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9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28篇
地球物理   53篇
地质学   17篇
海洋学   24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1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5 毫秒
31.
海洋内孤立波是一种特殊的内波,它能够长距离的传播而保持波形的基本不变。世界上很多海域都观测到了内孤立波的存在,我国南海也是内孤立波频发的典型海区。本文介绍了内孤立波的生成机制、南海内孤立波的研究现状并探讨了南海内波的源、最后介绍研究内孤立波所用的传播模型,认为建立水平二维的内孤立波传播模型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2.
1 .IntroductionSubmarine pipelines have been worldwide utilizedinthe field of offshore oil/gas exploitation.Inmany cases ,the pipelinesinitiallyresting onthe seabed may become suspended due toseveral reasonssuch as installation on an uneven seabed or scou…  相似文献   
33.
邓文泽  孙丽 《中国地震》2021,37(3):737-744
采用远场地震波资料和有限断层反演方法获得2021年7月29日6时15分(UTC)美国阿拉斯加州以南海域MW8.2地震的震源破裂过程模型,探讨此次地震发生的动力学背景。破裂过程反演的结果显示这次地震的滑动量分布比较集中,破裂长度约为160km,地震主体破裂发生在20~40km深度范围内,破裂由深部向浅部发展,表明此次地震释放了俯冲带浅部的应变能,破裂持续时间近120s,破裂面上最大滑移量达5m。此外,主震破裂区域中的余震分布较小,大部分余震发生在主震南部,出现这种现象表明震源区的破裂较为彻底并触发了俯冲带浅部位置的地震,本次地震的有限断层反演结果和余震分布均显示破裂向东发展,但未破裂至震中以西的舒马金空区,表明舒马金空区东部的地震危险性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34.
西藏曲水碰撞花岗岩的混合成因:来自成因矿物学证据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西藏曲水碰撞花岗岩地处冈底斯构造-岩浆带中部,呈东西向平行雅鲁藏布缝合带分布.该岩体以花岗闪长岩、石英闪长岩为主,其次为石英二长闪长岩.岩体内普遍发育微粒镁铁质包体.对花岗闪长岩、石英闪长岩及微粒镁铁质包体的成因矿物学研究结果显示:(1)斜长石发育环带且边缘和核部偏基性,幔部酸性;(2)斜长石斑晶边缘常含有角闪石、黑云母等暗色矿物包体;(3)钾长石X射线结构分析显示自核部向边缘温度呈现逐渐升高的特点;(4)长石矿物中普遍含有较高的Cr、Ni、Co元素,明显不同于壳熔花岗岩;(5)角闪石、黑云母矿物MgO含量高于典型壳熔花岗岩;(6)包体中发育针状磷灰石和角闪石,显示为岩浆淬冷的结果.上述特征不可能用正常岩浆分异作用来解释,而更可能是壳-幔岩浆混合作用的结果.采用矿物温压计所得到的结果也符合混合后的岩浆演化特征.  相似文献   
35.
By linear regression and orthogonal regression methods, comparisons are made between different magnitudes (lo-cal magnitude ML, surface wave magnitudes MS and MS7, long-period body wave magnitude mB and short-period body wave magnitude mb) determined by Institute of Geophysics, China Earthquake Administration, on the basis of observation data collected by China Seismograph Network between 1983 and 2004. Empirical relations between different magnitudes have been obtained. The result shows that: 1 As different magnitude scales reflect radiated energy by seismic waves within different periods, earthquake magnitudes can be described more objectively by using different scales for earthquakes of different magnitudes. When the epicentral distance is less than 1 000 km, local magnitude ML can be a preferable scale; In case M<4.5, there is littl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magnitude scales; In case 4.5MS, i.e., MS underestimates magnitudes of such events, therefore, mB can be a better choice; In case M>6.0, MS>mB>mb, both mB and mb underestimate the magnitudes, so MS is a preferable scale for deter-mining magnitudes of such events (6.08.5, a saturation phenomenon appears in MS, which cannot give an accurate reflection of the magnitudes of such large events; 2 In China, when the epicentral distance is less than 1 000 km, there is almost no difference between ML and MS, and thus there is no need to convert be-tween the two magnitudes in practice; 3 Although MS and MS7 are both surface wave magnitudes, MS is in general greater than MS7 by 0.2~0.3 magnitude, because different instruments and calculation formulae are used; 4 mB is almost equal to mb for earthquakes around mB4.0, but mB is larger than mb for those of mB≥4.5, because the periods of seismic waves used for measuring mB and mb are different though the calculation formulae are the same.  相似文献   
36.
为了明确大兴安岭地区不同类型多年冻土区灌丛—薹草沼泽植物群落组成和物种多样性的差异,于2015年8月和2018年8月,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利用Margalef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Cody指数、Sorenson指数研究调查区域植物群落的α多样性和β多样性特征。研究结果表明,2015年8月和2018年8月分别共记录植物10科15属18种和16科21属24种;大兴安岭不同类型多年冻土区灌丛—薹草沼泽指示物种存在差异,图强湿地(大片连续多年冻土区)灌丛—薹草沼泽植物群落物种组成有向温度相对较高的南瓮河湿地(零星岛状多年冻土区)灌丛—薹草沼泽植物群落物种组成方向发展的趋势;图强湿地、新林湿地(不连续岛状多年冻土区)和南瓮河湿地灌丛—薹草沼泽中植物群落的平均Margalef丰富度指数分别为1.607、1.431和1.754,平均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016、1.333和1.272,平均Pielou均匀度指数分别为0.429、0.590和0.533;图强湿地与新林湿地的灌丛—薹草沼泽植物群落物种之间的更替速率较快,二者灌丛—薹草沼泽中的植物群落较相似。对比不同类型多年冻土区灌丛—薹草沼泽植物群落物种组成与多样性变化发现,灌丛—薹草沼泽中的植物对气候变化有潜在响应,但是,植物应对气候变化也与物种自身性质和立地环境有关,尚需进一步开展长期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37.
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是中国南方地区第四纪的代表性哺乳动物群,常见种属多见于亚热带地区,少数种属在自然状态下主要分布于热带-南亚热带地区,如猩猩、长臂猿、亚洲象和绝灭种巨貘、中国犀的现生种貘、犀等热带种,它们的存在指示了具热带气候性质的中亚热带南部的森林环境.本文在确定中国南部OIS 5e时期此类动物群种属构成与分布特征的基础上,主要以热带种属的分布及其北界为依据,推断出中业热带北界分布至秦岭-淮河以南,较现今北移约3°,1月份平均温较今高约4~5℃,年均温高约3℃,说明在现今的亚热带地区盛行中亚热带-热带的气候环境,发生了较大的生物-气候带变迁.该变迁事件对应于全球气候变化的高温期和35°N冬半年天文辐射总量的峰值,是全球气候变化影响下的结果.  相似文献   
38.
为确定不同遥感数据源在县级尺度进行干旱监测的能力,利用环境减灾卫星、SPOT4和RAPIDEYE数据分别构建了垂直干旱指数、修正垂直干旱指数和温度植被干旱指数,以河北玉田县为例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环境减灾卫星的垂直干旱指数和修正垂直干旱指数变化与RAPIDEYE趋势一致,在冬小麦拔节期,当土壤含水量较高时,两指数值起伏变化不明显;在抽穗期,两指数能较好反映各层土壤含水量的起伏变化。而基于SPOT4的修正垂直干旱指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土壤含水量的变化特点,垂直干旱指数对土壤含水量变化不敏感。从数据源选取角度,环境减灾卫星和RAPIDEYE在县级尺度具有较好的干旱监测能力。由于基于环境减灾卫星的温度植被干旱指数与冬小麦单产具有显著以上水平的相关性,据此建立的线性估产模型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旱灾预警模型。  相似文献   
39.
ArcEngine插件式GIS二次开发框架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丽  高飞  胡小华  马传松 《测绘科学》2011,36(5):214-216
本文针对GIS实际二次开发模式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一种更易于开发应用程序的框架模式,框架基于ArcEngine与NET平台进行开发,采用插件武开发技术,按照ArcObjects框架接口规范,在ArcEngine下实现、重写框架类并进行封装而成,通过动态配置管理方式动态地生成菜单、停靠窗体和工具栏等,可以方便地定制应...  相似文献   
40.
应用Winding-Number算法,快速确定中国地震地理位置名称(精确到县市区一级),查询过程具有准确性、高效性和误差小等特点.根据实际要求,将地名查询程序应用到F-E分区程序,可得到中国地震地理位置详细名称,顺应地震观测报告的出版要求,为地震基础科学研究提供便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