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81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36篇
地球物理   11篇
地质学   13篇
海洋学   125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41.
2014年夏季南海北部浮游植物群落结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薛冰  孙军  李婷婷 《海洋学报》2016,38(4):54-65
2014年8月20日-9月6日对南海北部(18°~22°N,114°~116°E)的11个站位进行了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调查,其中2个站位为时间连续站。共鉴定出浮游植物4门68属229种(包括变种、变型及未定种),其中硅藻门43属147种,甲藻门20属75种。浮游植物平均细胞丰度为16.318×103 cells/L,硅藻的平均细胞丰度为14.653×103 cells/L,占总丰度的89.80%,硅藻的分布决定了浮游植物的分布。近岸冲淡水含有丰富的营养盐,因此近岸海域的细胞丰度高于大洋海域,垂直分布表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本次调查的优势种为铁氏束毛藻(Trichodesmium thiebautii)、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拟脆杆藻(Fragilariopsis sp.)、短孢角毛藻(Chaetoceros brevis)、菱形海线藻(Thalassionema nitzschioides)、柔弱伪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delicatissima)、尖刺伪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pungens)、扁面角毛藻(Chaetoceros compressus)、洛氏角毛藻(Chaetoceros lorenzianus)以及海洋角毛藻(Chaetoceros pelagicus),各优势种的分布趋势相似,呈现出近岸高于外海的趋势。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与Pielou均匀度指数的平均值分别为2.37和0.56。浮游植物昼夜垂直变化明显。典范对应分析结果显示浮游植物空间分布主要受总氮盐、硅酸盐、微型浮游动物与盐度的影响。根据细胞丰度进行的站位的聚类分析显示浮游植物群落明显可划分为近岸群聚与大洋群聚。  相似文献   
42.
A study of coccolith assemblages from a box core from the central South Yellow Sea(SYS) was performed revealing fluctuations on their relative abundance(%) that can be related to climatic and hydrographic changes over the last 230 years(1780–2011). Total coccolith abundances ranged from 7.0 to 55.1×10~6 coccoliths·g~(-1)sediment. Although the abundance of different species varied widely throughout the core, seven taxa dominated the assemblage. Among these species, Gephyrocapsa oceanica was the most dominant species, and it showed an average percentage of 50.1%. The pattern of G. oceanica(eutrophic species) was opposite to that of the combined percentage of Braarudosphaera bigelowii and Umbilicosphaera sibogae(both oligotrophic species), indicating that in the Yellow Sea(YS), the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G. oceanica might be characteristic of nutrient availability.Similar patterns between G. oceanica and the Siberian High were observed on an inter-decadal time scale,indicating that the East Asian Winter Monsoon(EAWM) may be an important driver of ecological changes in the YS. When the EAWM prevails, both the Yellow Sea Coastal Current(YSCC) and Yellow Sea Warm Current(YSWC)strengthen, and the increasing nutrient availability and warmer water brought by the strengthened YSWC favor eutrophic and warm-water coccolithophore species, such as G. oceanica. This likely mechanism demonstrates that coccolith assemblages can be used as benign and reliable proxy for climate change and surface oceanography.  相似文献   
43.
渤海春季浮游细菌分布与生态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研究了 1 999年 4~ 5月渤海水体浮游细菌分布与生态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显示 ,渤海春季表层水体浮游细菌含量与水温和溶解性有机碳呈正相关 ,相关系数分别为 0 .6 0 1 (P<0 .0 1 )和0 .4 0 6 (P<0 .0 5 ) ,并与溶解氧含量呈负相关 ,相关系数为 0 .5 1 9(P<0 .0 1 ) ;底层水体浮游细菌含量与水温、溶解性有机碳 (dissolved organic carbon,DOC)、颗粒性有机碳 (particulate organic carbon,POC)和叶绿素 a含量呈正相关 ,相关系数分别为 0 .82 0 (P<0 .0 1 ) ,0 .6 6 1 (P<0 .0 1 ) ,0 .5 31 (P<0 .0 1 )和 0 .4 42 (P<0 .0 5 ) ,并与溶解氧含量呈负相关 ,相关系数为 0 .6 5 0 (P<0 .0 1 )。表明水温和DOC、POC含量是渤海水域浮游细菌含量的主要限制因子 ,而水体中的溶解氧 (dissolved oxygen,DO)含量与浮游细菌的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44.
2001年冬季渤海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研究了2001年冬季覆盖渤海56个测站的浮游植物物种及其群落特征。共发现浮游植物3门37属72种(不包括未定名物种)。物种主要以温带近岸型硅藻为主,优势种主要尖刺伪菱形藻、浮动弯角藻、偏心圆筛藻、具槽帕拉藻(Parnlia sulcata)和环纹劳德藻。其中的尖刺伪菱形藻、偏心圆筛藻和具槽帕拉藻是冬季渤海浮游植物的关键种。分析认为:细胞丰度的平面分布由浮游硅藻的分布所决定。同1983年同期资料相比发现,优势种没有较大变化,但其优势程度顺序和细胞丰度发生了一定的改变,整个浮游植物群落的细胞丰度有大幅度增加。冬季渤海浮游植物群落的多样性程度是低的。  相似文献   
45.
对国际上通用的浮游植物定量生物学基础研究方法——Utermhl方法的应用进行了介绍,并对此方法的不足之处和误差来源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误差的统计方法提出进一步改进.同时,指出了我国现有海洋调查中浮游植物定量研究方法的不足之处,建议以Utermhl方法替代网采方法作为今后中国海洋浮游植物定量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手段.  相似文献   
46.
赤潮生物浮动弯角藻名称小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孙军  刘东艳 《海洋科学》2003,27(6):45-46
浮动弯角藻(Eucampia zodiacus Ehrenberg)是中国和世界范围海域常见的浮游性硅藻,它常能引起赤潮。在世界各地都有其赤潮的报道,在中国的青岛胶州湾、厦门海域和香港水域都曾有其赤潮的报道。  相似文献   
47.
SBY2-1型空气超声波浪仪是基于超声测距原理和海面高度变化时间序列数据分析技术的新型波浪仪。论文详细阐述了该仪器的原理、系统组成和工作流程,并介绍了该仪器的计量检定情况和现场的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48.
对国际上通用的浮游植物定量生物学基础研究方法———Uterm¨ohl方法的应用进行了介绍 ,并对此方法的不足之处和误差来源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 ,对误差的统计方法提出进一步改进。同时 ,指出了我国现有海洋调查中浮游植物定量研究方法的不足之处 ,建议以Uterm¨ohl方法替代网采方法作为今后中国海洋浮游植物定量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手段  相似文献   
49.
2001/2002年夏季南极普里兹湾及其邻近海域的浮游植物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报道了 2 0 0 1 /2 0 0 2年夏季南极普里兹湾邻近海域 3 7个大面测站浮游植物的调查结果。经初步鉴定共有浮游植物 3门 3 7属 86种 ,其中硅藻在种类和细胞丰度上占绝对优势 ,其次为甲藻。主要优势种为克格伦拟脆杆藻 (Fragilariopsiskerguelensis)、细条伪菱形藻 (Pseu do nitzschialineola)、短拟脆杆藻 (Fragilariopsiscurta)和赖氏束盒藻 (Trichotoxonreinboldii)等南极特有种类和常见种类。调查区浮游植物分为两个群集 ,分布在 6 7°S以南的普里兹湾内的群集主要以克格伦拟脆杆藻、短拟脆杆藻、胡克星脐藻 (Asteromphalushookeri)和南极弯角藻 (Eu campiaantarctica)等南极特有种类和常见种类为主 ;分布在 6 7°S以北的大洋海域的群集主要以细条伪菱形藻、赖氏束盒藻、拟膨胀伪菱形藻 (Pseudo nitzschiaturgiduloides)和羽状环毛藻(Corethronpennatum)等南极常见种为主。调查区浮游植物的平均细胞丰度为 (8796± 2 92 85 )ind/L ,细胞多分布于海水的表层 ,密集区分布在 6 7°S以南的普里兹湾内 ,浮游植物的细胞丰度同硝酸盐的浓度密切相关。调查区浮游植物的多样性程度是低的。  相似文献   
50.
利用郯庐断裂带安徽段及“霍山窗”区域的跨断层水准测量资料,运用断层形变累积率及年滑动速率比方法计算各测线近20 a的观测数据,研究区域内断层活动及能量积累的整体空间演化特征,梳理各测点所跨断裂带的断层形变特征及变化过程,从空间分布和时间演化的角度探讨断层活动特征与安徽及邻近地区中强地震的关联性。结果显示:1)郯庐断裂带安徽段断层形变累积率总体高于“霍山窗”区域,震前存在高值聚集、区域分界、高密度低值梯度带等特征,显示震前的应力积累背景;2)安徽地区断层活动明显受郯庐断裂带整体活动的影响,区域性差异和阶段性变化显著;3)断层形变的年滑动速率比异常对地震活动的判断具有一定的指示作用,主要表现为震前2个月~1 a的高值异常及多个测点的群体性异常等特征,随着震级的增大,异常分布范围和变化幅度均有所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