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94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49篇
地球物理   22篇
地质学   13篇
海洋学   1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3篇
  197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非均相化学过程在青藏高原臭氧低谷形成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煜  李维亮  周秀骥 《气象学报》2010,68(6):836-846
分析SAGE II资料发现:青藏高原对流层顶最高不超过17.6 km,夏季平均在17 km以下:来自对流层中低层的物质很少能被输送到17.5 km以上,来自对流层中低层的输送不会长时间持续地影响17.5 km以上的区域。青藏高原以及同纬度地区在15 20 km高度温度低于210 K,非均相化学反应可能在此起着重要作用。夏季青藏高原臭氧低谷的形成高度主要是15—20km,而且是长时间持续性的。分析结果显示:15—20km非均相化学过程在夏季青藏高原臭氧低谷的形成中可能起重要作用,特别在17.5—20km高度其所起的作用可能是主要的;而在17.5 km以下,从以往的研究可以知道青藏高原的动力和热力作用对夏季青藏高原臭氧低谷的形成起着主要作用。在春季和秋季,青藏高原上15—20km的臭氧"亏损"也可能是由于非均相化学过程造成的,使得青藏高原臭氧低谷每年从4月持续到10月。并且,影响非均相化学过程的主导因素可能是温度。  相似文献   
42.
上甸子秋冬季雾霾期间气溶胶光学特性   总被引:31,自引:10,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2004年秋冬季(9—12月)4次雾霾天气过程在京、津背景地区——北京上甸子大气本底污染监测站观测的大气气溶胶光学特性的分析,发现该地区气溶胶光学特性受天气过程的影响很大。4次雾霾影响时段,平均气溶胶散射系数σ_(sca)、吸收系数σ_(abs)和单次散射反照率ω都远高于雾霾过后清洁时段的数值,其中气溶胶ω在雾霾影响时段为0.94~0.97,雾霾后为0.84~0.86,平均减小了0.1左右,表明雾霾天气有利于气溶胶的累积和生成。相比于光吸收性气溶胶,雾霾天气对光散射性气溶胶的增加更为有利,反映了二次气溶胶的产生及其对消光的贡献可能有较大增加。  相似文献   
43.
稻田CH4排放的农业气象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美国DNDC模式基础上, 综合气象学、农业气象学及生态学最新研究进展, 将作物生长、碳氮循环及CH4排放有机耦合, 建立了一个CH4排放数值模式, 模式通过了相关显著性检验。利用模式重点分析了气象因子对稻田CH4排放的影响状况, 数值分析表明, 当仅考虑气象条件影响时: (1) 不同地区不同生长季节的CH4排放量均与相应生长期的平均气温成正相关关系; (2) 功率谱分析表明稻田CH4排放存在4~5年周期变化, 与相应生长季节的平均温度年际变化规律相一致; (3) CH4排放量年际之间变化趋势与生长季平均气温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利用数值计算结果, 给出了杭州及昌德地区早稻、晚稻CH4简易统计模式, 为应用模型监测并调控农田生态系统中的CH4排放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4.
徐宝祥  周秀骥 《高原气象》1999,18(3):436-440
“海峡两岸及邻近地区暴雨试验研究”项目经数载酝酿,筹划,在各界气象同行和有关人干的积极推动和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最后获批准并列为国家“九.五”攀登计划志项,并在1998年取得了重要进展。本文概要介绍这一项目的科学目标,研究 近期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45.
The average concentrations of sulphur dioxide,sulfate aerosol and TSP were about 8—10 ppb,15.08 μg m~(-3),and241.40 μg m~(-3) respectively,which were measured at the Lin'an regional background station during August—November,1991.The higher concentrations of SO_2 and SO_4~(2-) maybe acidify the rainfall.It has a great influence uponthe human health and ecosystem.The simulated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distributions of SO_2 and SO_4~(2-) were deter-mined by local emission sources.Average aerosol particle number density was 2.0×10~4 cm~(-3).It shows that social devel-opment and human activities strongly affect the atmospheric background level.  相似文献   
46.
湍流的分子动力学理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秀骥 《大气科学》1977,1(4):300-305
湍流是自然界中极为普遍的一种流体运动形态。研究湍流运动发生发展的规律,在气象学、海洋学、空间物理、流体力学、等离子体物理以及不少工程技术等领域中,不仅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而且是一个极有意义的理论问题,也一直引起各方面的密切注视。湍流理论的系统研究已有五十多年的历史,其主要成果大多建立于三十年代和四十年代初期。以后一个时期内,由于问题的复杂和困难,进展并不显著。近几年来,国内外对湍流  相似文献   
47.
大气科学委员会是世界气象组织下属的八个专门委员会之一,它的任务是讨论大气科学研究的“方向”和“协调”各国有关科研的规划。1973年11月在法国凡尔赛召开的第六届会议上,对大气科学研究的几个重点问题进行了讨论,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48.
地对空微波遥感水汽垂直廓线的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介绍了地对空微波遥感中,随机取样法和0.618法对求解晴空和云天大气中水汽垂直廓线的应用。并介绍了用正交化方法考察通道相关性和挑选通道的原理。用这些方法对北京地区的258个样本作了数值试验。  相似文献   
49.
The three important greenhouse gases, namely CO2, CH4 and N2O[1,2], participate in the process of carbon and nitrogen cycling in the paddy field simultaneously. CO2 is assimilated by rice through photosynthesis, which means the paddy field is the sink of …  相似文献   
50.
基于降水气候强迫的一种地表径流估计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中从地表水分平衡的物理机制出发 ,引进降水概率统计分布理论 ,推导出一种由降水气候强迫形成的次网格尺度非均匀径流率计算方法。应用于mosaic方案 ,可进一步计算区域平均径流及产流和汇流。试验证明 ,对于不同物理性质的地表而言 ,由于其土壤入渗能力的差异 ,相同降水气候强迫所能生成的径流量及其相对比值是不同的 ,例如干旱区与湿润区就有很大差异。同时 ,不同空间分布概率的降水量 ,不同站点的地表性质、土壤水力学条件等物理因素的千变万化 ,可使径流特征的空间分布具有很大变异性。因上述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由降水气候强迫所形成的地表径流具有特定的非均匀分布是必然的。文中用实测资料验证了其可靠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