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60篇
测绘学   28篇
大气科学   32篇
地球物理   35篇
地质学   159篇
海洋学   52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25篇
自然地理   3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新疆主要造山带地壳发展的五阶段模式及成矿系列   总被引:59,自引:1,他引:59  
按汉尼克(1981)提出的简单剪切模式,大陆解离是沿一条缓倾斜的拆离带发生移离。随着拆离的发展,上地慢软流圈隆起追随拆离面下降的一侧迁移,而始终处于解离大陆一侧边缘的下方(而不是在拉伸洋盆的中线上)。因此,在有上地幔软流圈隆起对应的陆缘一侧,会产生大量火山—深成岩浆作用(主要是上地幔物质的渗入),称为“岩浆型被动陆缘”(旧称“火山型被动陆缘”);而另一侧,则仅表现为地壳表层的构造破坏和陆源碎屑堆积作用,即经典意义上的大西洋型被动陆缘,称为“非岩浆型被动陆缘”。裂谷一般地可看成是上述解离过程初期阶段的产物。上述过程的几种构造环境下的地壳,都具有厚度减小、地壳渗透性增加、成熟度降低的特点,称为“拉张型过渡壳”。拉张型过渡壳阶段是陆同型造山带地壳发展中必不可少的阶段。它的标志性建造是双峰式火山岩建造(岩浆型被动陆缘)和巨厚陆源碎屑岩夹基性火山岩建造(非岩浆型被动陆缘),建造序列由稳定性类型向非稳定性类型演化,地球化学表现出成熟度不断降低的趋势。当基底陆壳拉伸减薄至零时,出现洋壳,洋壳阶段的产物为蛇绿岩建造。当扩张终止,洋盆开始消减,两侧陆缘演化即进入“汇聚型过渡壳阶段”。在汇聚阶段中,前两阶段形成的产物被强烈堆挤  相似文献   
102.
南天山库勒湖变质岩系的构造变形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库勒湖变质岩系以断片形式出现于南天山造山带中,出露宽度约3.5km。主要由层状大理岩、黑云母石英片岩、糜棱岩化大理岩和碳质灰岩组成。黑云母石英片岩的Rb-Sr全岩等时线年龄为606.3±4.39Ma,薄层碳质岩中产晚元古代的疑源类化右和微古植物碎片,如黑色六面膜片Brocholaminarianigrita等。该套前寒武系发育有4期变形:第1期变形发生于606.3Ma左右,形成矿物的生长线理和片理、大理岩;第2期变形形成于370~335.51Ma,为变质岩系的主变形期,表现为拉伸线理、流劈理及韧性剪切带的形成;第3期变形成生于259Ma左右。以发育开阔褶皱,平卧、翻卷褶皱及拉伸线理的褶皱为特征;第4期变形主要为脆-塑性变形,可能发生于146Ma左右,发育有脆性道冲断层、破劈理和引曳褶皱。这4期变形反映了南天山造山带中的构造演化热事件。  相似文献   
103.
源岩层系油气已成为世界油气工业体系中举足轻重的重点领域,未来发展潜力很大。本文通过深入解读含油气源岩层系的地质形成条件,发现储集层属性和烃源岩属性在根本上决定了源岩层系油气成功开发的技术路径。储集层属性是指储集层储存和渗滤油气的物理性质及其相互关系,地史时期微—纳米级孔- 喉- 缝系统充注和聚集了大面积连续型油气资源,人工压裂形成缝网系统突破了致密储层的连通属性短板,成功开发了规模油气资源,突破流动属性短板可能是另一个发展方向。烃源岩属性是指烃源岩滞留、转化和排出油气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其相互关系,包括已转化的滞留油气和未转化的残留有机质,滞留及潜在烃类资源规模巨大,地下人工加热等方式理论上可突破烃源岩的有机质数量和成熟度属性短板,可能是实现成功开发的有效路径。储集层属性和烃源岩属性是实现源岩层系油气规模发展的内在潜质基础,公共属性参数是外部环境基础。造缝产烃还是改质造烃?前提是准确研判优选何种内在属性参数,基础是系统整合优化所有外在属性参数,推动实现源岩层系油气商业化可持续发展,未来中低熟富有机质页岩及油页岩、中高熟富气态烃页岩层系、低变质程度富油煤岩、深层可气化煤炭等是值得期待的战略发展领域。  相似文献   
104.
建筑垃圾堆山工程中软土地基稳定性评价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建筑垃圾进行堆山工程,一方面给垃圾的处理、堆放提供了一条废弃资源再生利用的新途?另一方面也产生了一些与软土地基有关的工程问题,尤其是地基的稳定性问题.基于软土地基BIOT固结有限元构式及程序的基础,对建筑垃圾堆山工程分级加荷施工过程中,软土地基的固结变形、孔隙水压力分布等进行了弹塑性有限元计算分析,分别从应力和位移两个角度,采用侧向位移速率法、有效应力途径法以及安全图法进行地基稳定性评价.结果得出在工期允许的条件下,采用合理的断面形式以及加荷方案,利用堆载预压是一种以时间换取金钱的最经济合理的处理方案.本文的计算方法和结论,对类似工程的施工设计可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5.
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在堆山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筑垃圾堆山造景是生态城市建设中的一个新课题,是有效处理及利用建筑垃圾的新方法,然而地基基础沉降和山体稳定性是建筑垃圾堆山造景中山体设计的关键.现利用大型有限元通用软件ANSYS对山体在自重载荷作用下的沉降和稳定性进行实体模型仿真计算,并与工程常用简化计算进行比较,两者结果基本一致.并在有限元计算中,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中的参数化设计语言(APDL)编制了山体塑性判别程序,进而对山体堆填过程的沉降和稳定性有一个整体的了解,这对山体的施工有巨大的指导意义.这将为类似工程山体设计和施工控制提供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106.
新疆布尔根蛇绿混杂岩的发现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新发现的出露于新疆北部额尔齐斯板块缝合带的布尔根蛇绿混杂岩带位于西伯利亚板块与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的结合带,呈北西向展布。主要表现为糜棱岩化的基质中混杂着大小不一、性质各异的蛇绿岩各组分的岩块。基质主要有糜棱岩化的火山岩、凝灰岩和破碎强烈的火山碎屑岩。蛇绿岩岩块主要有碳酸盐化的超镁铁岩(?)、玄武岩、辉长岩和硅质岩岩块等。玄武岩具有OIB和IAB特征。拉斑玄武岩SHRIMP锆石年龄352Ma,说明蛇绿岩的形成可持续到晚泥盆世—早石炭世。这一发现对于认识中国准噶尔盆地以北地区的晚古生代蛇绿岩带及其向境外的延伸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7.
扼要介绍了笔者近期在南天山大地构造研究方面取得的新成果:①发现晚志留世单笔石化石;②根据黑云母透闪石石英片岩等606Ma的Rb-Sr等时线年龄,确认了库尔干前寒武纪构造窗;③根据蛇绿混杂岩硅质岩中放射虫化石时代和辉长岩斜长石单矿物(40)Ar/(39)Ar法高温坪年龄333.51±8.77Ma,确认南天山存在晚古生代蛇绿岩。  相似文献   
108.
行星际磁场扇形结构对中低纬地磁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用特征向量分析法对1973年北京地磁台水平磁场强度H的时均值资料进行了研究,识别出了行星际磁场扇形效应对中低纬地磁场H日变化的贡献。研究结果表明,中低纬扇形效应约为3-5nT的数量级,分点月最大(~5nT),冬季最小(~3nT)。当扇形磁场背离太阳时,扇形效应引起白天H增大,夜间减小;当扇形磁场朝向太阳时,H的变化相反。用第一特征向量推断行星际磁场的扇形极性,其符合率在两分点月份和夏季达到70%左右,冬季低于50%,暗示了冬季反向扇形效应的存在。  相似文献   
109.
在发射光谱分析中应用化学反应的方法,由于它具有很低的分析检出限和较高的分析精度等特点,现已在纯物质中的杂质元素分析和矿物原料中的痕量元素分析方面,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並在反应机理、反应条件和反应剂的选择等方面做了相当多的研究。这种方法的实质是:利用电弧高温使装填在电极孔中的试样物质和加入的化学反应剂之间发生化学反应。反应的结果,试样中的待测元素转变为更易挥发,更易离解的化合物。或者基体元素  相似文献   
110.
时匡,1946年生,上海人,1969年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建筑系,历任苏州市建筑设计院总建筑师、副院长、教授级高级建筑师,现为全国人大代表、国家特许一级注册建筑师、新加坡苏州工业园区总规划师,苏州工业园区设计研究院院长、总建筑师,并兼任现代中国建筑创作研究小组成员,江苏省建筑师学会常务理事,省注册建筑师管理委员会委员。曾主持过苏州工业园区的规划设计和建设。 主要设计作品有:苏州市新华书店(江苏省七十年代优秀设计奖);苏州刺绣研究所展馆接待馆(1984年全国优秀建筑设计金质奖、建设部一等奖);苏州新市政中心;新加坡苏州工业园区新苏国际大酒店;新加坡苏州工业园区新城花园等。 主要论文著作有:《前进中的思索》、《风水宝地的耕耘》、《有秩序的城市空间》和《城市形态的把握》等。其作品被选入中国勘察设计杂志社主编的《中国特许一级注册建筑师作品选》一书。该作品选作为国家作品参加了二十一届世界建筑师大会特选书刊展并成为建设部馈赠国际建筑师的珍贵礼品。 做为全国勘察设计界人大代表,时匡参加了本届人代会。这次人代会的召开对我国勘察设计界有哪些影响,通过会议时匡本人对我国的勘察设计领域有哪些新的设想和建议。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来到人大代表驻地——京西宾馆,对时匡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