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篇
  免费   5篇
测绘学   171篇
海洋学   7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介绍了激光扫描数据多站配准的目的,详细阐述了固定球公共点转换法、ICP算法和测量设备绝对定位法的原理以及实现方法,并分析了3种方法的优缺点。对激光扫描仪数据处理以及逆向工程、曲面质量检测和虚拟现实等领域的相关问题具有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02.
冯来平  毛悦  宋小勇  孙碧娇 《测绘学报》2016,45(Z2):109-115
为提升区域地面监测站条件下北斗卫星定轨精度,面向日益丰富的北斗星载数据和即将实现的星间链路技术,提出了联合运用地面监测站数据、低轨卫星星载数据与星间链路数据的北斗卫星精密定轨方法。讨论了低轨卫星星载数据与星间链路数据增强对于导航卫星精密定轨的影响,重点从低轨卫星数量、轨位分布及星间链路等方面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加入少量低轨卫星与区域监测站联合定轨即可显著提高导航卫星定轨精度约73%,钟差解算精度略有改进但不明显;同等数量且均匀分布的低轨星座,其轨位分布对联合定轨精度影响不大;加入星间链路数据可大幅提升导航卫星定轨精度,且改进效率高于低轨卫星。  相似文献   
103.
符京杨  周建华  李广云 《测绘学报》2016,45(Z2):188-193
目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轨卫星数量有限,在山坳及高楼林立的"城市峡谷"等特殊环境中,卫星信号易受遮挡造成用户定位精度降低或中断用户定位的连续性,通过加入伪卫星可有效减弱用户可见北斗卫星数目不足的问题。在北斗卫星和伪卫星协同定位中,需要正确处理北斗卫星和伪卫星伪距观测值中的多路径,以获取更好的定位精度。目前CNMC方法可有效减弱北斗卫星伪距观测值中的多路径影响,但由于信号传播路径不同所导致的观测误差特性不同,该方法不能直接应用于伪卫星的伪距数据处理中。针对伪卫星多路径处理问题,本文对CNMC方法进行了改进。在实际伪卫星试验场中进行了北斗/伪卫星动态协同定位试验,结果表明:使用CNMC方法对北斗卫星和地面伪卫星的伪距观测值处理后,三维定位精度由2.326m改进到了1.936m,定位稳定性也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104.
基于X射线脉冲星的航天器动力学定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系统研究了利用X射线脉冲星观测量进行动力学定轨的全过程,给出了观测数据仿真的基本流程,并利用仿真数据对各项因素对定轨精度的影响进行了量化分析。  相似文献   
105.
使用定标球的激光扫描数据配准方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王力  李广云  贺磊 《测绘科学》2010,35(5):58-59,148
激光扫描数据多站配准是扫描数据处理中的关键环节。实际测量中常用定标球实现多站数据配准。该配准方法的精度决定于球心的计算精度,为提高球心的计算精度,本文提出将RANSAC算法用于球心计算。该算法鲁棒性很好,能从含有野值的数据中准确计算出球心。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本文的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106.
基于多台电子经纬仪/全站仪的工业测量系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基于多台电子经纬仪 全站仪的工业测量系统MetroIn的系统设计思想、系统的主要数学原理、系统的构成与功能 ,测试表明 :该系统最高精度可达± 0 .0 5mm。在大型闸门的安装与检测中 ,MetroIn已成功地得到了应用。  相似文献   
107.
针对振动条件下工件变形检测问题,介绍了一种利用固定基线双相机进行动态测量的方法,对其中涉及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利用10参数相机畸变模型补偿系统误差,其精度优于0.03像素。采用人工标志点作为测量点,利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提取像点坐标,并利用核线约束条件实现其自动匹配。通过空间前方交会计算测量点坐标,静态下重复测量精度优于0.06mm。实验证明,该方法能有效满足工业制造中的工件变形动态测量要求。  相似文献   
108.
X射线脉冲星导航可见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概述了X射线脉冲星可见性分析需要考虑的影响因素,给出了脉冲星高度角以及第三天体遮挡的计算公式.根据导航需要,按照脉冲星优选准则,选取50颗X射线脉冲星进行了仿真计算.分析了可见脉冲星个数随位置、时间、高度的变化规律,单颗脉冲星在1 d时间内可见性的变化情况,以及日月对脉冲星的遮挡情况.  相似文献   
109.
给出了星地双向上下行伪距观测的数学模型。利用Compass-M1卫星2007-11-25~2007-11-30的实测数据进行了钟差计算,并利用计算结果分别采用3种方案进行了短期、长期钟差预报。总结了钟差预报精度随拟合时间的变化规律,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并给出了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0.
介绍子午线收敛角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导出简化算法并分析其精度,当测站位于投影带边缘时简化算法将对坐标方位角计算产生较大影响。在陀螺经纬仪的定向作业中,实际需要的是已知边起点与待定边起点间子午线收敛角的变化,经过分析和算例验证,当已知边与待定边间距在50km内时,简化公式完全可以满足高精度陀螺经纬仪定向的需要。最后通过实例说明子午线收敛角的计算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