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60篇
测绘学   28篇
大气科学   32篇
地球物理   35篇
地质学   159篇
海洋学   52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25篇
自然地理   3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82.
北山地区早古生代板块构造特征   总被引:35,自引:2,他引:3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位于甘肃省西北边界和内蒙古自治区西端的北山地区,早古生代大地构造单元由塔里木板块东段北缘和北侧贝加尔期分裂出来的旱山微板块组成,其间被石板井-小黄山蛇绿混杂岩带所分隔。在漫长的构造演化进程中发育有蛇绿岩带。同时,经历了大西洋型、安第斯型(?)和西太平洋型大陆边缘的演化阶段,陆壳增厚,地壳成熟度增加,由大洋地壳和过渡型地壳向大陆型地壳转化。晚古生代初,全区进入板内活动时期。  相似文献   
83.
本文利用沙坪坝基本气象站2005~2010年逐日08,20时L波段雷达探空资料,对不同类型雾日期间边界层逆温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季节上来看雾日主要发生在秋冬季节,雾日期间不论是08时还是20时均有多层逆温存在,各类型雾日逆温温差均为08时大于20时,而逆温强度表现为20时大于08时,不论是雾日,轻雾日还是浓雾日,08时逆温层厚度都比20时要厚。总的来说,浓雾日的逆温层各要素都体现逆温特征较为明显的特点,逆温温差越大,逆温层厚度越厚,也就更容易形成浓雾,同时08时的各逆温要素均高于20时,08时逆温特征也更为明显,在这时段也就更容易形成雾。   相似文献   
84.
利用区域气候模式RegCM4.5,分别选取不同陆面参数化方案和空间分辨率,对5个长江流域降水异常年份进行短期气候回报试验,分析对气温和降水预测效果的影响及其最优组合。结果表明:空间分辨率的提高可以改善流域降水和气温的预测性能;而不同陆面方案引起的地表净辐射能量分布不同及其地表蒸散差异,最终导致流域内气温和降水预测效果不一致。RegCM(CLM4.5+30 km)对流域内小雨预测结果最好,而RegCM(BATS+30 km)预测流域内大雨和暴雨效果最优;RegCM(CLM3.5+30 km)对流域内气温预测能力最好。  相似文献   
85.
表层海水古温度的重建是古海洋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其反演的表层洋流的演化对全球气候变化研究意义重大。近年来,3种新兴的地球化学温度指标(Mg/Ca、Uk′37和TEX86)应用十分广泛,但也是各有利弊。在冲绳海槽地区,不同古温标的应用结果差异较大,机理有待进一步探讨。从全球角度总结了3种古温标的适用性及优缺点,剖析了具体应用过程中不同古温标的区域性和时间性差异。重点综述了冲绳海槽区古温标研究历史和研究现状,强调了区域性古温标适用性研究的重要性,提出了该区域末次冰消期以来古温度演化机理研究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86.
通过对准噶尔盆地南缘泥页岩分布情况、厚度、面积、总有机碳含量、热演化程度、有机质类型、矿物岩石成分等因素的分析,确定了准噶尔盆地南缘侏罗系八道湾组、三工河组和西山窑组、二叠系芦草沟组、红雁池组以及石炭系是页岩气发育的有利层位。经过对有利层位的页岩气富集条件分析,并利用镜质体反射率(Ro)等值线、泥岩厚度等值线和总有机碳含量(TOC)等值线进行叠加的分析方法,最终确定霍玛吐背斜带西北缘、沙湾凹陷和莫南凸起三者过渡区域的侏罗纪地层,阜康凹陷与阜康断裂带过渡区域的侏罗纪地层,柴窝堡坳陷达坂城凹陷和永丰凹陷二叠纪地层埋藏较浅处,以及齐古断褶带石炭纪地层埋藏较浅处等4处为页岩的有利发育区。  相似文献   
87.
福建主要港湾水体中几种悬浮物质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福建主要港湾水产养殖容量研究”项目成果,报道了2000~2001年福建15个港湾水体中几种悬浮物质含量的调查资料,讨论了它们的分布状况.这几种悬浮物质含量与养殖生物的生长状况有着密切相关,也是某些生物的营养源,现场调查的结果为计算贝类养殖容量提供了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88.
89.
作者基于信息熵理论,以溢油事故对海洋天然渔业损害为切入点探讨海洋生态系统可持续承载力损害评估方法。论文从生态系统状态、功能、污染、修复等4个方面构建了熵流和熵产生指标体系,以"塔斯曼海"轮溢油事故为例进行计算和评估,结果表明:溢油使海洋生态系统的价值产出能力下降94.7%、总的承载力下降194.9%,溢油治理的效果小于溢油对生态承载力的损害。本评价是现有溢油生态损害评价的补充,可为长期生态损害评估、生态修复和环境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0.
滇东北会泽地区位于扬子板块西南缘,发育小米落叠加褶皱。褶皱发育在小江断裂、会泽断裂、雨碌断裂所围限的三角区内,呈"弓"字形展布。小米落叠加褶皱野外特征反映小米落向斜经历了由轴迹近SN向至弯曲变形呈"弓"字形演化的过程。对会泽断裂及雨碌断裂进行详细野外解析,发现会泽断裂经历了由压性至右行压扭性再发展为左行压扭性的演化过程;雨碌断裂经历了由压性至右行压扭性转变的过程。应力场特征反映在区域应力作用下,受断层调整作用的影响,会泽地区依次受到近EW向、近NW向、和NE向挤压应力作用。通过对会泽及周缘地层接触关系进行分析,结合会泽地区新生代沉积盆地电子自旋共振(ESR)的年代学特征,确定了叠加褶皱形成时代为始新世晚期(25~38Ma),于渐新世晚期((17.8±1.7)Ma)和更新世(0.75~1.05Ma)被叠加改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