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4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42篇
测绘学   38篇
大气科学   53篇
地球物理   18篇
地质学   165篇
海洋学   32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30篇
自然地理   5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71.
在对甘肃省2005年度科研项目“电磁成像系统存煤矿地质探测中的应用研究”的研究过程中,提出一种提高电法勘探分辨率及解释精度的方法-视纵向电导成像方法。该方法在计算纵向电导微分的基础上.进行视纵向电导微分成像。为验证其微分成像的应用效果,设计了低阻薄层(H2=3m)与低阻厚层(H2=30m)2个3层地电模型(参数为:ρ1=ρ3=100Ω·m,ρ2=10Ω·m,H1=100m)。通过计算分析,可以看出:无论是低阻薄层还是低阻厚层,与其地电模型界面对应位置,视纵向电导曲线存在明显转折点,视纵向电导微分成像图则可看出明显电性差异,而常规视电阻率曲线却难以解释低阻薄层。利用该方法与常规解释结合,对陕西某矿区进行采空区探测,共圈出东、西两块采空区.后经钻探验证,采空区边界范同和展布形态基本和解释结果相吻合,但比较两种解释方法,常规解释的范围较视纵向电导微分成像解释的范围要大,可见新方法的解释结果更加可靠。  相似文献   
72.
卫星遥感技术对沙尘暴的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 言沙尘暴是大风与沙尘相结合产生的一种灾害性天气 ,它是大气污染及环境污染主要自然源之一。我国西北地区位于世界四大沙暴区 (中亚、北美、中非和澳大利亚 )之一的中亚沙暴区 ,有着浩瀚的沙漠和沙地 ,沙物质极为丰富 ,只要具备一定的天气条件 ,随时都有爆发沙尘暴天气的可能。近年来已多次出现沙尘暴天气 ,例如 :1 993年 5月 5日、1 994年4月 5~ 1 1日、1 994年 4月 30~ 5月 2日等 ,给国民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严重污染了大气环境。实时监测沙尘暴天气 ,对防灾减灾保护生态环境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目前 ,我国对沙…  相似文献   
73.
74.
一、思路在预报工具的制作中,对天气形势分型是一项不可缺少的工作。我们用1985、1986、1989、1990年6—9月 ECMF500百帕高度场48小时预报格点资料,对西北区东部大雨日当时场~*形势定量计算分型。共分四种大雨型:西南气流型(A)、河套低槽型(B)、平直波动型(C)、副高强盛型(D、E)。根据各型平均场客观确定入型和消空条件,在371天样本中,入型210天,  相似文献   
75.
1.地理位置 胶州湾位于黄海中部、山东半岛南岸,系一伸入内陆的天然海湾。其东西宽约28公里,南北长约33公里,面积达298平方公里。湾的北部和西北部为平原,其余皆为崂山山脉和小珠山山脉构成的丘陵地带。青岛市即位于这些丘陵地带之中,胶州湾的东岸。见附图。  相似文献   
76.
内蒙古北部地槽区的板块构造遗迹及其演化历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77.
78.
梅艳国  王随继 《地理学报》2016,71(9):1509-1519
不同时段河道的侧向侵蚀/加积面积变化的定量研究可以揭示河道的变化特征。以黄河临河段213 km长的河段为研究对象,利用1977年以来19个时段基于遥感影像绘制的河道平面形态图的面积变化来估算其4个亚河段(S1、S2、S3和S4)在不同时段的河岸侧向侵蚀/加积面积以及全河段的河道平均萎缩速率。研究结果表明,黄河临河段左右河岸在37年间都表现为侧向净加积,其4个亚河段左岸的侧向累计加积面积分别为33.16 km2、49.59 km2、29.52 km2和30.85 km2,其中1995-2000年的加积面积分别占到其总加积面积的85.5%、51.2%、47.2%和104.6%;右岸的侧向累计加积面积分别为30.83 km2、8.74 km2、26.44 km2和18.76 km2,而1995-2000年的加积面积分别占到其总加积面积的57.2%、111.9%、65.7%和61.6%。该河段河道面积1977-2001年具有减小趋势,2001年之后河道表现为侧向侵蚀、加积的交替变化,1977-2014年间河道平均萎缩速率为6.16 km2/yr。该河段河道平面形态值最明显的变化也发生在1990s,与1995年相比,2000年的河道长度增加了5.8%,河道面积减少了39.4%,河道平均宽度减小了42.8%,弯曲系数增加了6.6%。黄河临河段河道形态剧烈变化及河道严重萎缩都发生在1990s,这主要是黄河上游刘家峡和龙羊峡水库联合运行导致汛期水沙量大量减小所致,4个亚河段的河岸冲淤变化还受到局部河岸物质结构、护岸工程及水动力差异的影响。随着2000年后河流综合管理措施的调整,黄河临河段河道的上述变化趋势明显弱化,河流健康程度有所好转。  相似文献   
79.
1980年,美国西伊里诺大学生物系马德修教授将美国紫露草(Tradescantia paludosa)及紫露草微核技术(Trad-MCN)引入我国。这个方法简便易行,具有一定的灵敏度,可用来进行大气和水域的污染监测。  相似文献   
80.
RAPD标记在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综述了RAPD技术在遗传育种中的应用,同时对RAPD技术在海洋生物遗传育种中的前景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