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7篇
  免费   87篇
  国内免费   105篇
测绘学   77篇
大气科学   118篇
地球物理   62篇
地质学   209篇
海洋学   21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35篇
自然地理   6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4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沙尘气溶胶对直接太阳辐射的衰减研究   总被引:29,自引:19,他引:10  
基于在腾格里沙漠东南端进行的太阳辐射与气象要素观测,探讨晴空无云时沙尘气溶胶对直接太阳辐射的衰减;并利用太阳辐射观测资料,给出沙漠边缘垂直上空的大气混浊度的变化。根据4月份至9月份的观测资料,只选取天空无云(可测的太阳辐射)的气象条件,研究沙尘气溶胶造成的直接太阳辐射的衰减。结果表明,在晴好天气约为47.0%~2.6%,平均衰减约为16.9%;在沙尘天气约为90%~10%,平均衰减约为38%;沙尘天气气溶胶对太阳辐射衰减变化较大。大气混浊度(atmospheric turbidity:τa)在晴好天气下约为0.048~0.631,平均约为0.260;沙尘天气约为0.177~2.475,平均约为0.741。  相似文献   
92.
砂岩铀矿成矿过程与氧化还原分带: 铀系不平衡证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铀系不平衡技术被用来研究新疆伊犁盆地库捷尔太砂岩型铀矿床的氧化还原分带和成矿过程.取自该矿床的26个样品的铀、钍含量以及234 U/ 238U, 230 Th/ 234 U和230 Th/ 238U活度比值分别用ICP -MS和α能谱仪进行了测量.不同氧化还原带岩石的铀、钍含量和钍/铀比明显不同: 强氧化带岩石的U、Th含量和Th/U比分别为12.4 μg/g, 4.5 μg/g和0.48; 弱氧化带分别为20.4 μg/g, 5.0 μg/g和0.38; 过渡带(矿化带)分别为169.7μg/g, 4.7μg/g和0.07; 还原带(未蚀变带)分别为6.8μg/g, 3.7μg/g和0.87.其同位素特征亦有明显差异: 氧化带岩石234 U/ 238U大多大于1, 过渡带(矿化带)岩石部分大于或等于1, 部分小于1, 还原带(未蚀变带)岩石大多大于1; 氧化带岩石230 Th/ 234 U和230 Th/ 238U大多大于1, 过渡带(矿化带)岩石大多小于或等于1, 还原带(未蚀变带)岩石大多大于1.这可作为砂岩型铀矿床矿体定位的指示剂.铀系不平衡特征还示踪了该矿床的成矿作用过程.   相似文献   
93.
江苏及周边地区中强震电磁异常综合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地电阻率各向异性、地磁垂直分量日变化幅度响应比和逐日比、地磁垂直分量北京时21点绝对值空间相关及地磁垂直分量日变化空间相关方法在江苏地区的研究结果基础上,综合分析了这些方法提取的江苏及周边地区中强震异常的综合特征,给出了这些异常在震前出现的先后次序、地震三要素与这些异常的综合关系.  相似文献   
94.
报告了自1981年以来历次对曹娥江流域淡水贝类的调查结果。标本经鉴定计有52种,其中腹足纲6科13属32种,瓣鳃纲4科11属20种。分析了流域中淡水贝类与栖息环境的关系。探讨了流域中淡水贝类的分布区划及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95.
中心地理论     
我们已看到,客观世界中的有些居民点变成了中心地,这些中心地为其周围地区提供货物和各种服务。当然,不同等级的中心地其影响范围的大小也不同。一般来说,中心地为其周围地区提供的货物越多,服务的范围越大,则所要求的门槛人口越多,吸引和影响的范围就越大,中心地的等级越高;反之,提供货物和服务越少,则所要求的门槛人口越少,吸引和影响的范围就越小,中心地的等级越低。由上述思想出发,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塔勒首创了中心地理论。他对德国南部进行了研究和考察后发现,在城镇居民点的空间结构和城镇与农村的关系上存在着一定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96.
97.
随着地球观测进入大数据时代,传统的数据管理技术已经难以适应大数据需求, Open Data Cube (ODC)作为新型的开源的地球观测数据管理与分析平台,适合进行时间序列数据的高性能计算和探索性数据分析,是亚大区域综合地球观测系统AOGEOSS的重要技术支撑平台。但当前ODC对国产卫星影像支持不友好,缺乏自动化管理和数据组织工具,使用ODC进行国产卫星影像数据管理的技术不成熟。因此,本文以高分一号卫星影像为例,通过开发ODC_GFTool中间件和自定义高分卫星影像产品格式探索ODC框架下国产影像数据自动化管理流程,最后以鄱阳湖为试验区,进行了基于ODC框架的水体提取应用实验,论证了ODC框架下国产卫星数据存取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的数据处理工具ODC具有明显的效率优势,能够为AOGEOSS基础设施建设和国产卫星影像数据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8.
四川盆地小麦生育进程的气候生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建立了小麦各生育阶段的气候生态模型,分析了小麦不同生育阶段生育期及其年际变化与气象条件的关系,揭示了川东南小麦生育期的变化规律,提出了四川盆地小麦物候律。  相似文献   
99.
本文研究了分蘖持续时间和分蘖速度对小麦分蘖率的影响规律及气候生态条件对分蘖持续时间、分蘖速度和分蘖率的影响规律,揭示了影响川东南地区小麦的主要气候问题,指出了提高小麦分蘖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0.
为了研究南海西南部印度尼西亚纳土纳群岛西侧西纳土纳盆地走滑构造特征及对油气的控制作用,对研究区三维地震资料进行了精细分析,并结合切片和剖面特征对走滑构造进行了刻画。研究表明盆地中部中新世晚期发育北西向右旋走滑构造,由南东向北西,构造特征存在明显差异,根据其平面、剖面特征及活动强度分为东段、中段和西段。东段平面上为平直的、贯通的主干走滑断裂和雁列断层组,剖面上为花状构造;中段平面上为S型贯通的主干走滑断裂和雁列断层组,剖面上为花状构造;而西段平面上为雁列构造,没有贯通的主干走滑断裂,剖面上主要为断阶组合。推测走滑构造的分段性受走滑强度、断层几何形态和盖层厚度的影响,并对圈闭形成和油气运移、聚集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