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8篇
测绘学   10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29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1.
加入多尺度图像纹理的岩性分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德锋  李培军 《岩石学报》2008,24(6):1425-1430
利用遥感图像进行岩性分类,是遥感地质应用的重要方面之一.本文运用地统计学中变差函数提取图像纹理,并与原始的光谱图像相结合用于遥感图像的岩性分类.文章分析了不同尺度的纹理信息对岩性分类的作用,并进一步分析和比较多尺度图像纹理对岩性分类的作用.结果表明,在岩性分类过程中加入不同尺度的纹理信息可不同程度地提高图像的岩性分类精度,而同时加入多尺度的纹理信息,可得到更高的分类精度.将多尺度的图像纹理信息和光谱信息综合,是一种有效的岩性分类方法.  相似文献   
12.
<正>1研究目的(Objective)湘中坳陷作为南方复杂构造区页岩气勘探的热点地区之一,也是中国油气勘探久攻未克的地区。前期在湘中地区北部的涟源凹陷泥盆系和石炭系获得了页岩气突破和发现,证实了湘中地区上古生界页岩气资源丰富。但对湘中地区南部的邵阳凹陷调查程度较为薄弱,针对邵阳凹陷二叠系仅开展了少量基础地质调查工作,页岩气资源潜力评价方面的工作尤为欠缺。本次研究依托邵阳湘邵地1井(XSD1井)钻探工程建立了邵阳凹陷二叠系地层层序序列,  相似文献   
13.
下扬子区中-晚三叠世黄马青群为湖相沉积,其边缘相带发育完整,而前黄马青期海相沉积的西北缘相带缺失,说明由于扬子板块同华北板块的拼接作用导致了黄马青期盆地的新生与前黄马青期盆地的构造侵蚀。黄马青群底部产出一系列扇砾岩,标志着在板块拼接早期,下扬子区地壳已开始受到构造变形。黄马青群砂岩中含有多硅白云母、变质岩及构造岩岩屑,砂岩中所含变质型重矿物组合与构成大别地块及张八岭隆起的宿松群及张八岭群同源。砂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还显示,其沉积盆地属于走滑盆地,盆地同具有很厚地壳的基底隆起带相邻。  相似文献   
14.
基于遥感技术的变化检测是遥感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传统基于遥感的变化检测方法一般是利用光谱信息,较少注意多时相图像间的光谱特征相关关系分析.本文运用地统计学的伪交叉变差函数(Pseudo Cross Variogram)计算多时相图像纹理,定量表达多时相图像间的空间相关关系,并将得到的多时相纹理信息与光谱信息一起用于多时相变化检测.实验结果表明,加入多时相纹理信息可以显著提高变化检测精度,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遥感影像融合是遥感图像处理中的研究热点和难点之一。对下列两种遥感影像决策级融合方法进行了实验研究:一种是基于支持向量机(SVM),另一种是基于自组织神经网络。融合实验分别采用这两种方法对Landsat TM多光谱数据(30 m/像素)与IRS-C全色数据(5.8 m/像素)间分别进行影像融合。融合结果表明:基于SVM的方法可有效地融合不同影像的信息,并且可获得较高的融合分类精度。在分类精度方面,基于SVM方法的融合影像明显优于基于自组织神经网络方法的融合影像。  相似文献   
16.
利用遥感图像进行岩性分类,是遥感地质应用的重要方面之一.本文运用ASTER DEM提取地形因子,并与原始的光谱图像相结合用于遥感图像的岩性单元分类.文章分析了不同尺度的地形因子对岩性单元分类的作用,并进一步分析和比较各种地形因子对岩性单元分类的作用.结果表明,在岩性单元分类过程中加入不同的地形因子可不同程度地提高岩性单...  相似文献   
17.
通过原油裂解动力学和石油包裹体热动力学模拟方法系统阐述了地质条件下原油裂解过程对油包裹体均一温度及捕获压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初始裂解阶段(TR<13%,T<160 ℃),油包裹体均一温度随原油裂解呈增大趋势,捕获压力呈减小趋势;随着裂解程度增大(TR<24%,T<190 ℃),油包裹体均一温度随原油裂解呈减小趋势,捕获压力呈增大趋势,但此阶段油包裹体均一温度仍高于初始捕获时均一温度,捕获压力仍小于初始捕获压力;此后,随着原油裂解程度不断增大,油包裹体均一温度持续减小甚至到负值,捕获压力则持续增大甚至超过静岩压力.封闭条件下低程度的原油裂解(T<160 ℃,TR<13%)只会形成常压或者低压;而较高程度的原油裂解(TR>40%)才会形成超压,甚至超过上覆静岩压力(TR>70%).深部原油裂解气勘探中要特别注意地层温度位于160~190 ℃范围内的常压到低压油气藏,而地层温度高于190 ℃原油裂解气勘探应以找超压-超高压油气藏为主.   相似文献   
18.
储层中流体古压力特征对刻画油气充注状态具有指示意义,流体包裹体PVTx热动力学模拟应用包裹体组分、均一温度和气液比,结合模拟软件可以恢复包裹体被捕获时的古流体压力,以塔里木盆地麦盖提斜坡玛南构造带鹰山组为例,首先应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测量油包裹体气液比,然后通过冷热台显微测温获得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最后通过荧光光谱仪,研究原油成熟度,综合划分了油气充注幕次并恢复了各幕次流体古压力,该应用有效区分了不同幕次流体古压力值。研究结果表明:玛南构造带鹰山组存在2期油气充注,第1期发生在海西中晚期,主要充注发橙色荧光的原油,其油包裹体均一温度范围43~59.2℃,伴生的同期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范围58.1~85.3℃,古流体压力为13.63~14.78 MPa,依据油包裹体荧光光谱参数判断该期原油为低成熟原油;第2期发生在喜山期晚期,主要充注发黄绿色、蓝绿色、蓝白色荧光颜色的原油,其油包裹体均一温度范围66~142.3℃,伴生的同期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范围95.4~189.2℃,古流体压力为20.09~33.52 Mpa,该期原油为中—高成熟度。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化勘探区油气成藏规律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20.
运用LANDSAT ETM+和ASTER数据进行岩性分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余海阔  李培军 《岩石学报》2010,26(1):345-351
本文评价了运用ASTER和LANDSAT ETM+数据进行岩性制图的性能。分别利用ASTER数据不同波段区图像及其组合,以及ETM+数据进行岩性分类,并探讨了将ASTER和ETM+数据叠加在一起进行了岩性分类; 利用现有地质图对所有分类结果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ASTER数据不同波段的岩性识别能力不同,并且较ETM+数据能更准确地识别岩性。更重要的是,把ASTER与ETM+数据结合在一起进行岩性分类,可获得比用任一数据单独分类更高的分类精度,表明二者的光谱特征具有一定的互补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