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15篇
测绘学   89篇
地球物理   9篇
海洋学   12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1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71.
首先介绍了TEQC在GPS测量数据预处理中的基本功能,包括:格式转换、数据编辑、质量检核,然后结合实测数据对TEQC在GPS数据质量检核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仅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72.
随机误差是陀螺误差分析中重要的一部分,将Allan方差用于陀螺随机误差分析中,首先介绍了Allan方差的计算步骤,其次详细论述了随机误差的类型及其在Allan方差双对数图中的表现形式,最后通过仿真以及实测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Allan方差可以对各种误差源的统计特性进行辨识,是一种简单实用的陀螺随机误差识别方法。  相似文献   
73.
整数相位钟法精密单点定位模糊度固定模型及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帅  孙付平  郝万亮  刘婧  李海峰 《测绘学报》2014,43(12):1230-1237
精密单点定位(PPP)模糊度固定方法有3种:星间单差法、整数相位钟法和钟差解耦法,但目前仅法国CNES公开发布用于整数相位钟法PPP模糊度固定的产品,因此研究基于整数相位钟法的用户端PPP模糊度固定模型很有必要.本文分析了整数相位钟法PPP模糊度固定模型,着重指出该模型与传统浮点解PPP模型的区别;提出一种顾及质量控制的逐级模糊度固定策略用于具体实施PPP模糊度固定.大量动态PPP解算试验表明:与浮点解PPP相比,固定解PPP具有更快的收敛速度且定位精度和稳定性更好.  相似文献   
74.
毫米级地球参考框架的实现需要毫米级的动态维持技术。目前的动态维持技术主要有基于线性速度的线性维持技术、综合考虑基准站非线性运动和地心运动的非线性维持技术以及历元参考框架技术。首先简要总结了线性维持技术的发展现状,从影响机制和坐标时间序列两个角度,围绕坐标非线性变化的建模方法,重点梳理了非线性维持技术的研究进展;然后对历元参考框架的实现过程及其在参考框架维持中的应用进行了介绍;最后基于对现状的分析,提出了实现毫米级地球参考框架动态维持需要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75.
孙付平  赵铭 《天文学进展》1995,13(2):132-142
简要阐述了用空间大地测量方法测量和研究现代板块运动的理论、方法和进展。简单介绍了测定原理和实测现状,以及用实测资料建立板块运动模型的理论和方法;重点讨论了板块运动在最近十几年的研究进展;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作了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76.
为了对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单点定位精度进行分析,考虑到北斗星座中三种异质卫星对应的观测量精度不同,采用加权定位法进行解算,实测结果表明,系统水平定位精度优于5m,高程方向优于10m,东向方向定位精度最高,系统可以满足亚太区域导航需求。  相似文献   
77.
用甚长基线干涉测量数据检测冰期后地壳回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甚长基线干涉测量(VLBI)技术提供的实测站速度和地球物理模型ICE_4G提供的数据,采用实测站速度法和基线长度变化率法分别检测了冰期后地壳回弹的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对用空间技术求解的实测值和用ICE_4G模型求解的估计值进行线性拟合和相关分析,两者的相关系数达到08~09,表明空间技术已经能够检测1~10mm/a的冰后回弹运动;在方向上两者基本一致,在量级上,实测结果的绝对值比模型估计值系统性的偏大约20%,表明当前冰期后的地壳回弹运动比地质时期要猛烈.  相似文献   
78.
导航传感器间的时间同步是保证全球定位系统/惯性导航系统(GPS/INS)组合导航系统实现的重要前提。详细分析了时间异步产生的原因,归纳了GPS/INS组合导航时间同步的实现思路,阐述了现有的典型时间同步方法。为GPS/INS组合导航系统时间同步设计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79.
组合GPS和VLBI数据建立板块运动模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GPS和VLBI的组合数据,解算了北美、欧亚、太平洋等12板块之间的相对运动欧拉矢量,得到了实测的板块运动模型GVM1。与地学模型(NUVEL1A)的比较指出,GVM1大体上与地学模型一致;EURANOAM的极位置与NUVEL1A的相应极比较接近,旋转速率略微偏大;澳大利亚板块在最近几年内是稳定的;太平洋板块与其他板块对的极位置与地学模型较为接近,这表明多种技术的组合数据提高了板块运动模型建立的精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80.
在并置站上对GPS和VLBI两种空间技术测定的地心坐标进行了比较,经过历元统一、偏心改正和七个转换参数之后,得到了两种空间技术地心坐标之间的不符值,其可以认为是这两种空间技术的真正实现精度,这两种地心坐标三个坐标轴方向分量的外符精度都在1 cm之内,试验说明了GPS和VLBI确定的地心坐标已达到毫米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