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4篇
  免费   274篇
  国内免费   253篇
测绘学   226篇
大气科学   202篇
地球物理   145篇
地质学   898篇
海洋学   120篇
天文学   30篇
综合类   154篇
自然地理   106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116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84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77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10篇
  1979年   4篇
  1976年   3篇
  1973年   7篇
  1959年   5篇
  1957年   4篇
  193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51.
王紹文 《地质学报》1932,11(1):71-79
OCCURRENCE. In 1918 Dr. W. H. Wong heard of the occurrence of beryl crystals in Tachingshan, north of Kueihua, from where the crystals were sent to Peiping, but he did not find the exact place of occurrence. Mr. H. T. Chang mentioned in his "Lapidarium Sinicum" that some of the Piyase in the Peiping market is not tourmaline but beryl and, this mineral was said to come from  相似文献   
952.
利用2003-2016年的CERES SSF(Clouds and the Earth"s Radiant Energy System Single Scanner Foorprint) 数据,对东亚不同区域的单层卷云物理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单层卷云量在东亚地区为25%-46%,低值区分布在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单层卷云云厚多为1.2-2.4 km,除南部地区外,东亚其他区域的单层卷云在冬季较厚。(2)东亚地区单层卷云冰粒子等效半径范围集中在22-32 μm,东部海域年平均值在14年中均为最大。冰水柱含量范围集中在12-30 g/m2,西部地区为主要高值区,14年的年平均值均大于24 g/m2。(3)单层卷云光学厚度的高值区(1.7-2.1)分布在青藏高原及其附近,低值多出现在西太平洋上空。东亚五个子区域的云光学厚度均在春季较大。  相似文献   
953.
槽波地震勘探技术经过长期发展与完善,在探测煤层内部构造发育、煤层厚度变化、夹矸分布形态等方面均取得了较为可靠的效果。为全面系统地了解槽波地震勘探技术,促进槽波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回顾了槽波地震勘探技术现状。首先,简述槽波地震勘探的原理;然后,依据槽波地震勘探的流程,按照震源激发、信号采集、预处理、信号提取、数据处理与分析的步骤,对相关技术的工作原理及方法进行分类整理,并对不同震源激发形式、信号提取方式以及数据处理技术做了对比分析;最后,系统总结了槽波地震勘探技术在煤厚分析、夹矸判别、构造识别等方面的工作和应用现状。目前,煤矿井下槽波地震勘探技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探测精度等难以满足地质探测需求,今后,开发槽波雷达提高槽波地震勘探的精度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54.
东昆仑纳赤台群晚二叠世孢粉化石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东昆仑造山带是我国西部一条规模宏大的造山带,它的形成时代及其演化格局涉及青藏高原构造格架和隆升机制研究的重要基础地质问题。它北隔柴达木盆地与祁连造山带相望,南与可可西里—羌塘地块为邻,西与西昆仑造山带相连,东与秦岭—大别造山带相接,地质位置极为重要。对东昆仑造山带形成的时代一直存在着不同的观点和认识,有人将其划为加里东期,也有人划为华力西期,造成这些分歧的关键是对纳赤台群的时代认识问题(李光岑等,1982)。纳赤台群是位于昆中断裂与昆南断裂之间的一套非均匀变质的地层,主要由灰绿色浅变质的复理石相的砂板岩、变砂岩和  相似文献   
955.
热带风暴“米克拉”异常路径特征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高空和地面常规资料、地转引导气流及热带风暴受力平衡中各力的分解,对“米克拉”异常路径进行分析,指出东移的西风槽影响着副高的进退,热带风暴移动路径主要受大型气压梯度力所牵引,并在台风内力作用下右偏于地转引导气流方向;热带风暴沿着高空正涡度的长轴移动。  相似文献   
956.
根据1951~2000年中国夏季月降水资料,用经验正交函数方法(EOF)分析了中国夏季降水分布特征和旱涝情况。  相似文献   
957.
青海东昆仑纳赤台群基质系统与外来系统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以野外地层观察与测量的客观地质事实为依据,论述了东昆仑地区纳赤台群的岩性特征和内部岩层存在的3种主要接触关系,进而进一步证实该群存在着基质系统和外来系统两大系统,二者并非连续沉积和同期产物。  相似文献   
958.
气象变化对人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象是组成人类生活环境的重要要素之一 ,也是变化最快、最复杂的要素之一。人类生活在这种气象多变的环境中生理和心理时时都在受其影响。剧烈的气象变化甚至会使部分人产生生理和心理疾病。世界卫生组织的一份统计资料表明 ,1982年至 1983年的厄尔尼诺事件使全球大约 10万人患上了忧郁症 ,精神病的发病率上升了 8% ,至于交通事故也增加了至少 5 0 0 0次以上 ,可见像厄尔诺事件这种异常的气象变化会导致人的心理异常。其原因是 ,异常气象事件能够引起全球气候发生异常或反常 ,引起异常气象灾害。在巨大的灾害面前 ,人们容易坐卧不安 ,精神…  相似文献   
959.
巨周 《地图》2002,(5):29-29
众所皆知,瑞士是一个有3种官方语言(德语、法语和意大利语)的联邦国家。根据瑞士宪法规定,该国的一切法律条文、政府公告、规章制度等都应同时以3种官方语言颁布。  相似文献   
960.
数字地质调查与填图技术方法研究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数字区域地质调查是地质调查主流程信息化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世界先进国家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的普遍趋。笔者根据世界先进国家在野外地质调查与填图采集技术方面的研究现状,结合我国实际,基于3S技术野外地质调查与填图信息化的新一代野外数据采集(器)技术,从改变传统的填图手段,提高研究精度、研究程度,加快研究(工作)周期和改变成果表现形式的技术方法研究着手,对野外地质调查与填图数字化采集技术、数据模型、技术流程、实现的工具与方法等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