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1篇
  免费   171篇
  国内免费   178篇
测绘学   73篇
大气科学   131篇
地球物理   175篇
地质学   599篇
海洋学   107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124篇
自然地理   8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9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3篇
  1964年   2篇
  1960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化石类群的分类单元多样性和形态多样性变化是生物宏演化的2个基本方面,而以往的研究对于后者的关注较少。晚古生代的楔叶类植物易于识别,化石记录丰富,但针对这一类群多样性演化的研究还较为缺乏。基于华北板块、华南板块晚泥盆世至早三叠世楔叶类植物属、种以及叶片形态编码数据库,对楔叶类植物宏演化历程进行详细研究。中国(华北板块和华南板块)楔叶类植物的属、种丰富度在晚古生代呈现出不稳定的持续增长,表现为晚泥盆世的初始兴盛、早石炭世杜内期至早二叠世萨克马尔期的缓慢上升、早二叠世萨克马尔期至晚二叠世吴家坪期的快速上升;晚二叠世长兴期,总体的属种多样性骤减;每百万年属种多样性在二叠纪—三叠纪之交亦有明显降低。华南板块楔叶类植物的属种多样性总体上小于华北板块,达到峰值的时间为卡匹敦期—吴家坪期,而华北楔叶类植物的属级多样性在空谷期—沃德期达到峰值。中国楔叶类植物叶片的形态多样性的剧烈变化与属种丰富度并不同步,表现为法门期至韦宪期较小,在宾夕法尼亚亚纪达到峰值,随后稍微下降并在二叠纪的大部分时段保持平稳。在晚古生代的叶片形态演化过程中,楔叶类植物的叶面积由小变大、叶片由深裂至不裂、叶尖形状由分裂变为圆形或钝圆、叶轮中的叶从大小相等到大小不等并出现叶镶嵌,这可能与当时植物群落中林下层光照强度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52.
53.
54.
本文介绍了一种自控标定脉冲发生器的优点,即可以按照预置时间,同时实现多台地震仪的标定脉冲监视,进而取代目前模拟地震记录人工脉冲信号监视工作状态的常规工作。其标定时间统一、输入脉冲信号稳定。  相似文献   
55.
56.
1.引言中国地震记载虽有数千年的历史,但无烈度和震级量度,仅有文字的直观叙述,如何根据历史记录资料来确定震级,以便进而研究地震分布及其活动规律,这是十分必要的基础工作。  相似文献   
57.
变质相的范围,经典的概念是在大陆莫霍面的深度内,其压力在10~12kb,并可延至30kb。即使是明显的地壳来源的岩石,例如,泥质变质岩。根据新近发现的阿尔卑斯和地中海地区的高压变泥质岩和MgO-Al_2O_3-SiO_2-H_2O、K_2O-MgO-Al_2O_3-SiO_2-H_2O系的高压实验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观点:即地质变质作用新领域内特别重要的指示矿物是Mg—Fe纤锰柱石(Carpholite)、富Mg硬绿泥石(Mg—chloritoid)、镁铝榴石、柯石英、多硅白云母和ellenbergrite;主要的矿物组合是滑石+蓝晶石,滑石+硬绿泥石,滑石+镁铁榴石,滑石+多硅白云母,硬玉+石英,和硬玉+蓝晶石。由于在西部阿尔卑斯的Dofa Maira地块惊奇的出现了镁铝榴石—柯石英岩石,这对新概念的形成起了主要作用。它相当于白片岩(滑石—蓝晶石岩石)是极高压的岩石。它反映了陆壳板块的俯冲作用深度至少为90km。这种岩石遭受了蓝片岩相的退化变质作用,蓝闪石交代了镁铝榴石。在大陆与大陆碰撞期间,假如俯冲角度很大,那么陆壳的俯冲深度可以非常深。然而,利用地球动力学的原理仍不能较好的解释这种岩石返回到地表的机制。尤其重要的是早期造山阶段,碰撞带内达到地热平衡之前地壳俯冲的岩石就返回到较浅部位,以及当构造运移期间与冷却有关而发生减压时,非常高压的矿物能保留下来是可能的。如果不是这种情况,偶然上升到陆壳较浅部位,将导致高压岩石麻粒岩相和角闪岩相的矿物重新达到平衡,详细的显微电子探针工作是必要的。它可以探测正常的高级变质岩中高压条件的信息。  相似文献   
58.
现代高速电子数字计算机的出现,引起了科学研究内容的深刘变化,促使许多传统学科向计算学科发展。于是像计算物理,计算化学以及计算力学等一批新兴计算学科应运而生。 一般来讲,其复杂初、边值条件下难以求得微(积)分方程的解析解。特别是当方程是非线性的时候更是如此。因此通过电子计算机用数值计算的方法进行微(积)分  相似文献   
59.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