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测绘学   5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1篇
自然地理   55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41.
巴丹吉林沙漠高大沙山典型区风沙地貌的分形特性   总被引:14,自引:7,他引:7  
以分维为工具,以分维数为中介参数刻画巴丹吉林沙漠高大沙山典型区风沙地貌的形态特征,研究发现,该区星状沙山多单独分布,其沙山高度较综合型星状沙山及复合型星状沙山小,一般多在100~200 m之间,形态相对简单,因而其分维数较小(D=1.042462)。综合型星状沙山,为在巨大的沙山体上迭置有次一级的星状沙丘,其规模小于复合型星链状沙山,高度多达200~300 m,该类型沙山形态结构较星状沙山复杂,因而其分维数高于星状沙山(D=1.119346)。复合型星链状沙山,是构成该区域高大沙山的主体,其相对高度大于300 m,平均为30943 m,最高可达465 m,沙山形态结构颇复杂,在其巨大的沙山体上迭加有许多相同类型的次一级沙丘及古沙丘,规模也较综合型星状沙山大,因而其分维数最大(D=1.148164)。  相似文献   
42.
科尔沁沙地植物多样性对生产力的影响及分布格局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采用种丰富度和以Shannon-Wiener指数为计算方法的功能多样性和组成多样性为指标,探讨了植物多样性对科尔沁沙地草场生产力的影响以及其分布格局特征。结果表明,科尔沁沙地植被不同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对系统生产力的影响以组成多样性最大,功能多样性次之,植物种丰富度最小。在小尺度上,组成多样性只存在一种格局且具有分形结构,其格局对干扰过程反应不明显;功能多样性有多种格局存在,对多种干扰过程反应敏感。从提高沙地草场生产力和增强系统的稳定性角度出发,草场改良的依据应建立在种的引进和引进种所产生的组成多样性上。  相似文献   
43.
土壤结皮的形成与全球土壤退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44.
坝上地区沙漠化过程对景观格局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7,他引:17  
常学礼 《中国沙漠》1996,16(3):221-226
用分维数、修改分维数和景观间隙度指数等分析方法,对坝上地区正兰旗南部70年代和80年代的沙漠化土地空间格局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70年代,潜在沙漠化土地和强烈发展中沙漠化土地格局的聚集度分别为1.49和1.124,随着沙漠化的发展到80年代,上述两类型的格局趋向分散;而正在发展中沙漠化土地和严重沙漠化土地的聚集度增高,分别为1.437和1.048。在沙漠化的发展过程中,整个景观的格局和格局多样性趋向复杂,D和Dm分别从1.279和1.591增加到1.285和1.599;与此相反,不同沙漠化土地斑块的格局和格局多样性却趋向简单,D和Dm分别由1.259和1.584减少到1.194和1.414。此外,在沙漠化的发展过程中(从70年代到80年代),景观格局和格局多样性的变化,小于斑块格局及其格局多样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45.
地形是土壤侵蚀进程的重要控制因子,在土壤侵蚀评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地形起伏表达构建了地形指数,结合降雨侵蚀力和植被盖度等建立了基于地形指数的土壤侵蚀方程,并分析了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北部十大孔兑砒砂岩黄土区1985—2018年土壤侵蚀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区多年土壤侵蚀模数整体有下降趋势但变化差异不显著(P>0.05),多年平均侵蚀模数为22.34 t·hm-2·a-1。1985年土壤侵蚀模数最大,2000年土壤侵蚀模数最小,1985—2000年呈下降趋势,2000—2018年呈上升趋势;(2)多年平均土壤侵蚀面积为2 956.07 km2,1985年土壤侵蚀面积最大,为4 047.14 km2,占总面积比例83%;2000年土壤侵蚀面积最小,为2 153.67 km2,占比44%。研究区1985—2000年以轻度、中度侵蚀强度类型为主,2000—2018年以微度、轻度侵蚀类型为主;(3)多年土壤侵蚀空间分布格局基本一致,土壤侵蚀综合指数由西至东增加,总体上呈现为东部侵蚀大于西部的特点,母哈尔沟土壤侵蚀综合指数最大,毛卜拉孔兑最小;(4)地形指数土壤侵蚀方程与通用土壤流失方程在土壤侵蚀模数和土壤侵蚀面积估算上均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46.
科尔沁典型地区流动沙地景观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3 s技术,对科尔沁典型地区进行取样,分析了在农业生产活动由强~弱~强的梯度变化过程中,流动沙丘斑块空间属性也有相应的变化规律。各级别从斑块的形状特点来看,在以牧业活动为主区域向以农业活动为主区域过渡中,流动沙丘斑块形状趋于复杂。同时,各级斑块面积与分维数的关联分析表明:当斑块面积极小时(<0.2km2)时,极易受外界影响而使得形状复杂;当斑块面积大于0.2km2时,斑块与分维数显著性较差,且为正相关,斑块面积的越大其稳定性越强。  相似文献   
47.
本文在3S技术的支持下采用缓冲区分析,从景观和斑块两个层次对蓬莱市城市辐射效应与景观结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景观层次上,随着城市辐射距离的增加,景观破碎化降低.在斑块层次上,蓬莱市的城市辐射效应对果园和水浇地的影响较大,最大距离是25km;对其他斑块类型影响不大.这表明山东半岛城市化进程加剧了景观的破碎化,而且这一过程主要是通过影响果园和水浇地斑块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48.
基于GIS的烟威地区旅游资源空间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应用GIS技术,对烟威地区旅游资源的结构和空间分布进行分析。以烟台、威海、蓬莱三个主要旅游城市为中心,以30km为最大缓冲半径,以5km为间隔距离做缓冲分析,揭示以三市为驻足地进行旅游的旅游景点空间分布信息及距可达景点的空间距离。基于区域内三条主要交通线路,以8km为最大缓冲半径,以2km为间隔距离做缓冲分析,为自驾车旅游者提供可达景点的空间信息。最后总结了该地区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的特征,提出了该地区旅游资源的开发理念及旅游发展的整体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49.
孙小艳  常学礼  张宁  韩艳 《中国沙漠》2012,32(2):568-573
为了更好地了解小麦高光谱特征与其地上生物量的关系,采用美国ASD公司手持便携式野外光谱仪(ASD Fieldspec HandHeld)在甘肃河西绿洲进行了小麦高光谱遥感地面观测。运用单变量线性和非线性回归分析方法,以不同绿洲为取样单元,建立4种NDVI-小麦地上生物量(ANPP)的地面光谱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各模型均达到极显著检验水平(小样区:α=0.01,n=20;大样区:α=0.01,n=34),通过对各个模型进行误差分析,确定基于同一绿洲和不同绿洲单元构建的最优光谱模型均为指数函数模型。其中,张掖绿洲、酒泉绿洲和河西绿洲模型分别为ANPP=0.1567e12.568NDVI(R2=0.8123)、ANPP=0.4082e11.108NDVI(R2=0.8321) 和ANPP=17.255e5.4326NDVI(R2=0.7369)。基于同一绿洲(小样区)构建的小麦光谱生物量预测模型在不同绿洲之间可以通用,但不能用于河西绿洲小麦估产;河西绿洲小麦估产要借助不同绿洲小样区构建的小麦光谱生物量模型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50.
科尔沁沙地景观基底选择对景观量化表征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景观生态学研究中,景观基底的选择与否在过去的研究中经常被忽视.在科尔沁沙地典型地区1975、1985、1995和2005年等4期遥感影像的解译结果的基础上,选择区内所15个分布有沙地的乡镇为研究范围,对是否选择基底对主要景观指数的影响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是否选择景观基底进行分析对景观形状指数、均匀度和连通性等有较大的影响,ANOVA分析表明,其P值分别为0.038、0.216和0.2200其次,从本身变化较小的景观分维数和对景观斑块类型数依赖较小的景观多样性指数来看,基底选择有否对其影响不大,其P值分别为0.790和0.523.第三,连通度指数受基底选择的影响较小(P=0.526),但是受阈限值选择的影响极大.因为随着阈限值的增大景观连通性会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