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5篇
  免费   169篇
  国内免费   179篇
测绘学   73篇
大气科学   131篇
地球物理   175篇
地质学   600篇
海洋学   107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124篇
自然地理   8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9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3篇
  1964年   2篇
  1960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01.
介绍广西热带气旋路径预报方法的试验方案,以及运用该方案对1995 ̄1996年汛期热带气旋路径预报的结果,并对结果进行诊断分析,在此基础上得出预报方法中尚待改进的主要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初步思路,为提高广西热带气旋路径预报水平做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2.
五大连池火山构造地震空间分布及其构造含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五大连池地震台1983年以来观测到的五大连池火山区的地震记录复核的基础上,测定了火山构造地震的空间分布状态。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地震活动均为壳内地震。受火山构造环境影响,地震活动存在着外围边缘强,震源深度分布深;内部弱,震源深度分布浅的差异。火山区内部地震深度分布优势在5km—8km,有3个地震分布密集区,震中分布呈明显的沿火山构造断层成带分布特性。在地震条带交汇处,震源深度起伏变化大,是火山构造活动强烈部位  相似文献   
103.
鄂尔多斯及其周缘地热分布的某些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鄂尔多斯及其周缘的大地热流、地温梯度和地温分布等资料研究了其展布特征和差异性变化,并讨论了地热分布与地壳深浅构造的关系。认为,鄂尔多斯块体内大地热流、地温梯度值整体偏低,而其周缘地区则呈现出环状高值异常带。该区地震活动主要集中分布在鄂尔多斯周缘地区,即鄂尔多斯周缘存在着高热流、高地温梯度和地震丛集分布相统一的现象。这一现象说明,地热和地震活动之间存在着某种必然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4.
105.
106.
本文描述了一组新的天然化合物——金铋硫化物,它们产于闪长岩中的少硫化物石英细脉中,属于与毒砂和铁、铜、锌的硫化物共生的Au-Te-Bi系列矿物组合。  相似文献   
107.
三峡工程水库岸坡稳定性预测的逻辑信息模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以三峡库区典型斜坡崩滑、变形体的实际资料为依据,采用一种新的数量化理论方法-逻辑信息法,建立了三峡库区斜坡稳定性评价预测的逻辑信息模型。并对模型进行模糊逻辑扩充,使之具有更高的精度。采用这一模型,对整个三峡库区近千公里岸段斜坡稳定性进行了空间预测。  相似文献   
108.
109.
岩鸠树也  孙志国 《气象科技》1995,(2):F003-F003,F004
极端事件的一个统计分析:强24小时降水量的长期趋势岩鸠树也,山元龙三郎(京都大学理学部)(日本气象协会关西本部)全球变暖过程中最重要和令人感兴趣的问题之一是:极值事件的长期趋势(Houshton等,1992)。本文关心的问题是随着温室气体的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10.
太行山中北段中-深变质岩区的褶皱构造变形复杂,不同期次间叠加改造强烈,构造置换作用明显,作者采用变质岩区构造解析方法,在观察,测量,分析了大量构造面,线组构的基础上,划分出5期褶皱构造,建立了本区的构造变形序列,并认为构造变形经历了从强塑性变表到韧脆性变形的演化过程,反映出地壳从纵向增厚作用转变为变质核杂岩隆升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