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6篇
  免费   98篇
  国内免费   68篇
测绘学   22篇
大气科学   52篇
地球物理   39篇
地质学   305篇
海洋学   28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10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对冷家溪群及其上覆板溪群斑脱岩中的锆石进行研究,测得冷家溪群小木平组斑脱岩SHRIMP锆石U-Pb年龄(822Ma±10Ma)和上覆板溪群张家湾组斑脱岩锆石U-Pb年龄(802.6Ma±7.6Ma),结合“江南造山带”东部变质基底双桥山群和西南地区四堡群、下江群的SHRIMP锆石U-Pb年龄,将冷家溪群与其相应的江南古陆变质地层明确定位于新元古界。该年龄对重新界定“武陵运动”的时限和进行同期地层的区域对比、构造演化研究都有重要意义。冷家溪群与双桥山群、梵净山群、四堡群、双溪坞群一样,均为低变质绿片岩系,构成了江南古陆地区的变质基底。多年来冷家溪群一直划归中元古界,并且视为“武陵运动”的主体,其时代的定位将影响整个江南古陆变质基底的地层划分和对比,也将制约江南造山带的地质背景和成矿条件解疑。上述锆石U-Pb年龄不仅标示了湘东地区新元古代地层的时代,也为江南古陆中部变质基底提供了新的、精确的年代学数据。  相似文献   
92.
湘东北前寒武纪仓溪岩群变凝灰岩SHRIMP锆石 U-Pb年龄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湘东北地区浏阳市文家市仓溪岩群底部枫梓冲岩组(长英质二云母片岩)变凝灰岩中发现近百粒锆石,锆石虽然形态不相同,但CL图像显示出典型的岩浆生长振荡环带和韵律结构。该类锆石的U、Th含量较高,Th/U值变化范围为0.32~0.87,均属于岩浆结晶的产物。获得的SHRIMP锆石 U-Pb年龄为855Ma±5Ma,该年龄改变了仓溪岩群枫梓冲岩组的时代,对重新厘定江南造山带的构造格局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3.
通过野外考察,在黄河中游北洛河宜君段基岩峡谷,发现夹有古洪水滞流沉积物的全新世风成黄土-土壤地层.在野外观察和分析的基础上,自剖面顶部向下系统采取样品,进行磁化率、烧失量、碳酸钙、粒度成分和化学元素含量的测试分析.综合野外观测和实验分析结果,确定了在古土壤中所夹的具有波状或者水平层理的沉积层,为河流悬移质泥沙在高水位滞...  相似文献   
94.
汉江上游安康东段古洪水事件光释光测年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汉江上游河谷广泛的野外考察,结合粒度和磁化率分析,证明汉江上游安康东段阶地剖面夹有两层典型的古洪水滞流沉积层,其记录了两期古洪水事件。选择该河段LSC两个剖面进行系统采样,对其进行了年代学和沉积学研究。应用单片再生法(SAR)光释光测年技术,获得其光释光年龄值,结合地层对比,确定这两期古洪水事件分别发生在距今13050~12270 a(对应BL+AL事件向着YD气候恶化事件转折阶段)和发生在距今1000~900 a左右,相当于我国历史上的北宋时代后期(A.D. 1000~1100)。通过与国内外多种高分辨率气候变化记录的对比分析,揭示了古洪水事件的发生与气候恶化转折时期,季风气候格局突变、气候波动不稳定、降水变率增大有密切关系,这对汉江上游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以及防洪减灾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5.
通过详细测制西藏申扎县扎扛-木纠错石炭二叠系剖面,查明了拉嘎组的岩石类型、组合及沉积环境。申扎地区的拉嘎组是以暗色粉砂岩、泥岩等细碎屑岩背景下,发育若干板状、长透镜状及透镜状粗碎屑岩为特征。大部分粗碎屑岩及部分细碎屑岩的分选及磨圆很差,成熟度极低,岩性显示为杂砾岩、杂砂岩,局部地区见有花岗岩漂砾。研究认为,拉嘎组形成于冰缘解冻并后退状态下的近岸冰海沉积环境,其沉积相类型可以分为分支水道与间湾、水下冰水扇、冰碛物与冰筏、滨岸与内陆棚。鉴于其时代可能为早二叠世Sakmarian期,因此,拉嘎组可能是晚古生代冰期消融的产物。拉嘎组沉积相的识别分析对拉萨地块晚古生代的古环境和古地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6.
透镜体油气成藏机理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随着石油勘探研究的不断深入,砂岩透镜体油藏日益受到重视。国内外学者提出了多种成藏机制,包括未知重力运动机制作用下,少数流体分子的个别特性控制透镜状砂岩油藏聚集;毛细管力作用下油气替换透镜体中的孔隙水;烃浓度差是油气向砂体运移的主要动力;流体压力差使油气首先沿着裂隙向砂岩透镜体中运移、聚集而成藏;差异突破作用使砂岩透镜体成藏等。成藏动力学、成藏模式及主控因素、定量研究、物理模拟实验、数值模拟及分布预测等将是今后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97.
郑州全新世黄土的颗粒形态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偏光显微镜和图像处理软件对黄土颗粒形态进行观察和定量分析,用激光粒度仪测量黄土的粒度分布。结果表明:郑州地区黄土中颗粒的一般呈次圆状-圆状,具有较高的圆度和球度;矿物组合以石英和长石占绝对优势,但郑州黄土中石英/长石比值和C/F(10 μm)值高于关中黄土;郑州黄土粒度峰值集中在50~80 μm且曲线形态较陡,而关中黄土粒度峰值在20~40 μm且曲线形态较缓。综合分析认为,郑州地区黄土可能来源于孟津以东的黄河冲积扇,应属于近源黄土。  相似文献   
98.
塔里木盆地志留系沥青砂破坏烃量定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塔里木盆地演化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特别是晚加里东构造运动造成了志留系油藏的严重破坏.早期成藏规模及后期破坏烃量的大小是关系志留系油气勘探前景的关键问题.本文采用体积法,在确定志留系沥青砂岩有效厚度及原油演化为沥青的恢复系数后,计算了形成志留系沥青砂岩的古油藏破坏烃量(86.30×108t).有效沥青砂岩厚度主要采用岩心观察、物性测定、含油包裹体颗粒指数(GOI)及定量颗粒荧光(QGF)指数等方法,通过对沥青砂岩中的"黑砂"与"白砂"进行对比研究,得出"白砂"没有油气进入或进入的油气量很少;在大量志留系不同源原油、沥青物性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假定原油形成沥青过程中非烃和沥青质不变的原则,获得了原油形成沥青的恢复系数.计算结果更科学和接近实际,比前人计算结果量小,预示志留系具有更大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99.
青藏高原冻土区活动层厚度分布模拟   总被引:16,自引:10,他引:6  
活动层夏季融化、冬季冻结的近地表土(岩)层,是冻土地区热力动态最活跃的岩层,在冻土研究中有着重要意义.根据青藏高原地区80个气象观测台站1991-2000年的地面温度观测资料结合数字高程模型,计算出青藏高原冻土区的地面冻结指数和地面融化指数,然后应用斯蒂芬公式分别得到多年冻土区的季节融化深度和季节冻土区的季节冻结深度.  相似文献   
100.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盒8段古含气范围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鄂尔多斯盆地盒8段气藏为深盆气藏。通过分析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庙地区盒8段储集层中有机包裹体的丰度、储集层的热解特征,并结合该区的构造演化和生烃演化等特征,探讨了苏里格庙北部盒8段气层的古含气边界的变化情况及天然气的保存条件。认为盒8段气层的分布范围在早白垩世末期达到最大,后期的构造抬升对气水边界的影响并不大,这是因为构造抬升后,气源岩的压力下降,增加了煤系地层中吸附气的脱附能力,为气藏补充足够的气体,从而使得古气水边界的分布与现今的差别不大。地层倾角的大小能影响天然气的富集和保存,地层倾角相对平缓的斜坡部位利于天然气的聚集,是高产气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