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77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8篇
地质学   237篇
海洋学   28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301.
滇西临沧花岗岩基新生代剥蚀冷却的裂变径迹证据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揭示临沧花岗岩基的剥蚀冷却历史,探讨印藏碰撞对滇西的影响,对6块临沧花岗岩基样品进行锆石和磷灰石裂变径迹测定,并利用模拟退火法对其中5块样品的磷灰石裂变径迹数据进行非线性热史反演,估算了不同时期的剥蚀量和抬升量. 结果表明,岩基自印藏陆陆碰撞以来经历了两期冷却事件,早期冷却速率仅5~10 ℃/Ma,晚期冷却速率明显增高,特别是近3 Ma以来的冷却速率达到16~20 ℃/Ma;两期总剥蚀厚度可达3300~3500 m. 分析表明冷却事件与印藏碰撞关系密切,早期冷却是在印藏碰撞影响下,临沧岩基卷入逆冲推覆运动而遭遇抬升、剥蚀的结果;晚期冷却则是上新世以来,特别是3Ma以来岩基经受整体的强烈抬升、剥蚀的结果,该期构造抬升量约为672~1263 m;裂变径迹资料还揭示印藏碰撞先影响南部岩体,随后才波及到岩基中北段.  相似文献   
302.
湘东北地区发育一套晚燕山期(距今85~95Ma)的细碧质玄武岩。该岩石具碱性-拉斑质玄武岩亲和性,矿物成份以钠长石为主,呈斑状和交织结构,气孔—杏仁构造发育。富钠低钾,轻稀土元素富集而重稀土元素亏损,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可变地亏损或富集,高场强元素(HFSE)Th、U、Ti和Hf相对富集而Y、Yb、Zr、P及Nb和Ta表现适度的亏损。Nd同位素成份(εNd(t)=-1.29~0.66)则暗示该岩石并不起源于软流圈地幔。结合中生代华南地区特别是江南造山带大地构造演化,该细碧质玄武岩应产于板内构造环境,起源于一个不太富集的陆下岩石圈地幔低度熔融,可能与晚三叠世扬子地块与华北地块的碰撞导致华南大陆内部因古缝合线或古深断裂活化而诱发的陆内造山事件有关。湘东北晚燕山期细碧质玄武岩是华南燕山期陆内造山运动的后造山阶段于距今90Ma左右开始的岩石圈沿长沙—平江断裂伸展裂陷的产物。郯庐断裂可能向南延伸至湖南境内。  相似文献   
303.
广东罗定龙塘碱性花岗岩锆石SHRIMP定年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夏斌  林清茶  张玉泉 《地质科学》2006,41(3):511-517
龙塘碱性花岗岩位于广东云开大山地区,属罗定泗纶混合岩田区,其中的锆石均为具有老核新壳的变质复合型锆石。SHRIMP定年结果,新壳6个测点加权平均年龄为265±1.8Ma,反映该岩体的成岩年龄,相当于中二叠世,属于海西晚期。老核获得最大的U-Pb年龄为1098Ma,相当于中元古代;457Ma和414Ma可能是新壳和老核的混合年龄。根据锆石的成因类型,结合微观所见的岩石结构(反映沉积变质成因的粒状变晶结构和花岗变晶结构等),表明该碱性花岗岩的成因可能是砂泥质沉积物经变质而成。  相似文献   
304.
藏南罗布莎蛇绿岩辉绿岩中锆石SHRIMP测年   总被引:34,自引:2,他引:32  
罗布莎蛇绿岩是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带东段出露较好,也是研究程度较高的蛇绿岩片之一。对该蛇绿岩的形成时代至今存在分歧。本文获得该蛇绿岩辉绿岩中的锆石SHRIMPU-Pb定年的结果为162.9±2.8Ma,表明该蛇绿岩的形成时代为中侏罗世,同时发现,在罗布莎地区新特提斯洋形成时,可能存在地幔熔融的岩浆在扩张脊上涌过程中俘获老洋壳或者深海沉积物中锆石的情况;并且在侵位过程中,在该蛇绿岩的局部由于蚀变而产生了变质锆石。  相似文献   
305.
苦子干钾质碱性杂岩体主要由正长岩类和花岗岩类组成,其中透辉石正长岩主要造岩矿物为钾长石和透辉石,透辉石花岗岩主要造岩矿物为钾长石、斜长石、石英和透辉石。杂岩体中赋存的透辉石和钙铁辉石,均属于钙质辉石。两种岩石均属于钾质碱性岩,具有富碱、高钾、富钙的特征;富集Rb、Ba、Th、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Pb,贫Nb、Ta、Zr、Hf、Ti等高场强元素;稀土元素含量高(ΣREE=372. 37×10 -6~1218. 07×10 -6),富集轻稀土(LREE/HREE=21~37),具有轻微的铕负异常(Eu/Eu*=0. 66~0. 84)。锆石U Pb定年显示,透辉石正长岩成岩年龄为11. 7±0. 1 Ma,透辉石花岗岩成岩年龄为11. 0±0. 3 Ma,均属于喜马拉雅期,相当于中新世末。两类岩石锆石εHf(t)范围在-9. 4~-5. 5之间,介于球粒陨石与下地壳之间。研究表明,印度大陆与欧亚大陆碰撞,导致西昆仑 喀喇昆仑地区岩石圈大幅度缩短并加厚,引发加厚岩石圈拆沉引起软流圈物质上涌底侵,使得加厚下地壳物质的重熔,伴随地壳的拉张和抬升,最终形成苦子干钾质碱性杂岩体。  相似文献   
306.
复杂构造建模技术综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前复杂构造建模技术是地震资料处理中的技术瓶颈.本文主要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常用的复杂构造建模技术,包括层位标定技术、地层追踪技术、面块切片技术,以及相干体、方差体和三维可视化技术等,并分析了各自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307.
袁媛  孙康远  陈刚  董金芳  夏斌 《气象科学》2022,42(6):825-834
基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C波段双偏振雷达观测数据,结合探空和地面实况资料,对2016年7月7日发生在南京地区的一次强降水超级单体过程进行双偏振雷达变量特征分析。结果表明:(1)当后向传播和多单体合并造成02—03时出现129.2 mm·h^(-1)极端强降水时,最强回波Z H约60 dBZ,差分反射率因子Z DR达5 dB,差分相位常数K DP超过8(°)·km^(-1)。K DP大值区与地面上小时雨强极大值中心存在较好的对应关系。反射率因子Z H、差分反射率因子Z DR、差分相位常数K DP与小时雨强也有显著的正相关。(2)强降水超级单体发展旺盛阶段,垂直运动明显增强,上升气流活跃,冰雹和霰占的比例高,-20°C以上存在深厚的混合相态区,闪电的频次和强度明显增强,分钟雨强增大。相关系数小值区ρHV以及Z DR弧超前于超级单体1个体扫发生,并可以指示超级单体底层上升气流区的位置。Z DR环与相关系数ρHV环对确定中层上升气流的位置具有指示意义。Z DR柱可用于识别主上升气流的位置,K DP柱的位置与地面小时雨强中心存在较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