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测绘学   8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24篇
海洋学   2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1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主要报道了用金橙G螯合负载形成树脂分离富集地质样品中贵金属Rh的方法。在最佳试验条件下Rh的回收率可达95%~105%之间;其相对标准偏差为4.49%;百分相对误差较小,为-2.4%;方法无系统误差;用硫脲洗脱,该负载形成树脂不被破坏,重复使用5次,树脂均未见异常,均能定量回收,回收率在98.5%~104%之间,符合要求。说明,这种负载形成树脂也较稳定,也可用于实际地质样品中微量贵金属的分离富集  相似文献   
32.
本文研究了用ODS柱对DDTC与Cu、Co、Ni、Hg四种重金属离子螯合物的分离测定方法。经过对流动相及其配比、波长、柱温、压力、流速等色谱条件进行的选择,对共存离子影响的分析,确定了最佳分离分析条件。以58:42(v:y)的乙醇水溶液作流动相在R.P.柱上分离,于254nm处检测。在0.0064~1.Oμg/ml(Cu),0.0064~1.0μg/ml(Co),0.0032~1.0μg/ml(Ni),0.010~1.0μg/ml(Hg)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对含量在线性范围内的天然水样和人尿样进行了分析测定,回收率在97.0~109.0%之间,变异系数不超过5.6%,结果较好。  相似文献   
33.
跨江发展下杭州市企业迁移空间模式及影响机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基于企业微观主体视角,运用UCINET社会网络分析和ROST内容分析法,对杭州市企业迁移的空间模式和区位选择进行探讨,并揭示其影响机制。研究表明:杭州市企业迁移分为平缓波动期、低速增长期、大规模迁移期、迁移成熟期4个阶段,与杭州市跨江发展历程基本相契合。杭州市企业总体迁出呈中心-外围衰减分散布局模式,迁出地点主要集中于西湖区、下城区及拱墅区,迁出企业主要为制造业,批发零售业等;总体迁入呈中心、外围集聚模式,迁入地主集中于西湖区、余杭区及滨江区,迁入企业主要为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企业的自身属性与外部环境对杭州市企业迁移有着重要影响,企业异质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迁移的方向;跨江发展战略中的政府推动、市场运作、企业参与、文化根植等外部因素对企业迁移的空间选择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4.
李俊峰  焦华富  梁梦鸽 《地理研究》2012,31(12):2162-2172
跨江发展是滨江城市拓展生长空间、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举措。在对国内外跨江发 展城市分析的基础上, 从跨江主体组织方式的视角, 探讨了城市跨江发展的一般模式和过程, 分析了城市跨江发展的影响因素和驱动机制。研究表明:(1)城市跨江发展可分为独立跨越、 组合跨越、兼并跨越和联合跨越四种模式, 其中, 独立跨越和兼并跨越是我国较为常见的两 种跨江发展模式; (2)城市跨江发展一般经历初始、生长、加速发展和稳定发展四个阶段。 小江河流域城市的跨江发展为渐进过程, 多为城市自组织结果, 而大江河流域城市的跨江发 展主要集中在加速发展期, 多为他组织结果;(3)城市跨江发展受自然、经济、社会、政治、 科技等多种因素影响; (4)跨江发展过程受需求力、保障力、引导力和驱动力等共同驱动, 其中, 政策引导下的体制创新、区划调整下的空间整合、园区带动下的区域发展、交通引导 下的空间组织是当前城市跨江发展最为重要的引导和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35.
将采集于青岛红星化工厂的铬污染土壤以槐糖脂生物表面活性剂为增效剂进行电动修复,考察槐糖脂浓度、电解液离子强度、电解液酸度对槐糖脂增效铬污染土壤电动修复效果的影响,其中,电解液离子强度和电解液酸度分别通过添加不同浓度的乙酸铵和乙酸来调节。结果表明:加入槐糖脂的电动修复体系中,电流强度显著增大,Cr~(6+)向阴极的迁移速率加快。与未添加槐糖脂的电动修复体系相比,Cr~(6+)和总Cr的去除率分别提高了134.8%和155.3%,这是由于槐糖脂对铬离子的络合增溶作用和竞争吸附作用,有效增加了土壤基质上的铬离子的解吸速率,进而增加其电迁移速率和去除效率。电解液离子强度和电解液酸度对铬去除率有显著影响。在电解液中含有0.1~1 mol·L~(-1)乙酸铵的修复体系中,Cr~(6+)和总Cr的去除率随电解液离子强度增大而增大;在添加乙酸浓度为0.01~1 mol·L~(-1)的范围内,随着添加的乙酸浓度的增大,阴极电解液pH值逐渐降低,在乙酸浓度为1 mol·L~(-1)的电动体系中,Cr~(6+)和总Cr的去除率相对于未添加乙酸的电动体系分别增加了38.3%和17.2%。  相似文献   
36.
产业集群内部企业网络研究,是认识集群形成规律的重要基础.本文基于企业问卷调查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和边界效应理论,通过建立社会网络评价指标体系,对皖浙省际边缘区宁国市耐磨铸件产业集群的企业网络特征和形成机理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衍生网络表现出单中心低密度的结构特征,说明集群企业"同宗"现象明显,种子企业衍...  相似文献   
37.
省际边缘区由于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在区域经济格局中,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又面临着被边缘化的危险,成为统筹发展的热点区域。在对1978年以来各个时期代表性的省际边缘区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归纳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阶段特征和不同时期研究的价值取向,认为我国省际边缘区的研究历程经历了问题导向型、理论导向型和功能导向型3个研究阶段,并对研究内容和现状进行了述评。结合当前省际边缘区发展所面临的新问题,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8.
以王山-抓口寺大型岩质滑坡为例,在对滑坡变形破坏特征及周边工程地质条件现场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地质分析手段获取区内滑坡体从缓慢变形到失稳破坏全过程的基本信息,提出滑坡演变概化地质模型,并结合非连续变形分析方法模拟真实时间和便于分析非连续大变形的特点,建立非连续变性分析(DDA)数值模型,对滑坡体稳定性和滑动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并对降雨弱化结构面强度参数影响滑坡滑距和速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王山-抓口寺滑坡主要诱发原因是汛期持续降雨使雨水沿裂隙大量渗入滑体导致滑坡体结构面强度参数降低;同时,滑坡前缘由于前期堰塞湖人工清理和河水自然侧蚀,临空面高达十数米,为滑坡的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最终形成"强降雨-入渗-岩体软化-推拉"破坏模式,属典型的滑移-拉裂型岩质滑坡;参数影响性表明结构面内摩擦角φ对滑坡滑距和滑速影响显著,黏聚力c对滑坡位移和速度影响有限;模拟得到的滑坡最大滑移速度和后缘最大滑动距离与野外调查相符。  相似文献   
39.
西峡盆地晚白垩世古气候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峡盆地晚白垩世红色陆相含恐龙蛋碎屑岩系由下而上划分为高沟组、马家村组和寺沟组。通过地质学和古生物学的系统研究分析以及与邻区对比,认为该时期的古气候大致承袭了早白垩世的气候特征,它与同期华南亚热带干旱气候区的特征接近,应属亚热带干旱、半干旱气候。  相似文献   
40.
华苑产业园区的热储层主要为新近系明化镇组、馆陶组和奥陶系,通过地球化学分析,推断其地热流体均属于大气降水成因,化学组分均表现出自东向西或自北东向南西、由山前到盆地中心的水平分带特征。本区各热储层地热流体及浅层第四系地下水在垂向上有较大变化,经分析,明化镇组有接受上覆第四系地下水的越流补给可能,而馆陶组热流体则在凸起区接受了下伏基岩热流体的顶托补给。经推断,地热流体补给源位于华苑产业园东侧或东北侧,补给缓慢。本区地热流体具有轻微-强腐蚀性,有硫酸钙结垢趋势,不宜直接作为饮用水源和渔业用水,也不适宜农业灌溉用水;但明化镇组适合大多数工业用水。可喜的是,各层热流体中偏硅酸和氟的含量都较高,经过一定的处理,可具医疗价值,如在此开发温泉旅游,将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