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7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9篇
地球物理   25篇
地质学   28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利用山西某地2008年获取的SPOT和2014年获取的Quick Bird 2期遥感数据,采用人机交互解译方法,在Arc GIS平台上分别圈定矿业用地和非矿业用地,监测矿业开发占用土地状况,并分析其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2008—2014年间,矿业用地占研究区总面积的比例约增加了35%,增长迅速;开采方式的转变是造成矿业用地大幅度增加的主要原因;增加的矿业用地主要占用了林地和耕地。上述遥感监测成果可为该地区矿业用地监管部门提供监管依据。  相似文献   
72.
利用数字地震记录研究唐山震区台下的P、S波速度结构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直接采集数字地震记录的原始 P波、S波记录波形 ,与利用 Haskell矩阵传递方法得到的理论综合地震图进行对比 ,通过不断调整介质模型 ,最后得到台站下方的体波速度结构模型 ,此方法中得到的 S波速度结构不同于通过其他波形转换而来的结果 ,而是同 P波一样从原始波形拟合而来 ,同时获得地震台下方 P、S速度介质模型 ,这为我们讨论地下介质的性质提供了更多的信息。数字地震波形资料取自于唐山市遥测地震台网陡河和滦县的短周期地震记录 ,共选用了震中距范围为 30~ 60°、震源深度为 1 0 0~ 60 0 km的 5个不同地点的深源远震记录资料。结果表明 ,台站下方的纵波和横波速度分层结构相当吻合 ,说明拟合结果相当可靠。两个台站下的地壳厚度均为 38km,速度结构在 1 3km的低速层处出现差异 ,滦县的低速层比陡河要更厚一些。两个台站的地壳速度结构都是高低相同 ,而且陡河的高低差异较滦县更为显著。唐山震区滦县部分的震源比陡河附近的浅 ,而 1 976年唐山 7.8级地震发生在陡河附近 ,可见地震的发生与壳内低速层的差异幅度有关。从泊松比高值来看 ,地幔顶部存在低速层 ,该区域是地幔上隆区 ,可能有部分熔融  相似文献   
73.
长白山火山次生泥石流是由长白山火山喷发引起的火口湖中的水沿长白山北坡缺口,以类似水库溃坝的形式突然溢出而形成的短时间、大体积的水流,是携带着地表的松散堆积物,沿着沟谷和山坡向下快速流动的一种类似洪流的特殊泥石流.笔者在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模拟试验的基础之上,采用FLOW-3D数值模拟软件,对长白山火山喷发引起的次生泥石流灾害进行大范围的数值模拟,并着重研究其对二道白河镇地区的影响程度,旨在为政府决策和防灾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泥石流总体积为30.27亿m3时,二道白河镇将完全被泥石流淹没;不论哪种泥石流体积假设情况,泥石流都将到达二道白河镇,并对其造成危害;一旦火山爆发,二道白河镇居民可逃生时间只有30~42 min.  相似文献   
74.
The Tancheng-Lujiang fault zone has great influence in eastern China. Studies have shown obvious signs of neotectonic activities on the Xinyi-Wuhe segment of the Tancheng-Lujiang fault zone. In this study, on the basis of the previous work, many seismological surveys are made along the Tancheng-Lujiang fault zone and trenches are excavated in key sites. Combined with the analysis of the seismic activities along the fault, the fault movement features and future seismic risk are discussed. Much first-hand information obtained in the paper can provide an important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study of large earthquake recurrence rules and the mid and long-term earthquake prediction on the Xinyi-Wuhe segment of the Tancheng-Lujiang fault zone.  相似文献   
75.
郯庐断裂带新沂-五河段晚第四纪活动的新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郯庐断裂带对中国东部地区影响重大。已有研究表明,郯庐断裂带新沂-五河段第四纪以来有明显的新活动迹象。本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围绕郯庐断裂带新沂-五河段开展地震地质调查,在重点地段进行探槽开挖,结合断裂沿线地震活动分析,对郯庐断裂带新沂-五河段活动习性及未来地震危险性等进行了探讨。本文补充的很多第一手资料,可为研究郯庐断裂带新沂-五河段大地震复发规律及地震中长期预测等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6.
余霜  李光 《中国岩溶》2014,33(3):338-346
喀斯特地区农户的石漠化治理行为对保障我国长江、珠江流域生态安全极为重要。为了深入了解农户石漠化治理行为的影响因素,促进石漠化治理政策的落实和治理工作的有效开发,本文选取了贵州省3个典型的石漠化县,晴隆县、关岭县、 黔西县为研究区,应用参与性农户评估法对437位农户开展治理行为调查。以调查数据为基础,结合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与ISM分析方法研究农户石漠化治理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层次结构,实现对石漠化治理行为的剖析。分析结果显示:距最近乡集镇距离、是否自愿选择技术、接触信息次数、交流信息次数是表层直接影响因素,石漠化面积是中层间接因素,家庭农业收入、是否有科研治理项目、专家走访次数是深层根源因素。因此,农户农业收入低、资金投入匮乏和石漠化治理相关技术缺乏是导致农户石漠化治理积极性不够的根本原因。建议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以推动农户参与石漠化治理的积极性;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以降低石漠化治理的成本;完善石漠化治理技术推广体系,提高农户石漠化治理技能。   相似文献   
77.
李光  渠晓东  陈洁  黄玲  方广有 《地球物理学报》2016,59(10):3917-3926
磁偶极子的航空频率域电磁法仪器在飞行测量的过程中由于仪器偏置的存在,且仪器偏置会随着外部气压、温度等环境因素以及收发线圈晃动的影响而呈现非线性变化,使得观测数据出现误差,因此需要对仪器偏置进行校正.而传统的在测线飞行前后将仪器抬至高空的"零场值"标定方法具有成本高、受测区环境影响大以及采用线性插值获取测线飞行过程中仪器偏置的精度低等缺点.本文根据仪器偏置与仪器姿态角变化无关的特性,通过测得仪器的姿态角信息,在满足重叠偶极子模型的条件下,实现对仪器偏置的高精度实时校正.模型仿真结果表明,在30m常规飞行高度下,该方法实时测得的仪器偏置精度接近于110m高空测得的精度;校正后仪器偏置的绝对误差与理论二次场的比值即相对误差小于5%,满足反演大地电导率的精度要求.该方法不仅减少了飞行的工作量,降低了飞行成本和飞行难度,而且可更加精确地获得测线飞行过程中仪器偏置的非线性变化值,提高航测数据的观测精度.  相似文献   
78.
借助合肥地区城市扩建工程大规模开挖契机,对揭露的上更新统粘土剖面进行多点详细调查编录,发现其中赋存有数组构造节理;分别采集节理切割、节理充填物和上覆粘土样品进行年代测定和节理发生年代分析,并对节理充填物进行了定向微观分析,结果显示晚更新世以来,研究区曾发生3~4次构造变形事件,时间距今分别约为11万年,7~8万年和4~5万年;节理充填物的定向微观分析表明,节理形成后沿节理面又有粘滑和蠕滑变形过程.这些发现和认识对于揭示合肥地区晚第四纪以来变形历史和变形特征,客观评价该区地壳稳定性,探索中东部地区构造活动习性研究方法,具有开拓性和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79.
b值和ν4是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中进行地震危险性概率计算的两个重要参数,其取值是否合理将影响地震危险性计算结果的合理性.本文采取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对重庆地区的b值和ν4进行计算,并对于这两个参数进行了讨论.我们认为取 b=1.19和ν4=2.48基本上是合理的,该结果对重庆地区开展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和地震中长期预报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0.
由统计单元(29°~34.5°N,110~123°E)中强震活动性分析,可以看出安徽省中强震的发生呈现出300年大周期的特征,而安徽未来10年处于中强震的300年周期中的弱活动周期内。结合安徽省地震地质构造背景分析,认为安徽省未来中强震活动场所以32°N以南为主,并且重点应关注六安—霍山地区。其次,安徽西北阜阳一带新构造活动特征及历史地震活动特征显示该区存在构造地震空区,未来有发生中强震的地震地质背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