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7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21篇
海洋学   11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31.
关于传统,我认为,无论历史如何变迁,人的文化属性决定了潜意识中的传统是不会消亡的,即便作为文化基因的传统发生了变异也仍会一直存在下去,这是隐性的传统。但是,传统文化的载体,如各地的风土建筑遗产,却会在城乡改造中越来越多地走向消亡,这是显性的传统。从目前现状看,显性传统的宿命很不乐观。所以,我们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32.
以卤虫(Artemia parthenogenetica)无节幼体作为试验材料,研究蛋氨酸或裂壶藻(Schizochytrium sp.)强化对卤虫体内游离氨基酸(FAA)含量的影响。试验分为4组,分别为蛋氨酸(Met)组、裂壶藻组、蛋氨酸加裂壶藻组以及对照组,试验进行16 h,每4 h取样1次。结果显示:试验结束时,蛋氨酸组的卤虫体内游离Met含量显著高于裂壶藻组(P<0.05)。除对照组的丝氨酸(Ser)、谷氨酸(Glu)、甘氨酸(Gly)含量显著高于蛋氨酸+裂壶藻组外(P<0.05),其他所有的必需氨基酸及非必需氨基酸含量在16h时都没有显著差异。试验过程中FAA水平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为:对照组和蛋氨酸组基本上呈现先减少再升高的趋势,且16 h和0 h的含量差别不大;裂壶藻组和蛋氨酸加裂壶藻组的卤虫,其体内FAA含量基本上呈下降趋势,或小幅升高后下降,16 h时的含量大多低于0 h时。试验结果表明:给卤虫无节幼体强化Met可以提高其体内Met含量,对其他种类的FAA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33.
怎样抓好彩球悬挂现场的安全防范工作常青(汉中地区气象局汉中·723000)在彩球悬挂服务现场,最重要最令人操心,最使人担忧的莫过于安全问题。他人的教训告诉我们,彩球悬挂现场服务的安全问题不仅是优质服务的保障,而且也是信誉,自身知名度和经济效益的保障,...  相似文献   
34.
热环境效应是城市化过程中景观格局演变对区域生态环境影响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热环境效应动态研究有助于理解景观对区域生态环境效应的影响在不同阶段的规律特性。本文利用深圳市1987年、1995年和2005年3期Landsat TM影像,通过构建热环境效应变化指数描述不同城市化阶段热环境效应的发展特征,并通过景观分布指数表征景观演变对其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热环境效应的空间特征在城市化进程中由聚集型逐渐转变为零散与破碎分布;在快速城市化阶段,景观演变对热环境效应动态的影响主要体现为热中心的扩展,同时自然景观对热环境效应的缓解作用有所减弱;城市化稳定阶段,景观变化的热环境效应由空间的扩张转为强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35.
彭建  王仰麟  叶敏婷  常青 《地理学报》2005,60(5):798-806
作为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集中体现,区域产业结构变化是土地利用变化的重要驱动力,同时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因此,区域产业结构变化生态环境效应研究,是可持续发展、人地关系及全球变化区域响应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对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的有益补充。本文在定性分析不同产业发展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基础上,构建不同产业类型的生态环境影响系数与区域产业结构的总体生态环境影响指数,并以云南省丽江市为例,定量评价丽江市1992~2003年产业结构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的综合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丽江市的产业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动,经历了两次产业结构转型;但产业结构的生态环境影响整体属于中等,且逐年降低,区域产业结构变化带来了较好的生态环境效应。  相似文献   
36.
圆斑星鲽(Verasper variegatus)雌鱼生长快,成熟雌鱼个体大小是雄鱼的2倍以上,开展性别相关基因的功能研究,对于探究圆斑星鲽性别决定机制,建立单性培育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获得了wt1awt1b两个同源基因,wt1a基因全长为3263bp,预测开放阅读框(ORF)长为1245bp,编码415个氨基酸,5''-UTR和3''-UTR分别长372bp和1640bp;wt1b基因全长为2312bp,预测开放阅读框(ORF)长为1281bp,编码427个氨基酸,5''-UTR和3''-UTR分别长369bp和659bp。wt1a基因编码氨基酸分子量为46.2kDa,理论等电点为9.24,无跨膜结构及信号肽,在ORF末端有4个锌指结构,编码KTS三肽;wt1b基因编码氨基酸分子量为46.95kDa,理论等电点为8.99,无跨膜结构及信号肽,在ORF末端有4个锌指结构,并且编码KTS三肽。基因表达结果表明:wt1awt1b基因主要在圆斑星鲽性腺中表达,精巢的表达高于卵巢,肾脏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织,推测wt1a基因和wt1b基因在性腺和肾脏发育过程及功能方面均发挥重要作用;在早期发育阶段,wt1a基因在原肠期之前微弱表达,从原肠早期开始逐渐上升至神经胚期表达量达到最高,之后逐渐下降,直至孵化阶段,推测wt1a基因在圆斑星鲽原始生殖细胞分化过程及性腺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7.
为了研究盐、旱及其交互胁迫下植物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变化,了解沙漠腹地极端生境下互 叶醉鱼草(Buddleja alternifolia)幼苗的适应性,确定合理的灌溉方式,为沙漠腹地醉鱼草的引种提 供理论依据。通过大田控制实验,设计了 3 个水分梯度和 4 个盐分梯度随机结合实验,定位测量生 长量和生化指标,最后基于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醉鱼草的抗旱耐盐性。结果表明:(1)在干旱胁迫 或低浓度盐胁迫下,醉鱼草的地径、新枝和冠幅生长量均呈上升趋势,而在高盐浓度胁迫下均降 低;水盐交互胁迫下,不同的盐浓度与干旱交互胁迫效果不同,低盐浓度与干旱交互胁迫时(W1S1、 W2S1),植物生长量均上升,高盐浓度与干旱交互胁迫时(W1S3、W2S3),植物生长量均降低。(2)无论 是盐胁迫、干旱胁迫还是盐、旱交互胁迫,醉鱼草游离脯氨酸(Pro)含量随着胁迫程度的增加均呈显 著上升的趋势。(3)醉鱼草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变化相对复杂, 除了在干旱胁迫时,SOD 活性和 POD 活性都显著下降外,在盐胁迫和交互胁迫时它们各自的变化并 不一致。醉鱼草在盐胁迫、交叉胁迫和干旱胁迫时,渗透调节物质和酶活性各自对应的发生了变 化,没有明显的同步性,存在相互协调的可能,同时植物细胞的敏感性远远强于表型生长的变化, 高盐浓度的伤害并没有表现在植物外部形态上,但酶活性及渗透调节物质却有显著变化。通过隶 属函数分析显示,醉鱼草最佳的生长水盐条件是盐浓度为 8 g·L-1、灌水量为 25 L·次-1,对水盐胁迫 的抗旱耐盐性为:干旱胁迫>交互胁迫>盐胁迫。  相似文献   
38.
大纵湖是分布在鸟类东亚—澳大利西亚迁徙路径上的重要淡水湖泊。为了了解大纵湖区域中鸟类群落的结构及其影响因素,于2015年12月至2016年4月,在大纵湖区域设置了6条调查样线和3个调查样点,开展鸟类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共记录了113种鸟类,隶属于13目39科,个体数量累计达51 694只;其中,隶属于雀形目鸟类的物种数量最多,为50种;隶属于鸻形目鸟类的个体数量最多,为23 825只;迁徙季、越冬季、繁殖季大纵湖鸟类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都依次减小,但是,该区天然湖泊、养殖水域和城镇用地中的鸟类群落结构存在差异,两种水域生境与城镇用地中的鸟类群落结构差异较大,天然湖泊和养殖水域中的鸟类群落相似性较高;大纵湖区域中的鸟类群落结构与栖息地质量和鸟类迁徙节律有关。人类活动干扰,尤其是无序的围网养殖,是影响该区域鸟类群落结构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9.
煤矸石地表堆积是我国东部煤矿区生态环境破坏的典型形式,造成堆积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防控已成为当前研究热点。以河北峰峰矿区某在用煤矸石山周边(方圆300 m以内)浅层土壤(垂直深度40 cm以浅)为研究对象,采用Tessier连续提取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测定Cu、Cr、As、Pb这4种土壤重金属的有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有机结合态和残渣态含量,基于生物活性系数(MF)和生态风险评价编码法(RAC)计算与评价4种土壤重金属生物有效性及生态风险,剖析4种土壤重金属形态组成与生物有效性的空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 煤矸石的堆存具有提高周围土壤中Cu、Cr、As、Pb有效态质量分数和降低残渣态质量分数的效应,且与距煤矸石山的水平距离成反比,当水平距离达到或接近300 m时,该效应基本消失。(2) 土壤总有机碳(TOC)质量分数与4种重金属有效态质量分数的相关系数均超过0.6,达到显著正相关水平(p<0.05),是影响研究区土壤重金属有效态含量空间变化特征的主要因素。(3) 4种土壤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的空间变化特征可分为2个类型,Ⅰ类为“MF值一般大于3,且具有显著的空间异质性”;如 Cu、Cr,Ⅱ类为“MF值一般小于3,且具有显著的空间同质性” ,如As、Pb。(4) 当距煤矸石山水平距离分别小于80和40 m时,土壤重金属Cu、Cr的 MF平均值超过中等风险水平阈值的60%,应予以重视。建议综合考虑煤矸石山存续状态、土壤重金属累积效应及生物有效性空间变化特征等因素,制定煤矸石堆积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精准防控及安全利用策略。   相似文献   
40.
咸水灌溉对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植物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不同矿化度成水造林实验和对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工程沿线不同矿化度水灌溉林地进行定位调查,选取成活率、株高、冠幅、地径、地上生物量及结实状况等反映造林苗木生长状况的常规指标,分析了不同矿化度成水灌溉对乔木沙拐枣(Calligonum arborescons)、梭梭(Haloxyloammodendron)和多枝柽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