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4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29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20篇
海洋学   2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2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21.
奉化市局建成国土资源执法监察管理信息系统,创新一线工作法,实行了“全员巡查”制度。智慧化信息化执法走在全省前列,违法用地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在此基础上,上半年切实深化四项制度,巩固和拓展创新成果。一是完善执法监察管理信息系统。在加强日常应用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22.
黔北务川-正安-道真铝土矿带是我国铝土矿重要的成矿带之一。矿床中发育有4种典型的矿石类型:致密状、碎屑状、
豆鲕状和土状。通过对不同类型矿石及矿体下伏高Al黏土岩和志留系韩家店组泥质岩的系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采用元素质量平
衡的示踪方法,对矿床的成因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成矿作用发生于开阔海岸环境、与多频次海进-海退循环对陆缘古风化剖面的
侵蚀作用有关;海进-还原过程导致了古风化剖面中部大量黄铁矿等硫化物的形成,而随后的海退-氧化过程产生高硫酸介质水溶
液,使得杂质元素大量移出和铝土矿化发生;强酸溶液带出的大量元素随环境向pH值中性化和氧逸度下降条件的演化,以化学沉淀
形式形成了杂质元素含量相对较高的致密状矿石,而海进-海退循环对碎屑状-豆鲕状矿石的多期次改造,导致了土状矿石的形成。   相似文献   
23.
吴慧 《浙江地质》2011,(6):63-64
一是把好供地关。按照项目特点,开展针对性供地工作,提高供地效率,包括对已上报尚未批准的农转用项目,采取统筹运作、提前组件工作法,缩短急办项目办理时限;对征而未供项目,联合相关部门科室到征地现场办公,落实拆迁、补偿政策,解决项目供地疑难问题;对零星工业布局的建设用地项目原则上停止审批,  相似文献   
24.
今年年初,奉化市国土资源局被选为宁波市国土资源执法监察信息系统建设工作首个试点单位,经过多次调试和完善后,该系统于今年5月份正式投入使用,通过系统同步开展土地执法监察包括外业巡查、案件办理、公文处理、数据上报等工作,大大提高执法监察工作效率。真正实现了科学化的“管人、管车、管案、管地”。  相似文献   
25.
解放思想。成功包装项目。依托“创‘人居胜地’品牌”发展思路,以生态人居区建设为突破口,成功包装竹产业园区、王宽诚基金会等宁波市重点项目。上半年。奉化市阳光海湾等三个项目成功列入宁波市第一批统筹指标,争取宁波市统筹指标934亩,占宁波市第一批统筹比例的11%。9月份,奉化市科玛液压设备有限公司等五个项目列入宁波市第二批统筹指标,使用市统筹指标496亩。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6.
27.
中国的韩国旅游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中韩正式建交以来,两国之间旅游交流的迅速发展促进了中国旅游学界对韩国旅游相关方面的研究.文章以中国知识资源总库的四个主要子数据库为基础检索了1994年以来发表在中国大陆与韩国旅游相关的研究文献,并通过内容分析法对此进行了系统的归纳、分析和总结,认为目前中国旅游学界对韩国旅游相关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领域:韩国赴中国旅游市场分析与开发、韩国旅游业成功经验分析与借鉴以及中韩旅游交流与合作;存在三个主要问题:研究动机的行业推动性、研究方法的单一性和研究内容的肤浅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中国的韩国旅游研究概念框架.指出了未来应进一步拓宽研究视角、深化研究内容,采取更加科学的方法重点研究韩国旅游者行为、中韩旅游区域合作与竞争等主题.  相似文献   
28.
近40年海南岛冷冬气候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晶晶  赵小平  吴慧  党建涛  易灵伟 《气象》2018,44(10):1286-1294
利用海南岛17个市、县近40年气象观测站逐月气温观测资料,参照《暖冬等级》国家标准,对海南岛异常冷冬事件的时空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国家气候中心提供的74项环流指数以及1977—2017年NCEP/NCAR全球再分析格点资料、NOAA ERSST全球海表温度格点资料以及Nino3. 4指数和AO指数,对海南岛冷冬事件形成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海南岛冬季平均气温存在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近40年海南岛冷冬频发,共出现12次冷冬年。南部市、县发生冷冬的频次大于中部及北部,北部市、县冷冬发生的强度强于南部。海南岛冷冬形成原因主要是对流层大气环流异常,西伯利亚高压增强,东亚冬季风显著偏强,对应副热带高压偏弱、位置偏东,影响海南岛的冷空气更加活跃,使得海南岛冬季气温偏低。另外,南海海温较常年偏低,ENSO冷位相叠加AO指数正位相,有利于进一步诱发大气环流异常,促使海南岛冬季气温偏低,出现异常冷冬事件。  相似文献   
29.
染料废水对水环境和水景观的影响不容忽略.急需寻求一种价格低廉、处理效能高的脱色技术。研究采用多格室水解反应器培养具有高脱色功能的缺氧污泥颗粒,并就缺氧污泥颗粒的形成条件和对染料废水的脱色机理、模型进行了阐述,提出了今后应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30.
2013年影响海南热带气旋异常偏多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83-2013年热带气旋年鉴、NCEP/NCAR全球再分析格点资料及国家气候中心74项环流指数资料等,统计分析了近30a西太平洋以及影响海南的热带气旋特征,并对2013年西太平洋热带气旋偏多、秋台集中以及影响海南热带气旋偏多的异常特征从天气学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副热带高压、夏季风、越赤道气流、海表温度及北半球极涡等环流系统异常,是形成2013年西太平洋热带气旋偏多的主要原因。南半球冷高压发展激发越赤道气流增强,引发赤道西风加强;副热带高压偏北偏弱,夏季风增强,副高南侧热带辐合带对流活跃;南海-西太平洋海表温度偏高;极涡偏弱偏西,经向环流偏弱,中纬度冷空气活动不频繁等。多条件共同作用,有利于西太平洋热带气旋的生成。另外,副高呈东西向分布,南海海表温度偏高使得南海及菲律宾以东生成的热带气旋易于向西移动影响海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