑时间和土吸力等,并设计了一套三维管-土相互作用的试验装置,能够为深水钢悬链线立管触地区管-土相互作用的试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98.
青藏高原的动力作用及其对中国天气气候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乔钰  周顺武  马悦  王传辉  李强 《气象科技》2014,42(6):1039-1046
回顾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有关青藏高原的动力学作用及其对我国天气、气候影响方面的研究工作,对高原动力学研究方面取得的成果进行综述。主要结果归纳为:1高原热力和动力作用对大气的影响存在季节性差异,冬、春季动力作用强于热力作用;2高原动力作用主要体现在绕流方面,冬、春季北半球中纬度西风经过高原的绕流与爬坡现象明显,而夏季则主要以绕流作用为主;3高原对寒潮、西南涡、热带气旋等天气系统有阻挡和屏障作用,对其系统的发生发展和移动路径都有重要影响;4高原对气候系统的阻挡和对季风的牵引作用,形成我国西北干旱,江南、华南湿润的气候背景。  相似文献   
799.
为了提高气象预警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实现小区域内气象灾害精细化预警,充分发挥预警信息防灾减灾的作用,利用北碚区域内国家级气象站、区域自动站、山洪雨量站、闪电定位系统等探测资料,以.NET、SQLserver、ArcGIS作为开发平台,建立了具有数据质量控制、多重阈值和针对性预警用语的气象灾害精细化预警系统。该系统具有人工预警和自动发送预警的功能。系统的应用,将为广大市民提供更加及时和准确的预警信息,增强预警信息的实用性,有利于信息接受者吸收利用。  相似文献   
800.
重庆地区人体舒适度日数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81-2010年重庆地区34个地面气象站资料日值数据集,基于人体舒适度指数模型和气候影响评价标准,综合采用线性回归、M-K突变、小波理论和EOF分析等方法分析人体舒适度日数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重庆地区年平均人体舒适日数为199 d,主要舒适季节为春、秋季,占全年的71 %;人体舒适日数年际变化较大,总体呈上升趋势,存在4 a、7-8 a的周期振荡,其中热不舒适日数呈上升趋势,冷不舒适日数呈下降趋势;年平均人体舒适日数和热不舒适日数空间分布渝西南及渝东北日数较其他地区偏多,且存在季节性差异,而人体冷不舒适日数则相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