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测绘学   3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5篇
天文学   7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依据卫星和地面的观测数据,分析了峰值流量达到或超过10 000 pfu(1 pfu=1proton.cm~2.s~(-1).sr~(-1))的超强太阳质子事件相伴的太阳耀斑、曰冕物质抛射(CME)驱动激波的曰地传播速度、源区的曰面经度、卡林顿经度以及相伴的磁暴等现象.研究表明,超强太阳质子事件源区的曰面经度范围为E30°Longitude≤W75°.超强太阳质子事件源区分布在2个卡林顿经度带,分别为130°~220°的区域和260°~320°的区域.超强太阳质子事件都伴随着强烈的太阳耀斑和快速CME,CME驱动的激波从太阳到地球的平均速度超过1200 km/s.除一个超强太阳质子事件相伴的磁暴略低于强磁暴外,其余8个都伴有Dst≤-100 nT的强烈磁暴.  相似文献   
12.
太阳活动周的幅度与活动区面积关系的统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太阳黑子的观测数据,首先分析了太阳活动周的幅度与太阳活动周内所有活动区面积总和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太阳活动周的幅度与太阳活动周内所有活动区面积总和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其次分析了太阳活动周的幅度与太阳活动周内最大活动区面积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太阳活动周的幅度与太阳活动周内最大活动区面积的相关性非常差,且一个太阳活动周最大活动区的出现时间与该太阳活动周的峰值时间并没有固定的时序关系.  相似文献   
13.
ADS 40数字航空摄影空三成果依赖于飞行时的机载IMU/GPS数据和地面GPS基站数据,以上两种数据源是基于大地坐标系WGS-84的,因此,ADS 40数字航空摄影空三加密是WGS-84坐标,若利用该成果必须进行坐标转换。本文分析ADS 40数字航空摄影测量坐标转换的数学原理,并通过实际生产实践检验该转换的精度。  相似文献   
14.
基于对城镇化质量内涵的理解,从人口、经济、社会、基础设施、生态、空间发展、发展效率、城乡统筹8个方面构建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2014年成渝地区13个城市城镇化质量进行测度,采用协调度模型对成渝地区城镇化水平与质量的协调状况进行评价,应用典型相关分析探讨成渝地区的区域差异。结果表明:成渝地区城镇化质量整体不高;区域内各城市城镇化质量综合得分差距明显,空间差异显著。在此基础上,采用聚类分析法将成渝地区13个城市划分为四大类型区:高质量类型区、质量较高区、质量一般地区、质量较低区。成渝地区的城镇化水平与质量协调度地域差异较大,整体水平较低。经济、人口、基础设施是成渝地区城镇化质量空间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北拉萨地体广泛发育白垩纪岩浆岩,但是对其岩石成因及其动力学背景仍存在争议。本次研究选取西藏洛隆地区冻错岩体为研究对象,在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进行了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冻错岩体主要为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且发育暗色闪长质包体;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花岗闪长岩(127.6±1.0 Ma, 129.9±0.9 Ma)和二长花岗岩(131.7±1.1 Ma)的形成时代为早白垩世;花岗闪长岩具有负的εHf(t)值(-12.9~-10.3)和古老的二阶段模式年龄(1 809~1 977 Ma);岩体花岗岩类的SiO2,Al2O3和全碱(Na2O+K2O)质量分数分别为67.01%~72.35%,14.37%~16.55%和6.49%~8.11%,里特曼指数(σ)为1.52~2.30,铝饱和指数A/CNK值为0.90~1.12,属准铝质-弱过铝质I型花岗岩类。闪长质包体SiO2,Al2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天文时间和纬度观测资料的残差值在天体测量仪器周围一定范围内的地震发生前夕出现短期异常波动的现象,及不同地区天体测量仪器的观测残差与地震关系的特征,认为地方铅垂线的震前异常变化是造成天文时纬观测资料的残差值出现异常波动的主要原因.相关的研究结果曾两次获得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本文还论述了该现象发展成为有效的短期地震前兆的可能性和目前该研究面临的情况,及利用天体测量仪器监测垂线变化及对其开展深入研究的意义.讨论了利用一定数量的天体测量仪器组建试验观测网对认识什么构造区带上的什么类型的地震更容易使处于何种构造区带上的时纬仪器提前出现残差异常,异常特征和时间提前量出现差别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异常与地震三要素的定量或半定量的关系,以及优化观测和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的必要性.讨论了组建观测网所需观测仪器的性能,简要介绍了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与山东科技大学测绘学院合作试制的新仪器的特征.再次提出了在多震的华北、西北地区组建试验观测网的建议,讨论了组网的意义、可行性和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7.
用JPL近年发布的地极坐标序列求得1893―1998年间极移的振幅序列,用最大熵谱分析方法求得了该资料序列包含的一些周期的参数,并利用小波变换方法分析讨论了其中的主要周期的变化.结果表明,极移振幅变化中存在着约6.5年和约40年的主要周期,且它们均具有一定程度的时变性.因此,在研究讨论极移与一些地球物理现象和自然灾害现象的关系时,应特别注意极移振幅中主要周期的时变特征.  相似文献   
18.
比较系统地分析了汶川地震发生时的天体位置、月亮白赤交角、太阳活动与地球自转等天文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从地震的孕育还是从发生来看这些天文因素的影响都是不可忽视的,是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的.  相似文献   
19.
2004年,Solanki等人利用树木年轮中δ14C含量变化重建的太阳黑子数序列研究太阳活动的论文被Nature发表,该黑子序列自1895年起向历史时期延伸了11400年.本文采用最大熵谱分析方法和小波变换方法分析了这一重建的太阳黑子序列,重点讨论太阳活动在千年尺度上的周期性波动.结果表明,太阳活动的长期变化中存在接近千年和略大于两千年的准周期信号,以及可能存在约7千年的波动,得到了这些准周期分量的参数.这些准周期分量的周期长度和振幅是随着时间变化的,文中给出了它们的时变图象并讨论了它们的时变特征.  相似文献   
20.
山东东营凹陷新近系明化镇组天文地层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东营凹陷明化镇组(狭义)相当于渤海湾地区明化镇组(广义)的上段。选取东营凹陷华8、郝科1等5口井的测井数据(SP、GR)进行了明化镇组天文地层研究。把本区东辛2-4井明化镇组顶界年龄值(2.588 Ma BP)作为5口井明化镇组顶界年龄值,根据频谱、数字滤波和小波分析结果,得出明化镇组各段的堆积速率、延续时间,并得出明下段底界平均年龄为10.794 Ma BP;明上段底界平均年龄为5.121Ma BP。东营凹陷明化镇组下段与国际地层表的中新世晚期及中国区域地层表的保德阶相当;明上段的底界可对比为上新世的底界(5.332 Ma BP),明上段相当于中国的高庄阶和麻则沟阶。在大约11—5 Ma BP期间中,曾有过几次环境突变:较强的突变大约发生在 10.873 Ma BP,较弱的是在 8.9 Ma BP,次强的是在7 Ma BP,最后发生的相当强的突变是在5.11 Ma BP前后。根据天文地层、天文周期、地球构造气候旋回等研究成果,在11—2.6 Ma BP期间,地球上可能存在过大约2Ma间隔的突变,并与区域或全球性的地层变化界线大体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